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辣椒是我国一种传统的种植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连作障碍,辣椒病害逐年加重,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辣椒主要病害包括疫病、炭疽病、菌核病、青枯病、疮痂病、病毒病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田间诊断,以期为辣椒病害防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寒冷对雌性C57BL/6小鼠动情周期的影响。方法:12只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温组,每组6只;低温组每天4℃暴露4 h,每天阴道涂片法观察小鼠动情状况,对照组饲养于常温动物房;每2 d称量体重,2周后心脏取血、子宫和卵巢,检测小鼠血清E2、FSH、LH、Prl、P水平,进行子宫、卵巢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温组小鼠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子宫脏器系数明显较低、动情间期明显延长(P<0.01),血清FSH显著升高、Prl显著降低(P<0.01),小鼠子宫腺管扩张,卵巢卵泡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寒冷可使雌性C57BL/6小鼠动情周期延长,进而可能影响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53.
羊朊毒体单抗结合表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段表达PrP核心片段和人工合成多肽,分析5株羊朊毒体单抗结合表位。分段表达PrP核心片段,通过PCR方法扩增目的片段,经酶切、连接后,将目的片段插入质粒pET32a,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将表达的系列融合蛋白与单抗进行免疫转印试验,根据反应情况确定单抗结合的大致部位,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多条针对性多肽,用ELISA方法进一步确定3株单抗的结合部位;通过与6段融合蛋白反应证明5株单抗的结合部位分别为:2H3在199aa~213aa之间,4C6、5F11和7F11在139aa~168aa之间,7F1在214aa~227aa之间,与3段人工合成多肽进行ELISA反应进一步得到4C6、5F11和7F11抗原结合表位在149aa~158aa之间;本研究确定了5株单抗在PrP分子上的结合部位,为羊痒病和牛海绵状脑病的检测、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农田蜘蛛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张永强 《生态学报》1989,9(2):157-162
本文对南宁地区农田自然蜘蛛群落和旱地狼蛛亚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1.农田区蜘蛛群落有14科、41属、80种。主要成分是食虫瘤胸蛛、拟环纹狼蛛、拟水狼蛛、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个体数以食虫瘤胸蛛最多。旱地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是奇异獾蛛和豹蛛属种类。 2.稻田区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田埂杂草群落最高,早稻田群落最低。多样性、均匀度和种类丰富度时间格局是早、晚稻皆随时间序列增加。平均多样性、均匀度和个体数,晚稻均高于早稻。狼蛛更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以草地最高。 3.应用群落比例相似性和聚类分析表明,拟环纹狼蛛与拟水狼蛛和奇异獾蛛与豹蛛属种类是组成当地农田区的水田和旱地生境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狼蛛亚群落主要成分。 本文试图揭示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稻田蜘蛛,在不受化学农药干扰下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变化,并以狼蛛亚群落为代表,比较农田区内不同生境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与生境生态特征的关系,为害虫防治和动物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稻田害虫和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南宁市郊稻田害虫和捕食性节肢动物群落,由46科159种组成,其中害虫21科65种;捕食性昆虫12科39种;蜘蛛13科55种。早、晚稻构成群落的物种基本相似,但各物种的数量结构及优势种差异明显。文中分析了晚稻害虫、捕食性昆虫和蜘蛛亚群落的垂直分层、时空格局及其数量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为明确植物性杀螨活性物质东莨菪内酯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雌成螨毒力的温度效应,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两者不同温度下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 在8~26℃的温度范围内, 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呈正温度系数; 在26~34℃的温度范围内两者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呈负温度系数。其中26℃下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表现出较好杀螨活性, 处理后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884和0.3376 mg/mL; 23℃下的毒力次之。致死中浓度(y)与温度(x)关系的拟合方程为: 东莨菪内酯: y1= 0.006x12-0.278x1+3.403;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y2=0.007x22-0.354x2+4.826。对y求最小值得出, 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最高毒力温度分别为23.2℃和25.3℃, LC50分别为0.1828和0.3504 mg/mL。据此认为,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这两种植物性杀螨活性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先呈正相关, 到达最佳毒力温度后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7.
通过冬小麦单叶CO2 通量与冠层CO2 通量的同步测定 ,发现不同日期净光合速率 (Pn)和冠层CO2 通量 (FCO2 )变化趋势相同 ,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一致 .CO2 浓度差与FCO2 日变化趋势相反 ,CO2 浓度差最小时FCO2达到最大值 ;空气动力学法计算的FCO2 与采用积分法计算的冠层CO2 通量 (Ac)呈明显的倒“U”字型日变化趋势 ,而Ac日变化过程波动性小 ;采用积分法模拟的日同化量与空气动力学法计算日同化量有时相差很小 ,但有时误差大 ,由于模拟冠层通量Ac值只考虑了光强的变化 ,而实际上 ,温度、风速、土壤湿度等变化均对冠层CO2通量产生影响 .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川芎当归配伍对偏头痛大鼠体内内源性物质影响。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混悬液制作偏头痛大鼠模型,以偏头痛模型大鼠体内三种内源性物质5-HT、NO和NOS含量为考察指标,观察给予川芎-当归不同配比(1:9,2:8~9:1)提取液后,模型大鼠体内5-HT、NO和NOS含量变化。结果:在不同配伍比例川芎当归给药后,模型大鼠脑内5-HT含量随川芎比例增加而增加,当川芎比例超过5:5是变化显著,达到8:2时变化最显著;NO而NOS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结论:川芎当归药预防给药对能够减少脑内5-HT在偏头痛发作时的消耗,发挥收缩血管作用,且随着川芎比例增大,作用逐渐增强;阿魏酸对偏头痛的预防有效,但不是唯一有效成分,不能作为药对作用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9.
抗病基因的研究是抗病育种及防治植物病害的基础。拟南芥NDR1(Non-race-specific disease resistance 1)基因,编码一个质膜定位蛋白,在R基因介导的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NDR1能与CC-NB-LRR(卷曲螺旋核酸结合或富亮氨酸重复)类抗病蛋白相互作用。以拟南芥抗病基因NDR1及其蛋白结构的研究进展为基础,综述了NDR1的广谱抗病性和抗病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