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2篇 |
免费 | 68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6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31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65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以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25例,正常妊娠妇女25例以及正常非妊娠育龄妇女25例,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Th17和Treg细胞数量,ELISA法测定血清IL-10、TGF-β及IL-17的浓度。结果: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Treg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非孕妇女(P0.05),但与正常妊娠妇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外周血IL-10及TGF-β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妇女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而IL-17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妇女以及正常非孕妇女(P0.05)。结论:外周血Th17细胞数和IL-17水平的升高以及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复发性自然流产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 年7
月-2015 年3 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90 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全髋关节置换组(THA 组)和双极人工股
骨头置换组(BHA 组),每组45 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手术效果。结
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 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HA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年,两组手术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年及三年,THA 组手术优良
率明显高于BH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A和BHA 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THA具
有更好的远期疗效,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3.
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内包含一个强H-2d限制性Th表位P34。以该表位肽免疫BALB/c鼠,其脾细胞能够在体外识别重组戊型肝炎病毒衣壳蛋白,剔除实验表明应答细胞几乎完全是CD4+ T细胞,证明P34表位肽能有效诱导产生特异性Th细胞。以P34肽初免小鼠,再以包含该表位的重组戊型肝炎病毒抗原(E2)免疫,结果表明,10μg、 20μg E2免疫组在免疫后第1周即有部分小鼠产生抗体,到第3周所有小鼠均能够产生抗体;而对照肽P18初免的小鼠,以20μg E2加强免疫亦无法诱导小鼠产生抗体。这表明,Th表位肽P34初免诱导产生的Th细胞能够有效促进小鼠对携带该表位的载体蛋白的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84.
1.小白鼠吞食“E.605”後的中毒症状为:痉挛、呕吐、流泪、不成次地排便,最後痉挛加剧,突然间尾竖直作惊慌状,爬行数秒钟,而倒伏气绝。 2.小白鼠吞食“E.605”致死50%剂量介於10—20毫克/千克。雌雄两性或不同体重的小白鼠对“E.605”的忍受力,未见有显明的差别。 3.小白鼠吞食“E.605”後,中毒死亡距各鼠最後一次吞食药剂的时间:吞食5毫克/千克/每日剂量的,为7小时,吞食10毫克/千克/每日,1毫克/千克/每日递增,或2毫克/千克/每日递增3种剂量的,平均各约为2小时,最快的仅为16分钟,最慢的不超过11小时。 4.小白鼠连日吞食“等剂量”的“E.605”,如吞食剂量远较各该鼠的一次吞食的致死剂量为小时,未见有因连日剂量积累而致中毒死亡的趋势,但个别对药剂忍受力小的鼠只在吞食“E.605”的剂量已接近於各该鼠的一次吞食致死剂量时,也能在再一次或多次接受一定量的“E.605”,而遭致中毒死亡。这点似可以解释为鼠体内胆硷酯酶受抑制後的恢复速度赶不上继续给药的被抑制量的缘故。小白鼠每日吞食的“E.605”剂量如果是逐日递增的,则在某一日或连续几日内的剂量已经增加到接近或达到各该鼠的致死剂量时,便中毒死亡。各该鼠中毒致死前的最後一次所吞食的“E.605”剂量,起了重要的致毒作用。 相似文献
85.
绞股蓝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绞股蓝多糖是绞股蓝中重要的药用活性成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绞股蓝多糖的组成成分、生理活性和发展前景等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另外,介绍了本文作者所在实验室对绞股蓝多糖的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表明在最佳的提取条件下.绞股蓝多糖的水提取率可以达到10%左右,组成绞股蓝的单一多糖至少有4种。 相似文献
87.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其成功放归可能受放归地气候、栖息地、同域动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位理论等方法,探讨了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其大中型同域动物的空间关系。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大熊猫同域动物共20种,分别属于2纲5目,其中东洋型分布物种占优势(30%)。大熊猫同域动物分布海拔显著低于大熊猫的分布海拔(P<0.05),大熊猫分别与灵长目等5个目的动物在海拔分布上均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分化(P<0.001)。灵长目动物在空间分布上与大熊猫分布相异,而其他目的动物与大熊猫空间分布类似。偶蹄目动物痕迹数量占比最高(54.14 %),而食肉目的小熊猫与大熊猫样线共同遇见率达到了43.75%。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大熊猫同域动物较为丰富,在海拔分布上与大熊猫存在生态位分化。该研究可为圈养大熊猫的放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8.
老年性痴呆症患者海马老年斑三维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斑是老年性痴呆 (AD)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β 淀粉样蛋白 (Aβ)在老年斑中的积聚与AD发病关系密切。因此 ,如何抑制老年斑内Aβ的积聚和促进Aβ纤维的解聚对于治疗和预防AD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ATLAB软件图像处理、AVS重构等技术构建了老年斑三维结构。实验发现海马部位的弥散斑和经典斑具有孔状结构 ;弥散斑无明显核心结构 ,密度分布趋势由中心向周围递减 ;经典斑中心Aβ沉积最致密 ,周围Aβ沉积最少 ,而斑块外周Aβ沉积密度居中。老年斑三维结构重构方法的建立 ,有助于老年斑积聚动力学的研究 ,并对AD病理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
为明确饥饿程度对拟小食螨瓢虫 Stethorus (Allosstethorus) parapauperculus 控害潜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饥饿程度下拟小食螨瓢虫对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的功能反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探讨不同饥饿程度拟小食螨瓢虫对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饥饿程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朱砂叶螨的捕食量有明显的影响,瓢虫的取食量与朱砂叶螨的密度呈正相关,表现为饥饿48 h>饥饿24 h>未饥饿;拟小食螨瓢虫对各虫态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拟小食螨瓢虫个体间存在竞争和相互干扰,Hassell Varley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拟小食螨瓢虫在捕食各虫态朱砂叶螨时受自身密度的干扰情况。在同样饥饿状态下,随着瓢虫自身密度增加,捕食效率降低,干扰效应增大。 相似文献
90.
大熊猫与小熊猫生态习性的比较:食物、体型大小及系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熊猫和小熊猫是食肉目中尤为引人注目的 两个物种,均特化为以竹类为生,在四川西部的横断山地同域共存.近年来化石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表明两者亲缘关系较远,其在诸多形态特征上的相似乃是长期趋同进化的结果.竹子是一类低营养价值的食物,有丰富的储量及相对稳定的营养组成,保障了两种熊猫的长期续存.由于仍保留着食肉动物消化系统的典型特征,大熊猫、小熊猫对食物的消化利用率极低,两者在一些生态习性(如独栖、无冬眠、巢域普遍重叠及具有活动与休息多次交替的昼夜活动模式等)的相似可能反映了这种特殊食物的影响.此外,大熊猫和小熊猫在食性、昼夜活动节律及微生境利用上的差异与其体型大小及系统发育有关,有利于两者在川西横断山地的同域共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