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析不同养殖模式的福瑞鲤肠道菌群结构组成和群落特征。【方法】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哈尼梯田稻鲤共作、传统池单养、水泥池单养模式下的福瑞鲤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和丰度差异。【结果】梯田稻鲤组(RCIC)、传统池鲤组(YPIC)和水泥池鲤组(HPIC)分别获得了2345、238和118个OTU。RCIC组的Sobs指数及PD指数最高,显著高于YPIC组(P<0.05),极其显著高于HPIC组(P<0.01);池塘单养模式下,两组之间多样性指数也存在显著差异,YPIC组大于HPIC组(P<0.05)。含量大于10%优势菌门:RCIC组主要为变形菌门(39.39%)、梭杆菌门(38.55%)和厚壁菌门(15.4%);YPIC组为变形菌门(21.87%)、梭杆菌门(58.27%);HPIC组为变形菌门(46.63%)、梭杆菌门(53.14%)。变形菌和梭杆菌为3组福瑞鲤肠道样品的优势菌群,其中的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核心优势菌属。LEfSe线性判别分析(LDA>3)显示17个具有差异的标记菌属,...  相似文献   
102.
丹参在治疗心绞痛、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疾病中具有广泛应用。CYP76AH3是其活性成分丹参酮合成途径中的关键P450酶,位于丹参酮复杂合成网络通路的分支处,其晶体结构解析及关键氨基酸分析对丹参酮的合成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作为跨膜蛋白的Ⅱ型P450酶的蛋白质纯化、晶体培养和晶体结构解析的难度一贯较大。本研究通过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纯化目的蛋白质,成功培养了CYP76AH3晶体,解析了晶体结构。根据CavityPlus分析确定对接范围,采用分子对接程序Discovery Studio筛选出与底物相互作用的关键氨基酸,包括与底物有氢键相互作用的Gly298和Asp294,以及与底物有疏水相互作用的Phe479、Leu367和Leu293;通过点突变模拟进一步预测了关键氨基酸的突变对蛋白质结构稳定性的影响。本研究将为CYP76AH3的蛋白质工程提供目标,为丹参酮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摘要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进行锁骨骨折手术对患者疼痛阈值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进行手术,对照组单独采用静脉全麻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唤醒时间;不同时间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和术后疼痛阈值;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以及每天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长以及唤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到T4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无明显波动,对照组T1到T4时间上述指标波动明显,且两组患者T2、T3时间SPO2、SBP、DBP、MAP、HR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OR、NE在T2、T3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COR在T2、T3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以及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12 h、24 h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和谵妄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唤醒时间,同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升麻醉效果,降低术后疼痛阈,并且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以及每天睡眠时间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4.
江西省庐山地区蜻蜓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4~2005年对江西庐山地区蜻蜓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对春、夏、秋三季蜻蜓多样性的研究,共收集蜻蜓1145只,隶属于10科、35属、52种。种类个体数量均表现为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属数和科数也是以夏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最少。三季多样性指数(H′)的排序为春季(2.7603)>夏季(2.6420)>秋季(2.5601)。  相似文献   
105.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与大部分的细菌感染相关,有助于病原菌抵抗外部不利的环境,包括抗生素和抗噬菌体等.为了研究生物膜和抗噬菌体的作用机制,本文以6株抗噬菌体甲型副伤寒杆菌(副甲菌)突变菌作为研究对象,在Rif+(利福平)(200 mg/L)平板中划线并滴加噬菌体验证能否抗噬菌体,将6株突变菌接种于96孔板中,每组3个重复,观察其成膜能力以及生物膜的形态,定点突变和互补实验验证突变菌的噬菌体抗性是否由突变基因所引起.结果显示:划线平板中野生型副甲菌在滴加1.2×106个噬菌体处出现空缺,而6株突变菌在滴加2.4×109个噬菌体后仍能生长,表明6株突变菌具有抗噬菌体特性;6株突变菌中,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突变菌成膜能力(A595=1.1±0.2)较野生型副甲菌(A595=0.5±0.1)显著性增强,且差异显著(P0.05),光学显微镜下菌体聚集成粗大的不规则团块;同源重组敲除野生型副甲菌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突变菌出现噬菌体抗性,将表达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的载体转化该突变菌,突变菌又恢复了噬菌体敏感性.结果表明,σ-54依赖的翻译调节器是抗噬菌体和生物膜形成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06.
