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胰高血糖素样截短肽(sGLP-1)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Ⅱ型糖尿病GK大鼠随机分为三组,以合成的GLP-1为阳性对照,观察sGLP-1对Ⅱ型糖尿病GK大鼠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以及糖耐量的影响,通过MTT法测定sGLP-1对胰岛β细胞系β-TC3增殖作用.结果 与GLP-1相比sGLP-1能够长效控制的血糖水平,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耐量(P<0.01).同时sGLP-1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和胰岛β-TC3细胞的增殖,使得胰岛体积增大,数量增多.结论 sGLP-1控制血糖的长效能力优于GLP-1,可能从刺激胰岛素分泌和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两个方面对Ⅱ型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2.
本研究首次用RT-PCR技术分两段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HCV)标准强毒石门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将这两个片段连接成完全的E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和pET-28a( )中,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诱导的受体菌经Western印迹和直接ELISA检测能够表达E2抗原。 用RT-PCR技术对从我国多个地区收集的猪瘟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从吉林、长春、南京、重庆、昆明、佛山病料中扩增出了HCV E2保  相似文献   
23.
赵勇  李羽  伍静  张彩勤  白冰  毛峰峰  师长宏  张海 《生物磁学》2013,(24):4601-4604
目的:通过克隆LC3.I基因,体外原核表达LC3-I蛋白后制备抗LC3单克隆抗体,作为自噬研究中的标记分子检测自噬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方法:RT.PCR方法从RAW264.7细胞基因组中克隆LC3基因,亚克隆至pQE80L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化E.cobDH5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及Westemblot鉴定表达蛋白。蛋白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分泌抗LC3.I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制备mAb,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辛酸一硫酸铵沉淀法及亲和层析法纯化mAb。结果:成功克隆了LC3一I基因,并对其在E.coilDH5a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相对分子量Mr为20×10^3有特异条带,Westernblot验证表达产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LC3-ImAb的杂交瘤细胞株,诱导产生的腹水获得的抗体效价在10^5-10^7之间,结论:在E.coli中对LC3-I进行表达,并制备特异性较强抗LC3-I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自噬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标记分子,可对自噬形成和发展进行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24.
自噬相关基因Atg5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自噬相关基因Atg5,在大肠杆菌中重组表达后制备抗Atg5多克隆抗体。方法:用RT-PCR方法从RAW264.7细胞基因组中克隆Atg5基因,连接至pQE80L原核表达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0α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及Westernblot鉴定表达蛋白;目的蛋白纯化后,以100μg/kg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抗Atg5多克隆抗体;提取RAW264.7细胞总蛋白,以制备的抗Atg5多抗进行Westernblot反应,检测多抗的生物学活性。结果:克隆了Atg5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Atg5,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与预期值一致,Western blot结果证明该产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纯化蛋白免疫动物后制备了抗Atg5多克隆抗体。结论: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Atg5,制备了抗Atg5多克隆抗体,为自噬的检测和研究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PTEN基因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妇女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30例、CINⅠ30例、CINⅡ/Ⅲ30例、宫颈鳞癌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TEN蛋白表达。结果:PTEN的蛋白表达率在正常或炎症的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宫颈鳞癌组织中分别为83.3%、73.3%、56.7%、23.3%,SC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减少,与前三组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其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是宫颈组织恶变的信号。  相似文献   
26.
黑葡萄穗霉能产生多种毒素, 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 因而受到了科学界广泛关注。从中国东部地区不同生境中, 采集261份样品, 分离获得丝孢菌13属33种, 其中黑葡萄穗霉1142株, 对其菌株资源多样性和生态位进行研究, 目的是为我国防控黑葡萄穗霉病提供理论指导和资源支持。结果表明: 黑葡萄穗霉在纸片、墙壁、石棉板和石膏板中分布较广, 其优势度分别为91%、90%、91%和89%; 不同生境中其分布数量和丰富度各不相同, 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土壤, 最小的为石膏板和空气; 生态位宽度为4.5138, 属于广生态位种; 不同生境中其群落相似性系数也各不相同, 石膏板和墙壁相似性系数最大为0.7964; 与G7黑乌刺霉菌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0.8989, 与其他种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低。黑葡萄穗霉菌在我国东部地区广泛存在, 其生态分布、发生规律与生境中纤维素、钙质和湿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制备针对结核分枝杆菌FurB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Ab)并分析其特性。方法:利用E.coli DH5α表达含有6×His的融合蛋白FurB;采用小鼠腹股沟皮下包埋硝酸纤维素膜的方法免疫小鼠,然后进行细胞融合、克隆化制备抗FurB mAb,用ELISA法初步鉴定其特异性位点和相对亲和力。结果:获得了高表达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15.0×10~3处有特异的目的蛋白条带。用该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了抗FurB mAb。结论:所获得的抗FurB mAb效价高、特异性强,为进一步研究FurB在结核分枝杆菌铁调控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8.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四联疗法对比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上述2种方案根除H.pylori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10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取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个RCT(共1 6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四联组患者对比铋剂四联组的H.pylori根除率按ITT分析为:80.6%vs81.2%;按PP分析为:81.2%vs 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T分析:RR=0.99,95%CI:0.95~1.04,P=0.76;PP分析:RR=0.97,95%CI:0.93~1.01,P=0.17);益生菌四联组的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0%vs 34.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37~0.57,P0.01)。结论现有证据显示,益生菌四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的H.pylori根除率相当,但益生菌四联疗法的不良反应低于铋剂四联疗法。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质量不高,上述结论有待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29.
目的系统评价酪酸梭菌辅助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2016年7期)、CBM、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同时追溯纳入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收集关于酪酸梭菌辅助根除H.pylori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7月30日。由两名评价员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取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RCT,共1 372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2例,对照组6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根除方案相比,酪酸梭菌辅助治疗组有利于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RR=1.26,95%CI:1.18~1.34,P0.00001),并且降低总不良反应(RR=0.41,95%CI:0.32~0.52,P0.00001)、腹泻(RR=0.31,95%CI:0.16~0.58,P=0.0003)、味觉紊乱的发生率(RR=0.35,95%CI:0.17~0.73,P=0.005);然而,在腹胀、恶心的发生率上,酪酸梭菌辅助治疗组虽低于标准方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显示酪酸梭菌联合标准方案不仅可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还能降低总不良反应、腹泻及味觉紊乱的发生。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30.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技术,探讨连续12年氮(N)、磷(P)、钾(K)养分单一添加和复合添加条件下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期养分添加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均无显著变化,但磷(P、NP、PK、NPK)和钾(K、NK、PK、NPK)添加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P < 0.05)。单一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土壤pH值(P < 0.05)。单一磷和钾添加均提高了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总PLFA含量,而单一氮添加和复合养分添加(NP、NK、PK、NPK)均显著降低了以上指标的含量(P < 0.05)。此外,各养分添加处理均未显著改变革兰氏阳性细菌与革兰氏阴性细菌比(G+/G-),但含氮的复合添加处理(NP、NK、NPK)均显著降低了真菌与细菌比 (F/B) (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种微生物PLFA含量与速效磷和铵态氮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基于冗余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土壤磷含量是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主要驱动因素。综上,长期养分添加显著改变了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pH值,并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