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0篇
  13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该研究以一年生白及幼苗为材料,通过测定生物量、氨基酸含量、蛋白质及多糖含量的变化,研究不同浓度的芸苔素内酯(BR)、萘乙酸(NAA)和茉莉酸甲酯(Me-JA)喷施对白及幼苗假鳞茎快速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1.6×10~(-4)mmol·L~(-1)的BR处理组,假鳞茎鲜重达3.39 g/株,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是清水对照(CK1)和沼气肥对照组(CK2)的1.19倍和1.25倍;单个假鳞茎(单株)的新生萌芽数也高于其他处理,达到2.17个,说明生产效益至少可提高19%。把两个对照组和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后假鳞茎产量最高的处理组(即1.6×10~(-4)mmol·L~(-1)的BR、0.5 mmol·L~(-1)的NAA和0.25 mmol·L~(-1)的Me-JA)进一步测定假鳞茎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发现CK2氨基酸含量最高,高达8.58%,而CK1含量最低,仅为5.21%,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组分别是7.26%、7.53%和5.69%。蛋白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沼气肥对照组、1.6×10~(-4)mmol·L~(-1)BR、0.5 mmol·L~(-1)NAA、0.25 mmol·L~(-1)ME-JA和清水对照组,它们的含量分别是11.6%、11.0%、10.5%、9.14%、7.72%,这说明与氨基酸含量基本一致。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后白及多糖含量分别为24.2%、26.5%、26.5%,均远高于清水对照(19.3%)和沼气肥对照(21.8%)。综合分析认为,1.6×10~(-4)mmol·L~(-1)的BR能同时提高白及假鳞茎的产量和质量。该研究结果对于白及规模化种植栽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2.
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免疫学状态改变及影像学评估。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AM患者,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行血清补体C3、C4、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比值(Th17/Treg)检测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AM患者治疗前后超声特征以及MRI测量参数、血清补体C3、C4、Th17/Treg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Th17/Treg水平与消融率、无灌注区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M患者HIFU治疗前超声显示子宫壁肌层回声不均匀,肌层血流信号丰富,病灶血运丰富;MRI表现为子宫不均一性体积增大,子宫壁明显增厚,与子宫结合带分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均略低于附近的正常子宫内肌层。AM患者HIFU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肌层血运明显减少,MRI显示子宫壁增厚程度减轻,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央无强化的灌注区,周边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强化即为残余病灶,消融率为90%左右。HIFU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残余病灶ADC值、MSI值显著升高(P<0.05),而HIFU治疗后Th17/Treg、无灌注区ADC值、MSI值显著下降(P<0.05)。HIFU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消融率、无灌注区ADC值以及MSI值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而Th17/Treg与消融率、无灌注区ADC值以及MSI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IFU治疗AM患者后的免疫学状态改变以及MRI评估有助于预测AM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医师对AM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93.
李怀斌  熊克仁  赵健 《蛇志》2004,16(3):1-3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对大鼠脑桥某些核团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方法,观察大鼠脑桥某些核团NOS阳性神经元在眼镜蛇毒中毒组、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变化.结果蛇毒组大鼠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NOS阳性神经元比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组表达增强.结论眼镜蛇毒对脑桥的某些核团的NOS阳性神经元表达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94.
DNA计算机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治洲  赵健  贺林 《遗传学报》2003,30(9):886-892
DNA(脱氧核糖核酸)计算机研究是一个新领域。从字面上看,它既包含DNA研究也包含计算机的研究,因而也包含DNA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如何交融的研究。1994年,Adleman在Science上报道了首例DNA计算的研究结果;2001年,Benenson等在Nature报道了一种由DNA分子和相应的酶分子构成的、有图灵机功能的可程序试管型DNA计算机,标志着DNA计算机研究的重大进展。DNA计算机最大的特点是超大规模的并行运算能力和潜在的巨大的数据储存能力。目前DNA计算机研究已涉及许多领域,包括生物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自动化工程等具体应用,是计算概念上的一次革命。DNA计算机的研究大大促进了DNA分子操作技术尤其是在纳米尺度下操作DNA分子的研究速度。从DNA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应用形式、与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关系等方面总结和评述了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5.