非编码RNAs(non-coding RNAs,ncRNAs)是一类非常重要的调节子,此类调节子能够使细胞通过调节它们的生理特性而适应环境的改变。已有的研究表明ncRNAs在细菌的蔗糖代谢、细胞外膜应激反应、群体感应和细菌毒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其调控模式已经成为细菌调控网络中的重要“分支”。本文综述了细菌ncRNAs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细菌ncRNAs的合成及调控机制,由于ncRNAs结构的独特性及调控网络的复杂性,因此ncRNAs的功能研究已经成为近几点的研究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7.
以超阻遏突变体3—18为出发株,采用以乳糖为唯一碳源的NCE平板的方法分离到439 株调节突变体。通过转导引入tRNA抑制基因从中检测到 11株 purR(am)候选株。共转导分 析证明,这些突变株的琥珀浪突变均发生在purR上。用 supD. supE和 supF分别对上述各amber 突变体作了氨基酸取代实验,初步结果表明:同一氨基酸对purR不同位点(am)的氨基酸取 代,对PurR调节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氨基酸(3种)对purR同一位点(am)的氨基酸取 代,对其调节功能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8.
蛙类在暗视条件下能辨别不同颜色,但颜色感知时大脑神经活动的动态神经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分析峨眉仙琴蛙(Nidirana daunchina)在蓝、绿、黄三种颜色光刺激下脑电信号δ、θ、a、β 4种节律的功率谱,研究脑电节律与颜色感知之间的关系,探索颜色感知的动态神经机制.首先采集不同颜色刺激下端脑、间脑和中脑的脑电信...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以使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患者消化道出血,为神经内科防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大面积脑梗塞住院患者400例,分为普通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情况。针对消化道出血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引起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数据显示,鼻饲时间长短(一周、二周)与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有关联,鼻饲二周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机率高于鼻饲一周患者,两组间统计检验,x2=11.329,P<0.05,有显著差异。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自身疾病及严重程度、年龄、置管位置、鼻饲技术。结论:护理人员可依据致使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鼻饲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有效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在肝脏L-02 SIRT6-KO细胞系中,观察SIRT6在肝脏脂滴形成中的作用,初步研究在肝脏脂质代谢中SIRT6相关的转录差异基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基因敲除技术TALEN技术,构建肝脏L-02 SIRT6特异性敲除细胞系,并经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水平;利用油酸刺激L-02 SIRT6-KO细胞及其对照组,体外模拟肝脏脂肪变的条件,并经高内涵和油红染色验证其脂滴形成能力;利用基因芯片检测L-02 SIRT6-KO及其对照细胞系中相关差异基因,并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脂代谢相关差异基因。结果:建立人肝脏SIRT6特异性敲除细胞系,q PCR显示m RNA下降50%,但Western blot证明SIRT6完全敲除;BODIPY实验及油红O染色发现,L-02 SIRT6-KO细胞比对照组其脂滴形成数量增多,高内涵荧光检测显示L-02 SIRT6-KO细胞中脂滴荧光强度比对照组增强(176.38±2.55 vs 104.26±2.08);通过对差异转录基因分析,发现了一组在脂质代谢中和SIRT6相关的关键基因如STEAP4、HMGA2、PDE1A、INSL4等。结论:成功建立人肝脏L-02 SIRT6-KO细胞系,并经实验证明SIRT6缺失能够促进脂滴形成;筛选到一组和SIRT6相关参与脂质代谢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