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毕氏海蓬子(Salicornia bigelovii,SB)中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隐绿原酸、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表儿茶素、异绿原酸-B、芦丁、异槲皮苷、褪黑素、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13个功能成分的含量。样品利用甲醇提取,过0.22 μm滤膜后上机检测。采用C18 色谱柱 (100 mm × 2.1 mm,1.7 μm)进行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为流动相,流速0.3 mL/min,柱温(35±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3个功能成分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该方法的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1.0~20.0 μg/kg、2.0~50.0 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10%~109.51%范围内。LC-MS/MS法测定毕氏海蓬子功能成分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毕氏海蓬子中功能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究树舌多糖GF(GAPS.GF)对rAAV-shRNA-CDK2抑制肝癌细胞Cyclin E基因表达的辅助作用。方法:将细胞培养后的人肝癌HepG2以皮下注射的方式接种于裸鼠前肢腋下,接种后的裸鼠随机分为5组:NC(非相关序列)对照组、肿瘤组、rAAV-shRNA-CDK2组、树舌多糖GF组以及树舌多糖GF+rAAV-shRNA-CDK2组,各实验组均采取尾静脉注射定量给药。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肝癌细胞Cyclin E基因m 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GASP.GF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树舌多糖GF+rAAV-shRNA-CDK2联合应用组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抑瘤率为75.6%,对Cyclin E基因mRNA表达抑制率为69%,对Cyclin E基因蛋白表达抑制率为67.5%,比rAAV-shRNA-CDK2组分别提高了3.42%、1%和2.7%。结论:树舌多糖GF与rAAV-shRNA-CDK2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说明树舌多糖GF可以辅助r AAV-shRNACDK2对肝癌细胞Cyclin E基因的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3.
摘要 目的: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联用奥氮平与电休克治疗的可行性,并分析电休克治疗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0例患者),A组患者单纯接受奥氮平治疗,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加用电休克治疗(术前使用丙泊酚麻醉),C组在B组电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就A组和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就B组和C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电休克治疗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PANSS量表中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组间无差异(P>0.05),治疗6周后B组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2)麻醉前(T0)时两组患者的HR、MAP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在麻醉给药10 min(T1)和电击后5 min(T2)时,C组患者的HR与MAP均低于B组(P<0.05);(3)B组与C组患者电休克治疗的相关指标诸如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能量抑制指数上组间无差异(P>0.05);(4)B组患者呃逆、躁动、头痛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50 %(13/40)高于C组患者上述不良反应总发生率5.00 %(2/40)(P<0.05)。结论:电休克治疗联合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前若能够联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进行麻醉,将显著改善患者应激症状,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4.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关键酶,在植物应对各种环境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砂藓(Racomitrium canescens)干旱胁迫转录组数据中发现一个表达量上调的SOD基因,将其命名为RcSOD。通过RT-PCR技术对RcSOD的开放阅读框进行了克隆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对砂藓复水和脱水过程中RcSOD基因的表达量变化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c DNA全长1 230 bp,开放阅读框长555 bp。RcSOD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数为184,相对分子质量为18.9 kD,理论等电点为5.94,不稳定指数为18.35,总平均亲水性为-0.172,预测该蛋白为疏水性蛋白,属于非跨膜、非分泌型蛋白,含有Cu/Zn SOD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cSOD与藓类Cu/Zn SOD蛋白属于同一分枝。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cSOD基因在复水和干旱的条件下均有差异性表达,在脱水过程中显著上调,初步推测RcSOD可能参与砂藓干旱胁迫应答反应。本研究对进一步研究砂藓中Cu/Zn SOD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为探究外来入侵植物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对本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通过野外原位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入侵压力下(无入侵、轻度入侵、重度入侵)本地植物种数、株数、生物量和叶片功能性状等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反枝苋入侵程度的加剧,本地植物种数、株数和地上部干重逐渐降低;重度入侵下,反枝苋叶片的全氮含量(Nmass)显著增加,全碳含量(Cmass)、碳氮比(C/N)和叶片建成成本(CCmass)显著降低,比叶面积(SLA)未出现显著差异;本地植物Cmass和C/N显著降低,SLA显著增加。而轻度入侵下,反枝苋和本地植物上述性状均未存在显著差异。功能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反枝苋的Nmass与C/N、Cmass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SLA相关性不显著;本地植物Nmass与C/N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L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Cmass相关性不显著。表明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较低的资源捕获成本是反枝苋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基于转录组学的梅花鹿茸皮组织修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生长时期梅花鹿东北亚种Cervus nippon hortulorum鹿茸茸皮差异基因表达变化,以期为鹿茸生长机制及组织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快速生长期和骨化期鹿茸生长中心茸皮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从快速生长期和骨化期茸皮中分别获得45422254条和44530430条clean reads,测序质量值分别为98.50和98.39;通过Trinity组装,分别获得44352条和43194条组装序列,平均长度分别为977nt和1135nt。通过数据库比对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筛选出生长因子7种、转录因子25种和胶原分子6种。在快速生长期鉴定出多种参与组织修复的重要生长因子和转录因子,包括Pdgfa、Tgfβ3、Egfl7、Vegfb、Sox4、Sox12、Scx、E4f1、Tcf4和Elf4等。  相似文献   
67.
本研究我们试图利用PCR技术从砂藓中克隆TIR1基因的cD NA全长序列,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在复水和干旱过程的表达情况。我们将砂藓转录组测序获得的生长素受体蛋白基因序列命名为Rc TIR1,基因cD NA全长为1 11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15 bp,共编码20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70,不稳定指数为32.85,总平均亲水性为-0.027,无跨膜区和信号肽,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对该基因在砂藓复水和快速干旱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显示在砂藓的复水过程和干旱处理中该基因均有差异性表达。通过研究砂藓生长素受体蛋白基因Rc TIR1与砂藓干旱胁迫的关系,为植物逆境胁迫机制的研究以及该基因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8.
胰腺或胰岛移植后的1型糖尿病复发(T1DR)是影响远期移植物功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由T1DR导致的移植物功能丧失约占7﹪,与慢性同种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当。然而,由于T1DR引起的复发性高血糖缺乏特异性,导致一直以来临床上T1DR发生被严重低估。移植物组织活检提示特异性靶向β细胞的炎性T细胞浸润是诊断T1DR的“金标准”。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组织活检不作为常规筛查T1DR方法。研究显示监测移植受者的胰岛自身抗体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对T1DR具有预测价值。本文就胰岛自身抗体和抗原特异性T细胞对预测T1DR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苦豆籽中抑菌活性物质进行跟踪筛选。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法获得苦豆籽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的浸膏,对其浸膏及实验室自制单体类化合物通过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抑菌试验研究。结果:苦豆籽粗提物对实验所用菌种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尤其是氯仿浸膏中可能含大量生物碱,因此表现出强的抑菌效果;苦豆籽单体类化合物对实验所用菌种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苦参碱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苦豆籽中主要抑菌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苦参碱的抑菌效果优于氧化苦参碱。  相似文献   
70.
关萍  于洋  张梅  王惠  任师兵  张立军 《生物学通报》2012,47(11):40-41,F0004
对原生动物纤毛虫活体观察实验所应用的阻碍法进行了改进.选用薄纱代替脱脂棉和擦镜纸,利用常规方法制作纤毛虫活体临时装片,应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这种方法对纤毛虫的运动起到了良好的限制效果,可有效地观察纤毛虫运动方式、细胞结构、摄食过程、分裂生殖等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