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pH、食物和光周期对福寿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7.5 g左右的成年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为对象,研究p H值(2.5—11.5)、光周期(24 h光照、12 h光照和无光照)和食物(喂食和不喂食)三因子的联合作用下对福寿螺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光照和饥饿条件下,福寿螺在酸性p H值4.5和p H值3.5试验的第24天均达到50%致死率,在碱性p H值10.5试验的第21天死亡率达到53.3%;试验第27天,无光照和饥饿条件下,p H值2.5和p H值11.5的死亡率则分别达到最大为66.7%和80%,产卵量均仅为20粒,孵化率分别低至6.06%和5.97%;24 h光照和喂食条件下,p H值7.5试验的第27天福寿螺体重增长率最高,为17.78%(而12 h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则分别仅为7.03%和5.47%),但此时产卵量只有180粒,孵化率仅为8.23%,延长孵化历时到16.6 d,而此酸度下12 h光照(最接近于自然节律),最终产卵量达到1600粒,且卵的孵化率高达84.66%,孵化历时为13.53 d。以上结果说明,福寿螺具有较强的耐酸碱和抗饥饿能力,但过酸(p H值≤3.5)和过碱(p H值≥10.5)的环境,也会严重抑制福寿螺的存活、生长发育和繁殖,特别是在福寿螺缺乏足够食物条件下,抑制作用更强;光周期对福寿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较大,连续24 h光照会极大地刺激福寿螺的体重增长,但同时会干扰福寿螺繁殖,减少产卵量和卵的孵化率,延长孵化历时;而12 h光照在3种光照条件下最有利于福寿螺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完全黑暗则会严重抑制福寿螺的生长发育及降低其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292.
目的:研究肝衰竭体外模型环境下茵陈四苓颗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肝向分化及IDO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肝衰竭血清、中药干预血清、健康血清分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共培养体系,检测BMSCs中CK18免疫荧光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甲胎蛋白(AFP)、肝组织白蛋白(ALB)、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蛋白表达。结果:1、CK18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肝衰竭组及中药干预组染色均为弱阳性,但后者染色更强,而健康组无阳性染色;2、AFP、ALB在健康组、肝衰竭组、中药干预组均有表达,且各组间ALB比较均有差异(P0.05),三组AFP表达水平逐渐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DO蛋白在健康组无表达,肝衰竭组表达低于中药干预组,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茵陈四苓颗粒能增强BMSCs在肝衰竭环境下的肝向分化趋势及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293.
通过了解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的取食特性,为有害生物的防治和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分析亚洲小车蝗发生与羊草Leymus chinens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及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等3种禾本科植物特征参数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罩笼试验调查了罩笼内亚洲小车蝗3~5龄蝗蝻的存活率,比较了亚洲小车蝗的取食数量、取食高度及取食率等特性。结果表明,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生态优势度与亚洲小车蝗发生数量显著正相关,亚洲小车蝗喜食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0.25≤RFN<0.5),少食羊草(0.025≤RFN<0.25)。4龄和5龄蝗蝻对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取食量显著大于羊草。亚洲小车蝗取食高度位于植物中下部(9~10cm),与3种植被高度无关;取食后上部掉落造成损失,特别是对克氏针茅的为害更大;亚洲小车蝗取食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时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取食羊草时的存活率。结论:以克氏针茅和糙隐子草为优势植物的典型草原更适合亚洲小车蝗的发生与为害,应加强该类草原亚洲小车蝗的监测预警和防控。  相似文献   
294.
目的:研究天麻素耳迷根穴位注射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耳鸣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56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肌肉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20μg,每天1次;观察组联合耳迷根穴位注射天麻素,每次2 m L,每天1次。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耳鸣对睡眠的影响、发生环境、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影响、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等临床症状体征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74%,显高于对照组(71.79%,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黏度低切、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高切及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耳鸣对睡眠的影响、发生环境、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影响、对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等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素耳迷根穴位注射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提高耳鸣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95.
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的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为蓝莓授粉,对其授粉行为和活动方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采集过程中意蜂和中蜂的行为存在差异,意蜂头部探进铃铛花,将喙伸入花管中吸食花蜜,头部粘附花粉,花粉一部分被收集到花粉框,另一部分被带到其他花上;中蜂采集行为不同,一部分采集蜂探入铃铛花采食,采集时间短暂,另一部分采集蜂停靠在花托部位,采食花瓣掉落的花朵,不易粘附花粉和携带花粉。(2)授粉活动方式不同,意大利蜜蜂每分钟平均访花数为5.05±0.14次,中华蜜蜂为4.77±0.13次,两者差异不显著;而意蜂单次访花时间为9.16±0.43 s极显著长于中蜂的4.89±0.22 s,意蜂较中蜂在花朵的采集时间长,采集间隔时间短,而中蜂较意蜂寻找花朵的时间长,采集间隔时间长。单位面积意蜂采集蜂数量为平均12.00±0.90头,中蜂采集蜂数量平均为1.73±0.42头,两者差异极显著。同时意蜂蓝莓花粉携粉率27.51%,中蜂采集蓝莓花粉携粉率为11.38%,意蜂的授粉蜂数量及授粉专一性优于中蜂。本研究阐明了蓝莓花期不同蜂种的授粉行为及活动方式,据此得出意蜂为蓝莓授粉的行为和活动特性优越于中蜂,两者相比意蜂具有更高的授粉效率。  相似文献   
296.
