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植物次生物质的抗虫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通过影响体内代谢,形成千差万别的次生物质,来产生对逆境的抵抗,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一些次生物质,如树脂、橡胶、多胺、烟碱、黄酮、醌类、皂苷等,人们早就认识到它们在人体内可以发挥许多重要的药理作用,是一些植物药所以能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但对于它们在植物体内所行使的生理功能,长时期并不十分清楚,以致以往人们一般都认为它们不过是植物在进行各种代谢的途径中所形成的废弃物质。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通过长期观察和各种试验逐渐证明,次生物质是植物长期进化的产物,在植物适应环境、提高竞争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次生物质在植物抵抗  相似文献   
22.
晋中市土壤养分空间分布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悦  张永清  刘彩彩 《生态学报》2018,38(23):8621-8629
土壤养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掌握其含量及分布特征对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ArcGIS技术与相关分析,研究了山西省晋中市主要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海拔、用地类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晋中市pH值平均为7.97,土壤整体呈碱性;土壤养分含量在不同的区县中差异较大。(2)研究区表层土壤SOM、TN、TP和TK平均含量分别是1.42%、0.08%、0.07%、1.97%,依据国家土壤第二次普查的养分分级标准,晋中市的表层土壤SOM、TN、TP含量偏低,平均水平分别为四级、四级、五级,而TK含量较高,平均水平为三级。(3)随着海拔的增高,土壤SOM平均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TN平均含量明显增加,而土壤TP和TK的平均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4)用地类型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海拔733—1500m范围内,耕地的SOM、TN、TP平均含量均明显高于林地、未利用地和自然保护区,而TK平均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用地类型;在海拔高于1500 m的耕地中SOM、TN、TP平均含量均低于其他用地类型。在样点全部覆盖的海拔范围内,海拔与T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M、TP和TK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3.
栝楼不同性别花芽分化形态解剖特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视显微镜、石蜡切片和树脂切片技术对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不同性别花芽分化发育时期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栝楼花为雌雄异株,仅有雌花、雄花两种性别分化,且雄花的发育速度明显快于雌花的发育速度。栝楼雌雄花芽长0.2 mm左右已完成性别分化;栝楼雄花为单性花,分化过程可分为6个时期,整个发育过程仅见雄蕊原基的分化及生长。栝楼雌花为"两性花",分化过程可分为7个时期,存在雌蕊和雄蕊共同发育阶段,后期雄蕊发育败退。本研究明确了不同性别栝楼花芽发育发生的各个阶段、形态变化特点、外部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雌雄花芽的分化差异,建立了雌雄花芽内部结构分化与外部形态之间相关性,为栝楼早期幼苗鉴定及性别分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4.
根土空间对高粱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尼龙袋(允许水分和养分自由通过)装土栽培作物的方法,研究了根系生长空间对高粱根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限制根系生长空间影响了高粱的生长,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高粱的株高、叶面积、花后旗叶SOD及POD活性、总根长、根系吸收面积、根系与地上部干重、养分吸收量及最终产量,但增加了根系活力及活性吸收面积占总吸收面积的百分数.施肥有利于改善高粱根系在空间胁迫下的生长,增加根系吸收面积和活力,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延缓根系生长空间不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5.
药用植物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调查方法是资源调查的前提,合理的调查方法需充分结合调查对象的特点及调查预期目标。本文通过概述我国野生与栽培药用植物的特点及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分析传统药用植物调查方法的适用性及高光谱遥感与“5S”集成技术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中的应用价值。实现药用植物资源从掌握资源总量向监控资源整体的跨越式转变对我国中药事业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资源监控机制要求调查方法的高效率与高准确性,并可长期运作,建立卫星遥感动态监测平台与中药现代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作为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整体监控机制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6.
为明确'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苦荞的水分敏感时期,及其合理灌溉、稳产栽培、节水生产,该文以'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苦荞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人工控水试验,研究了苗期、花期、成熟期干旱胁迫(S)对其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显著影响了这两种苦荞的生长,表现为株高、茎粗、叶面积、茎叶干重、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干重、根系活力、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CK);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干旱胁迫下'迪庆苦荞'比'黑丰一号'表现更优。(2)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这两种苦荞各指标的影响程度表现为花期苗期成熟期;花期干旱胁迫对茎叶干重的影响最大,花期干旱胁迫与对照相比,'迪庆苦荞'和'黑丰一号'的茎叶干重分别降低了44.47%、51.04%。综上所述,干旱影响了这两种苦荞的生长,花期干旱胁迫对其影响最大,'迪庆苦荞'在干旱胁迫下生长较好,受到的影响较小,所以,在生产实践中,应注意苦荞花期水分的及时供应。  相似文献   
27.
