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种植密度对北疆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豆品种‘黑河43’为材料,于2012和2013年连续2年进行5种不同种植密度——37.5(A)、45.0(B)、52.5(C)、60.0(D)和67.5万株·hm-2(E)的田间复播试验,研究滴灌条件下密度对大豆功能叶叶绿素值(SPAD)、叶面积指数(LAI)、比叶面积(SLA)、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1)密度对复播大豆苗期叶片SPAD值影响较小,苗期之后处理间差异显著,且整个生育期SPAD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2)LAI在2年试验中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在鼓粒期左右达到峰值,处理E在2012年和2013年的最大值分别为6.24和5.56,较同期最低的处理A分别显著提高18.41%和36.17%;SLA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生长发育前期和后期处理间差异明显,中期差异相对较小。(3)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先增后降,且均以C处理最高,Pn、Gs在结荚期达到极值,而Tr在开花期最大;胞间CO2浓度(Ci)随着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先降后增的趋势,2012年和2013年均以C处理最低,分别为185.70和179.61μmol·mol-1。(4)各处理2年的籽粒产量均以中等密度的C处理达最高,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3 205.0和3 142.53kg·hm-2,并分别比同年的其余处理显著高出1.42%~14.26%和1.08%~27.65%。研究表明,适宜密度的复播大豆不仅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有利于群体对光能的利用,同时具有适宜的叶面积指数而不致植株郁闭,有效保证了群体内部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提高了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22.
为探究多维地形因素对林窗分布的影响,以天童20 hm2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内的林窗为对象,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了林窗空隙率、林窗密度以及林窗面积在海拔、坡度、坡向、坡形、坡位5种地形因子下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该样地林窗空隙率为13.1%,林窗密度为9.5个·hm-2,林窗平均面积为137.82 m2;因高海拔台风干扰的强度较大,高海拔段(≥500 m)林窗的空隙率和密度显著大于中低海拔段(<500 m);台风带来的强降雨极易引起小范围滑坡,使得沟谷的林窗空隙率和密度显著大于侧坡,林窗平均面积显著大于侧坡和山脊.台风及其带来的强降雨是造成林窗在海拔及坡位梯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伴随着人类对有益元素认识的逐渐提高,其作用机制和特点被不断研究和利用,除硅、硒等非金属类有益元素外,钠、钛、铝等金属类有益元素也在维护作物健康和促进作物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整理阐述了有益金属元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有益金属元素的施用浓度及其与农药或其生物刺激素联合施用技术,可实现促进作物生长,防控病虫害,提高作物产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4.
新疆冬小麦籽粒灌浆和品质性状对滴灌用水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滴灌冬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于2012—2013和2013—2014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22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灌水量为3150、3900、4650、5400和0 m3·hm-2共5个处理(分别用W1、W2、W3、W4和CK表示),研究了不同滴灌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及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滴灌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呈“S”型变化曲线,均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且拟合度较高;籽粒灌浆快增期出现在花后12~20 d,最大灌浆速率(Vm)随滴灌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两年均以W3处理最大,分别为2.16和2.59 g·d-1.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出粉率、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弱化度及面团拉伸阻力和拉伸比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均在W3处理下达到最高;而面团吸水率和延伸度则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在W3处理最低;沉降值逐渐增大,面团形成时间逐渐变短;籽粒产量均以W3处理最高,为8913(2013年)和8602 kg·hm-2(2014年),分别较同年W1、W2、W4、CK高25.0%、14.8%、4.4%、35.6%和12.4%、2.8%、1.1%、33.0%.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滴灌量在4650 m3·hm-2时可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25.
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80年代第一株可育转基因水稻问世以来,水稻转化研究进展迅速。已采用包括农杆茵介导等许多转化方法。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的完成,以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代表的后基因组时代已经到来。丰富的信息资源将为水稻功能基因的发掘创造十分有利的条件。本文将对水稻功能基因组的研究进展及其方法等进行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26.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叶片CO_2/H_2O交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严重匮乏已成为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 [1] ,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显得十分重要。以前的研究主要注重农田水平作物与水分的关系 [2 ,4 ] ,利用作物生物学进行节水研究不够 [3,4 ] 。Roa等人认为作物适度的水分亏缺可获得高产 [15] ;Jensen等人认为适度水分胁迫甚至能使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5,6] ,依此发展了调亏灌溉思想 ,对有限水量在作物生育期内时空最优分配制度进行研究 ,目前已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6] 。作物 CO2 /H2 O交换参数包括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 ,这些是确定作物水分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27.
木耳交配型混合集群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强  罗信昌 《菌物系统》1999,18(2):192-196
用RAPD-混合集群分析来检测异宗结合担子菌不同交配型间的多态性。来源于同一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 (L.ex Hook.)Underw.子实体的10个单孢萌发而成的单核体进行RAPD分析证实,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将单核体按其所属的交配型分为两类,每类各5个,构成A1,A2两个基因池。用33种单引物,20种双引物对其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OPE19号能在这两个基因池间  相似文献   
28.
用RAPD_混合集群分析来检测异宗结合担子菌不同交配型间的多态性。来源于同一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L. ex Hook.) Underw.子实体的10个单孢萌发而成的单核体进行RAPD分析证实,它们之间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将单核体按其所属的交配型分为两类,每类各5个,构成A1,A2两个基因池。用33种单引物,20种双引物对其进行扩增、分析,发现引物oPE19号能在这两个基因池间产生多态性,其中一条特异性谱带在A2基因池扩增产物中存在,在A1基因池中不存在。推测这一条谱带可能是与A2交配型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此研究结果不仅为由单因子控制的二极性担子菌的交配型测定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R们技术在异宗结合担子菌极性研究中的应用展示了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29.
施马伦贝格病是由施马伦贝格病毒(Schmallenberg virus,SBV)引起的,感染牛、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新发的虫媒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毒感染成年动物后症状轻微,如产奶减少、发热、腹泻等;但在怀孕的特定时期感染则可能导致较严重的后果,如胎畜畸形或死胎等。该病于2011年底在德国首发,随后迅速传遍欧洲。德国作为该病的首发国家,对于该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国内的流行趋势也最能代表欧洲的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为此,作者就德国施马伦贝格病的流行现状进行介绍,以期为我国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张永强 《蛛形学报》2008,17(1):54-63
本文报道广西蛛形纲Arachnida,蜘蛛目Araneae40科166属410种,并分别记述各种蜘蛛的地理分布和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