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加工的关键因子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中关键的3个因子(载体、促活剂和加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种载体对金龟子绿僵菌孢子萌发都没有显著地影响,其中钙质膨润土、高岭土、滑石粉、活性白土和轻质碳酸钙可以提高孢子的贮存活性。两种促活剂海藻糖和酪氨酸都能显著促进孢子的萌发,促进率分别为15.12%-24.88%和15.06%-29.67%,浓度间差异并不明显。加水量对载体成粒性和造粒产热的影响非常明显,通过调节加水量可以大幅提高载体成粒率和降低造粒温度。通过回归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各载体成粒率大于?90%?的适宜加水量和其对应的造粒温度。钙质膨润土的适宜加水量和对应造粒温度分别为19.1%-25.0%和50.2-54.5℃,高岭土分别为35.0%-40.0%和55.1-56.2℃,滑石粉分别为27.2%-40.0%和50.4-51.1℃,活性白土分别为18.3%-25.0%和51.3-53.6℃,轻质碳酸钙分别为40.8%-45.0%和49.7-56.1℃。优化后的颗粒剂可以有效延长孢子的贮存期。  相似文献   
297.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IMI330189的液体发酵动力学。利用Sigmoid函数构建了该菌株液体发酵过程中的菌体生长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运用Origin7.5软件拟合求解出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绿僵菌IMI330189液体发酵过程,其比生长速率在发酵第22.8h达到最大值,为0.084h-1;总糖比消耗速率在第9.6h达到最大值,为0.246h-1;总氮比消耗速率在第10.3h达到最大值,为0.007h-1;菌体对总糖的得率系数在39.8h达到最高,为0.861g/g。模型拟合和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本反映了绿僵菌IMI330189液体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为其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8.
甘肃省徐家城旧石器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 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 反映了中国北方石片石器技术传统的特征。石制品以中、小型为主,包括搬入石材(7.1%)、石核(2.6%)、石片(24.6%)、断块(12.6%)、碎块/片(49.4%)、石器(3.2%)和无法分类者(0.4%); 石器类型以边刮器、尖状器为主, 石锥、砍砸器为重要类型,凹缺器、端刮器、锯齿刃器等较少且不典型。石器毛坯选择以片状为主, 绝大多数为单面加工,加工程度较低。主要文化层第4B、第4C层为原地埋藏,据地貌、地层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推断其年龄在约36ka-43ka BP(未校正)之间。  相似文献   
299.
秦岭巴山木竹微量元素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子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主要食物(胡锦矗等,1985;胡锦矗,2001).巴山木竹(Bashania fargesii)分布广,是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种之一(田星群和刘其建,1985).该竹在秦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中心正好和该山系大熊猫分布中心相吻合(田星群和刘其建,1985).秦岭大熊猫有长达8个月的时间在巴山木竹林中觅食(潘文石等,1988).为揭示食物营养成分对大熊猫觅食行为的影响,深入认识该物种适应竹子这种低营养价值食物的觅食对策,本文以采自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222份巴山木竹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7种微量元素及2种营养物质在不同季节、年龄及生长部位的含量,以促进对野生大熊猫生态习性的深入了解,亦能为罔养大熊猫的人工饲养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0.
杨微  齐登伟  余泉友  张泽 《昆虫学报》2011,54(6):634-641
昆虫羧酸酯酶是一类能对外源化合物解毒和气味分子降解的重要酶系。本研究选取在家蚕Bombyx mori幼虫嗅觉感器中有表达, 并与蛀茎夜蛾Sesamia nonagrioides触角酯酶基因Snon-EST可能为直系同源基因的Bmae35进行克隆和外源表达研究。结果表明: 该基因编码区长1 581 bp, 共编码526个氨基酸。与其他昆虫触角酯酶的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 Bmae35编码的蛋白具有酯酶活性必须的催化残基Ser191, Glu313和His429, 也保持着α-酯酶家族特征基序Gly-x-Ser-x-Gly。RT-PCR分析显示, Bmae35在家蚕5龄第3天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其中在头、 脂肪体、 马氏管、 体壁和丝腺中的表达量较高。Bmae35在雌蛾性信息腺中表达, 并与性信息素合成呈正相关, 暗示其在信息素合成中起重要作用。构建Bmae35与pET28(a) 重组载体, 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电泳检测发现该基因以包涵体形式表达, 以镍亲和层析柱纯化, Western blotting鉴定证实Bmae35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正确表达并得以纯化。本实验通过对家蚕Bmae35基因的克隆、 原核表达与纯化,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表达定位和气味降解等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