甲酸乙酯广泛存在于化工行业的废水中,对生物体及环境都具有很大的危害。微生物降解是处理甲酸乙酯的重要方法之一。采用富集培养法和平板划线法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降解甲酸乙酯的菌株ETH-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salmonicida)。通过摇瓶实验测定菌株ETH-3的最佳生长环境条件以及其对甲酸乙酯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最佳生长pH为8左右。该菌株具有较强降解甲酸乙酯能力,在30℃时,36 h内对0-10 500 mg/L的甲酸乙酯可达完全降解。经GC-MS对代谢产物的分析发现,甲酸乙酯会先被微生物代谢为甲酸和乙醇,后甲酸和乙醇会被微生物进一步降解为CO_2和H_2O。  相似文献   
96.
赵杨  赵健  鲁世荣  王雷  秦晓霖  魏巍  王春光 《生物磁学》2011,(16):3126-3130,3110
目的:观察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以确定最佳的手术方法。方法:将60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的治疗方法及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方法,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进行JOA总体情况评定、JOA评分比较、肩锁关节疼痛VAS评定情况比较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应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个月及6个月后JOA总体评定情况结果及JOA评分结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方法;应用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3个月及6个月后肩锁关节疼痛程度均轻于同时期克氏针张力带治疗方法。结论:缝合锚结合联合腱外侧半肌腱反转移位重建喙锁韧带辅助颈腕吊带制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7.
对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雌雄繁殖蚁在初建群体形成过程中氨基酸含量变化的测定,初步认为与产卵、哺育幼蚁和交尾有密切关系。产卵高峰期、哺育幼蚁期和交尾期氨基酸含量骤然下降,而产卵间歇期又开始回升。同时发现,雌雄蚁体重的变化对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8.
杜海军  赵健  周玲  王琦  李红霞  曾毅 《病毒学报》2006,22(6):440-444
潜伏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是由γ疱疹病毒亚科的EB病毒基因编码的能够使正常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跨膜信号蛋白,C-端为LMP1的主要功能区。通过PCR从B95-8细胞和鼻咽癌活检组织中获得lmp1和lmp1 C-端30bp缺失(lmp1 C-terminal deleted,lmp1-ctd)基因;利用体外基因重组技术,将lmp1和lmp1-ctd分别插入AAV质粒载体中;应用Lipofectamine介导转染HEK-293包装细胞,获得含lmp1和lmp1-ctd的rAAV;再以rAAV感染猴肾上皮细胞。利用RT-PCR检测lmp1和lmp1-ctd在猴肾上皮细胞中的转录;MTT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生长和DNA合成,探讨lmp1和lmp1-ctd对其在细胞中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lmp1在转化细胞中转录,导致细胞生长速度加快,其中lmp1-ctd转化细胞的生长速度和处于增殖期比例高于lmp1转化细胞。提示lmp1-ctd较lmp1具有更强的促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9.
EB病毒诱导胸腺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研究EB病毒在恶性T细胞淋巴瘤发生中的作用,将EB病毒感染的人胚胸腺细胞移植于Scid鼠皮下,于移植后第3日起在移植处对侧皮下注射TPA50ng/只,每周1次。于移植后第4周起,移植处皮下有结节状隆起形成,并逐渐增大。于6-15周内行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为T细胞淋巴瘤8例。其中实验组胸腺细胞+EBV的成瘤率为25%(1/4),胸腺细胞+EBV+TPA组的成瘤率为53.8%(7/13),对照组胸腺细胞+TPA的成瘤率为0(0/5)。PCR和 闰杂交在诱导肿瘤可可检测到EB病毒的基因EBERs、LMP1和BARF1,并有病毒基因LMP1蛋白编码产物的表达。EB病毒可感染人胚胸腺细胞,并使其发生恶性转化,EB病毒可能在恶性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中起病因作用。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