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侵入型害虫的成灾机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润志  康乐 《昆虫知识》1999,36(3):181-183
侵入型农业害虫,即一种昆虫从其原产地迁到另一地(侵入),而在新侵入地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就该种昆虫对新侵入地而言,称为侵入型农业害虫。侵人型害虫,有时也称为外来种或引入种。为了警示人们对该类昆虫的重视,称为“侵入型害虫”似乎更好一些。确定是否为侵入型农业害虫,关键在于区分其原产地和侵入地,例如马铃薯甲虫,原产北美洲洛基山东麓,而对欧洲、亚洲而言,显然为侵人型害虫,或称侵人种。而这种划分标准,有时也是难以区分的,如果昆虫原产地并不很清楚,或分布范围很广,或扩散距离较近,这时就难以断定该种昆虫是否…  相似文献   
42.
在新疆塔城和哈密春麦田,用笼罩法研究的结果表明,7月份天敌因素对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自然种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试验观察期间,当部分自然种群出现负增长时,笼罩的麦双尾蚜增长了4.4~8.3倍。塔城春麦田天敌数量变化和麦双尾蚜增长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1994年蚜小蜂Aphelinus albipodus和斑腹蝇Leucopisannulipes等天敌的控制能力明显,1996年捕食性的蜘蛛类、瓢虫类天敌作用较强。不同年份天敌优势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3.
新疆伊犁和塔城冬、春麦田的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有虫株率和百株蚜量,与小麦播种时间密切相关。在小麦正常播种期内,冬小麦晚播可以显著减少麦双尾蚜数量,每晚播种10天,第二年麦双尾蚜有虫株率可以下降40%~70%;春小麦每晚播种10天,麦双尾蚜有虫株率增加30%~88%。  相似文献   
44.
利用生态位理论,对新疆塔城、伊犁两地区麦田麦蚜主要天敌类群瓢虫类、食蚜蝇类、斑腹蝇类、蚜茧蜂类和蚜小蜂类的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瓢虫类在塔城和伊犁小麦田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均较长。塔城食蚜蝇类和瓢虫类的时间生态位重叠度最大。伊犁麦田食蚜蝇类空间生态位最宽,瓢虫类时-空生态位宽度最大,斑腹蝇类和瓢虫类时间生态位的重叠度最大,蚜小蜂和斑腹蝇空间生态位以及时-空生态位的重叠度最大。对伊犁大麦田和燕麦田蚜虫的天敌生态位也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45.
张润志  张军  曹岩  邱焯 《昆虫学报》1999,42(-1):50-54
根据新疆伊犁、塔城两地小麦田调查资料,组建了麦双尾蚜Diuraphis noxia (Mordvilko) 自然种群特定时间生命表。由生命表分析得知,小麦早期生长发育阶段,麦双尾蚜迁移造成的种群数量损失很小,反映了麦双尾蚜在早期种群密度较低,个体对食物和空间资源的竞争压力较小。寄生性天敌在小麦田出现较晚,在两地小麦早期生长阶段,由寄生造成的种群损失也极低。整个麦类作物生长阶段,捕食天敌对麦双尾蚜种群的控制作用非常重要,是麦双尾蚜种群损失的关键因子之一。迁移造成的种群损失比寄生性天敌的还要大,说明迁移是麦双尾蚜种群自我调节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6.
<正>大型瓢虫,体长可达10~11mm。菱斑食植瓢虫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安徽、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都有分布,主要取食瓜蒌、龙葵、茄子和瓜类植物。  相似文献   
47.
【目的】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Eversmann)是近几年在山东、山西发现严重危害小麦的新害虫,其同属的北美田草螟A.vulgivagella(Clemens)在美国和加拿大危害小麦、黑麦等,它们是否可以对全国小麦主产区构成威胁,需要进行其适生区的研究。【方法】根据现有分布区的最佳拟合获得预测参数,利用CLIMEX模型获得2种害虫在全国小麦生产区的适生区。【结果】白眉野草螟和北美田草螟在我国小麦主要产区均具有很高的适生性(EI值>20)。【结论】对白眉野草螟加强防控防止扩散危害、对北美田草螟加强检疫防止入侵我国,对保护我国小麦安全生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隐匿的对手     
你知道吗?马铃薯甲虫已经从美国经欧洲进入我国,它可以把马铃薯、茄子、西红柿的叶子吃得精光,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外来生物引发的生物入侵事件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已经让人们司空见惯了,所以它远不像生物安全中的转基因食品那样能够撩拨大众的神经。仔细回想一下,距今最近的、足以引发人们关注的生物入侵事件也是2002年的食人鲳事件,近些年来“生物入侵”一词逐渐淡出媒体。难道生  相似文献   
49.
信息动态     
张润志 《昆虫知识》2011,(1):224-224
<正>瓜绢野螟Diaphania indica Sauders,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在我国广泛分布,常见寄主为:常春藤、木槿、冬葵、大叶黄杨等。成虫翅展20~30mm;头、胸部浓墨绿色,胸部领片及翅基片深褐色;翅白色、半透明,具紫色金属光泽,前翅前缘及外缘各有1条淡墨褐色带,翅面其余部分为白色三角形。腹部末两侧各有一束黄褐色鳞毛丛,可以观察到雄虫腹部旋转  相似文献   
50.
小蠹亚科的分类地位(鞘翅目,象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学者将小蠹作为象虫总科Curculionoidea中一个独立的科Scolytidae,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小蠹为象虫科Curculionidae中的一个亚科,即小蠹亚科Scolytinae。Erichson在1842年即提出了小蠹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20世纪以R.A.Crowson为代表的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支持并进行了较为严谨的科学论证,而以S.L.Wood为代表的另外一些学者则坚持小蠹的科级地位,我国学者蔡邦华、殷惠芬等一直沿用该分类系统。近20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通过对小蠹类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外部特征的深入研究,以及支序系统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一些最新结果,普遍认为小蠹类昆虫应为象虫科的一个亚科,这一观点已被国际上广泛接受。本文全面介绍了小蠹分类研究的历史及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和建议采用"小蠹亚科"这一分类地位,与象虫亚科并列,均隶属于象虫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