王思琦  薛亚芳  王颖  杨丽扬  张永清  田静 《生态学报》2020,40(10):3431-3440
土壤酶在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受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强烈。喀斯特地区具有岩石出露面积广和土层浅薄不连续的特点,且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而加剧。但是目前关于土壤碳氮循环酶活性对出露岩石(土壤-岩石界面)的响应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以贵州省喀斯特地区陈旗和天龙山流域为研究区域,探讨了原生林、次生林、弃耕地和耕地4种不同干扰梯度下土壤-岩石界面的土壤有机质水解酶活性的差异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当土地利用方式从森林转化为弃耕地或耕地后,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和SOC/TN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在4种不同干扰强度的土地中,岩土界面的pH、SOC和NH~+_4-N含量较高。(2)土壤酶活性在不同干扰梯度下土壤-岩石界面和非交界处有明显的分异。与碳循环有关的β-1,4-葡萄糖苷酶(βG)、β-1,4-木糖苷酶(βX)、纤维素二糖水解酶(CBH)和α-1,4-葡萄糖苷酶(αG)酶活性均表现为弃耕地和耕地高于原生林和次生林。与氮循环有关的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原生林和弃耕地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所有水解酶均在弃耕地的土壤-岩石交界处活性最高。(3)RDA分析表明,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对土壤水解酶活性影响最大,贡献率为33.4%(P=0.002)。土壤pH、SOC和NH~+_4-N与酶活性显著相关。综上,土地利用方式和岩石裸露显著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水解酶活性;同时弃耕地的土壤-岩石界面维持了较高的碳氮周转酶活性,反映出长期恢复下土壤的养分循环功能仍然存在,表明退耕还林还草对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恢复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胸腔内注入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 :32例由组织学或 /和细胞学诊断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 ,经针吸或置管排液后注入大剂量高聚金葡素 2× 10 4单位 (4 0ml)进行治疗。结果 :完全缓解 11例、缓解 16例、无效 5例 ,有效缓解率 84 4 %。毒副反应 :高热 2 1例 ;疼痛 12例 ,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 :与其他胸水治疗方法比较 ,该方法具有疗效高、毒副反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9.
赵晖  张永超  张永清 《遗传》2015,37(9):845-854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类常见神经发育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刻板重复行为与狭隘的兴趣为主要临床特征。在过去40年间,ASD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日益受到人们关注。近年来由于大规模外显子测序的应用,发现了许多新的ASD易感基因。这些易感基因富集在几个共同的遗传信号通路中,参与突触形成和染色质重构等。最新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ASD的发病机制包括神经突触可塑性异常和神经回路兴奋性-抑制性平衡紊乱。本文从ASD遗传病因的高度异质性、众多致病基因突变影响的共同生物学过程以及遗传诊断方法和药物研发的进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ASD的遗传基础和转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0.
以红小豆品种‘晋红小豆5号’和促生芽孢杆菌ZJM-P5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用量和菌液浓度处理,采用盆栽试验,测定各菌氮处理下红小豆幼苗农艺性状、生理特性及含氮量等指标,研究促生芽孢杆菌ZJM-P5与氮配施对红小豆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促生菌液浓度水平,为提高红小豆幼苗的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及其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同一菌液浓度下,红小豆苗期株高、茎粗、叶面积、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根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最大根长随着施氮量增加有所下降;根系可溶性糖及MDA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根系SOD、POD活性及根系活力均随施氮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NR活性和植株含氮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2)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除根系可溶性糖和MDA含量随着菌浓度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外,其余各指标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各指标除低氮(50mg·kg~(-1))水平下在10~8 cfu·mL~(-1)菌液浓度达到最大值外,其它氮水平均在10~7 cfu·mL~(-1)菌液浓度达到最大值。研究发现,芽孢杆菌ZJM-P5与氮合理配施有利于红小豆植株的氮素吸收和生长发育,并以100mg·kg~(-1)为最佳施氮(纯氮)水平,10~7 cfu·mL~(-1)为最佳菌浓度,且两者组合处理的幼苗农艺性状、根系活力及保护酶活性、氮素含量均达到较高水平;过量施氮、施菌或菌氮比例不合理则会导致幼苗干物质积累及氮素提升受限,进而抑制植株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