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14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3376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307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22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403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422篇
  2003年   409篇
  2002年   359篇
  2001年   308篇
  2000年   303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252篇
  1997年   202篇
  1996年   225篇
  1995年   229篇
  1994年   214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35篇
  1989年   272篇
  1988年   216篇
  1987年   192篇
  1986年   159篇
  1985年   183篇
  1984年   122篇
  1983年   156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99篇
  1959年   84篇
  1958年   81篇
  1957年   63篇
  1956年   101篇
  1955年   121篇
  1954年   5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菜蚜种群抽样理论的蒙特卡洛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区秋白菜上蚜虫种群在其一定发展阶段的空间格局是可以用Pearson Ⅲ型分布拟合的。用蒙特卡洛试验研究这种分布的三个参数——平均数Ex,变异系数Cv和偏态系数Cs的估计误差同样本容量的关系是有效的途径。本文介绍了该试验的设计思想和实施步骤,并得出初步结论:以一株菜为一个样本单位计数白菜上的蚜虫头数,则在允许误差不大于5%的情况下,样本容量为50时,用矩法便可足够准确地估计Ev和Cv值了;但对于估计Cv值,则样本容量应为500左右。  相似文献   
172.
有关晚石炭世与早二叠世地层界线及早二叠世早期(竹蜓)类动物群的性质问题,近几年已成为我国南方石炭一二叠系生物地层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关Schwagerina cushmani动物群的报道日渐增加,除苏、浙、皖、赣、粤、桂、湘、黔等地已有这一动物群报道外,本文再一次增加福建的材料,并就这一动物群的组合性质及其生物地层学  相似文献   
173.
十余年来,广东、河南、陕西等省均报告有形态特殊的间日疟原虫存在,并曾被命名为间日疟原虫多核亚种(Plasmodium vivax multincleatum)(江静波等,1965),或称为变异的间日疟原虫(张奎等,1980),以上命名均是以疟原虫红内期的形态特征为依据,其在蚊体内的发育特征如何,则尚缺乏报告。1979年我们曾初步观察了该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情况(江静波等,1980),于后,1980年又对该种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4.
Ames等人提出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jhimurium)突变株测试化学致癌物质,经过10多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报告。目前国外已有很多实验室建立了Ames试验方法,并测试了上千种物质,获得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5.
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以下简称HSV-Ⅱ)与宫颈癌的密切关系以及对正常细胞的转化作用已经肯定。用于HSV-Ⅱ转化试验以紫外线灭活方法为最好。合适灭活剂量的标志是HSV-Ⅱ基本上完全灭活的最小剂量。一般为17—46 erg/mm~2/sec。本试验目的在于找到  相似文献   
176.
伪尖毛虫Oxytricha fallax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尖毛虫Oxytricha fallax系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腹毛目、尖毛虫科的一种常见的单细胞动物。一般认为分裂间期的伪尖毛虫具有两个长圆形大核和两个圆球形小核。虫体腹面生有八根额棘毛、五根腹棘毛及五根肛棘毛,周缘左右两侧还生有缘棘毛,背面则有五列背触毛。 伪尖毛虫是原生动物中高度进化的类型,大、小核有显著的分化,细胞表面的纤毛小器官复杂而又明显,因此它是用以进行研究的一种良好材料。对它的核器与纤毛小器官以及它们在无性分裂过程中的发生和变化进行认真的探讨,可以使我们较详细地掌握该虫的形态特征,同时也能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77.
在实验室条件下,我们研究了维生素、氨基酸及重金属对北京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AS 1.299产L-谷氨酸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产谷氨酸较高的优良菌种。在摇瓶中谷氨酸产量一般可稳定在4.0%以上。1.该菌要求生物素作为必要的生长因子,而硫胺素能显著地促进其生长。为了积累大量的谷氨酸,同时要求上述两种维生素。前者最适浓度为2微克/升后者100-200微克/升已足够。并证明了组氨酸、胱氨、丝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羟脯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天门冬氨酸及酪  相似文献   
178.
安徽和县下石炭统和州段中的(竹蜓)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和州段是扬子江下游下石炭统最上部的一个地层单位,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厚只十余米。其中所产珊瑚类已由俞建章(1931)作过研究,(竹蜒)类从未描述发表。本文研究的材料是1960年本所何炎等同志在和州段的标准地点安徽和县香泉镇夹山关附近采得的。和州段在夹山关附近的大致程序如下:上复地层——中石炭统黄龙羣  相似文献   
179.
180.
L.LIU 《古生物学报》1964,(2):321-325
本文所讨论的材料是笔者之一(韩乃仁)于1961年夏在江西玉山李家棚附近的下奥陶统宁国页岩组中采得的(野外号码:F61001),代表一个新属新种,兹取名为“分离玉山笔石”(Yushanograptus separatus gen.et sp.nov.)。玉山笔石的特点是两个原始枝(横索)很长,分枝方式属于稜笔石式(穆恩之,1953,1956)。其尚未分枝的幼年时期,和一些纤细的对笔石,如Didymograptus gracilis T(?)rn-quist,D.congnatus Harris et Thomas 等,非常相似,每一原始枝在生长了11—12个胞管之后才开始正分枝,连续到六级以上。这种原始枝特长的特征,与联笔石(Zygograptus)相似,但分枝的形式不同。联笔石的分枝为枝笔石式,而我们的新属的分枝则为左右相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