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31.
四川藏鼠兔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群分化是物种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研究微进化过程的核心内容.为探讨地理隔离对小型兽类种群分化的影响,本文系统比较了四川西部3个隔离藏鼠兔Ochotona thibetana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19个头骨形态指标中,岷山与邛崃山、邛崃山与凉山、岷山与凉山的藏鼠兔种群已分别在9、14及4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颧宽、眶间宽、鼻骨长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山系藏鼠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藏鼠兔在各山系内部属一较为常见的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隔离状态下局部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本研究揭示了在进行藏鼠兔等小型兽类种及种下阶元划分时,除数理统计手段引入的必要外,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理区域种群可能已产生的局部分化.  相似文献   
132.
133.
黄懿梅  安韶山  薛虹 《生态学报》2009,29(6):2811-2818
以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年限下草地土壤微生物C、N及土壤呼吸熵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明显地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在恢复前23a, 土壤微生物量碳在0~20 cm土层年增加率为24.1%;20~40 cm为104.4%.植被恢复23a后,0~20 cm土层增长率为0.83%,20~40 cm为0.19%.土壤微生物量N表现为在植被恢复的初期略有下降,3a后,开始出现明显增加.0~20 cm土层年增长率为20.14%,20~40 cm为15.11%.在植被恢复23a后,0~20 cm土层的年增长率为0.14%,20~40 cm变化不大.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逐渐加强;土壤呼吸熵随植被封育时间的增加而呈对数降低趋势.土壤呼吸熵(qCO2)在反映土壤的生物质量变化时,显得更加稳定,受植物生长状况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粘粒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土壤粉粒含量明显负相关;表层土壤pH值对其也有明显影响.草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4.
摘要:【目的】通过对2株活性海洋真菌发酵产物提取物抑制烟草花叶病毒和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得到活性纯品化合物作为抗病毒及抗肿瘤的先导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菌株发酵产物的粗提物是通过甲醇浸取并在真空条件下蒸干得到的。粗提物中溶于水的部分为水溶性部分,不溶于水的部分为脂溶性部分。通过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样品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检测样品抗肿瘤活性,通过形态及ITS rDNA序列法进行菌株鉴定。【结果】两株海洋真菌抑制烟草花叶病毒活性和抗肿瘤的活性均较高。分子鉴定结果显示,两株真菌分别与Penicillium oxalicum 和 Neosartorya fischeri 的同源性极高。菌株0312F1发酵液的水溶性部分具有抗病毒及抗肿瘤活性,菌株1008F1发酵液的脂溶性部分具有抑制烟草花叶病毒活性,而水溶性部分具有抗肿瘤活性。【结论】菌株0312F1和菌株1008F1发酵液的提取物抑制烟草花叶病毒的活性部位不同,而抗肿瘤活性部位相同。菌株0312F1发酵液提取物的水溶性活性部位对肝癌细胞BEL-7404的抑制效果比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效果明显,而菌株1008F1发酵液提取物的水溶性活性部位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效果比对肝癌细胞BEL-7404的抑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5.
神经病靶标酯酶(NTE)是一种只催化经CDP-胆碱途径合成的卵磷脂的磷脂酶B,其表达可能受着卵磷脂、环腺苷酸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调节。NTE不仅对于胚胎发育和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还在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机磷酸酯可能通过抑制NTE,破坏膜脂稳态,阻碍神经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引发轴突损伤的迟发性神经病。  相似文献   
136.
为揭示啮齿动物食性及其对消化道肠道长度的影响,我们于2008 年在四川省宝兴县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以中华姬鼠和社鼠为对象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社鼠和中华姬鼠均以摄食种子为主,食谱中各食物成分在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季节变化明显。在各食物成分中,摄入种子百分比与中华姬鼠及社鼠小肠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昆虫成分则相反。分析认为,中华姬鼠和社鼠取食食物成分的季节变化,可能与不同季节中食物资源可获得性的不同有关,消化道长度的变化可能体现了对季节性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  相似文献   
137.
转座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的重要组成成分。为了研究家蚕Bombyx mori长末端重复序列 (long terminal repeat, LTR)逆转录转座子的分类及进化, 本研究采用de novo预测和同源性搜索相结合的方法, 在家蚕基因组中共鉴定出了38个LTR逆转录转座子家族, 序列长度占整个基因组的0.64%, 远小于先前预测的11.8%, 其中有6个家族为本研究的新发现。38个家族中, 26个家族有表达序列标签 (expression sequence tag, EST)证据, 表明这些家族具有潜在的活性。对有EST证据的6个家族和没有EST证据的5个家族用RT-PCR进行了组织表达谱实验, 结果表明这11个家族在一些组织中有表达, 这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家族具有转录活性, 基于此我们推测家蚕中大部分的LTR逆转录转座子家族很可能具有潜在活性。对转座子的插入时间进行估计, 结果表明绝大部分元件都是最近1百万年内插入到家蚕基因组中的。我们还比较了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和家蚕B. mori中Ty3/Gypsy超家族分支的差异, 结果表明不同枝在不同昆虫中有着不同的扩张。家蚕中LTR逆转录转座子的鉴定和系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逆转录转座子在昆虫进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8.
汉族马凡综合征(MFS)患者FBN1基因两种新发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马凡综合征(Marfan syndrome, MFS)患者的原纤维蛋白-1(Fibrillin-1, FBN1)基因突变情况,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DHPLC)对MFS患者的FBN1基因进行突变筛查, 对DHPLC初筛异常的DNA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在两个MFS家系中发现FBN1基因两种新的突变: 一种为复合突变包含第55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 (p.Gly2288MetfsX109)、同义突变c.6861A>G和内含子的突变c.[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 6871+34dupCATCAGAAGTGACAGTGGACA]; 另一种为第20号外显子的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研究表明, FBN1基因的缺失突变c.[6862_6871delGGCTGTGTAG; 6871+1_6871+11delGTAAGAGGATC] (p.Gly2288MetfsX109)和错义突变c.2462G>A(p.Cys821Tyr)可能分别是这两个家系患者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9.
银沙槐内生放线菌抗菌活性及其与内生细菌的拮抗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荒漠濒危植物银沙槐根部分离到内生放线菌12株和内生细菌31株.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对内生放线菌进行了抗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株放线菌对3种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2株完全无抑菌作用.采用菌块抑制法分析内生放线菌对来自同一植物内生细菌的抑制效果,44.9%的组合出现抑制现象,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8.5mm,最小者仅8.25 mm,主要抑制对象是革兰氏阴性菌和芽孢菌;55.1%的组合无抑制现象.说明内生菌的相互作用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0.
谷胱甘肽(GSH)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并且是十分重要的重金属毒害保护剂之一。本研究将编码拟南芥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基因AtGCS(GSH合成的关键酶之一)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通过IPTG诱导过量表达TrxA-AtGCS融合蛋白来分析AtGCS在提高大肠杆菌重金属耐受性方面的作用。过量表达TrxA的大肠杆菌被用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1 mmol.L-1Cd2+、Zn2+或Cu2+重金属胁迫下,过量表达TrxA-AtGCS的大肠杆菌细胞的生长状态要明显优于表达TrxA的对照细胞。同时,过量表达TrxA-AtGCS的大肠杆菌表现出超出对照细胞5倍以上的Cd2+、Zn2+和Cu2+累积量和4倍以上的GSH含量,其中,高于对照10倍的Cd2+富集量尤为明显。因而可以得出结论,拟南芥AtGCS的大量表达大大提升了大肠杆菌的谷胱甘肽含量,从而使GSH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富集更多的重金属离子,进而提高了大肠杆菌对重金属逆境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