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人参皂苷降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测定西洋参总皂苷及单体皂苷是否有降脂活性,通过体外实验分别测定脂肪分解活性、小肠刷状缘膜小囊吸收脂肪酸、三油酸甘油酯油酸的释放率。结果表明,西洋参茎叶总皂苷在0.5g/L浓度时,对胰脂肪酶活性的抑制率为90%;人参皂苷Rc,Rb1,Rb2对胰脂肪酶活性均显示很强的抑制作用,在0.5g/L浓度时抑制率分别为100%,96%,97%。西洋参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c,Rh,Rb2可以通过抑制胰脂肪酶活性起到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82.
蒙古马肉是内蒙古特色肉品资源之一,其营养价值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本实验以蒙古马后腿、肋部、里脊和皮下脂肪为研究对象,兼顾内蒙地区驴、牛、绵羊和双峰驼肉,共采集130份样品,系统测定其常规营养素和脂肪酸,并进行物种、部位、产地和季节等分类比较。蒙古马后腿、肋部和里脊肉三个部位常规营养素均值(X±SD,g/100g):水分75.65±2.29、脂肪2.22±1.43、蛋白质20.34±1.30、灰分1.23±0.23;水分和蛋白质显著高于牛、绵羊和驼肉,脂肪显著低。蒙古马肉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X±SD,g/100gfat)分别为42.18±5.49、28.28±6.81和26.83±7.58,其中PUFA显著高于其他物种,MUFA显著低。蒙古马肉α-亚麻酸(α-C18:3n3)、亚油酸(C18:2n6c)和软脂酸(C16:0)显著高于牛羊驼肉,硬脂酸(C18:0)、棕榈烯酸(C16:1) 和油酸(C18:1n9c)显著低于三者。蒙古马肉皮下脂肪中α-C18:3n3显著高于其他部位,C18:2n6c显著低;青草季α-C18:3n3高于干草季,C18:1n9c和C16:1与其相反,差异均极显著;呼伦贝尔蒙古马肉α-C18:3n3、C18:2n6c和C18:0均显著高于达茂旗马肉。总之蒙古马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且脂肪营养价值优于牛羊驼等反刍类动物。  相似文献   
83.
林蛙卵油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林蛙卵提取林蛙卵油,并对影响林蛙卵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条件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获得最大林蛙卵油产率的条件。即:以石油醚(30~60)作为提取剂;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为4 h;提取料液比为1:9。并对提制的林蛙卵粗油进行精制。得到具有透明黄色,鱼腥味道的林蛙卵油。  相似文献   
84.
胶原ⅩⅤ (collagenⅩⅤ )是近来发现的胶原家族新成员 ,与胶原ⅩⅧ同属一个亚型 .除在连接基底膜与组织基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外 ,它可能还具有抑制肿瘤侵袭的作用 ,可作为判断肿瘤侵袭、转移潜能的敏感标志 .其内在片段在结构与功能上与胶原ⅩⅧC端的内皮抑素片段极为相似 ,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 .介绍了近年来有关胶原ⅩⅤ的分子结构、基因定位、组织分布以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5.
为了揭示N6-甲基腺嘌呤(6mA)在近缘物种间的分布规律和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变化, 研究在分离2种四膜虫(Tetrahymena malaccensis和Tetrahymena pyriformi)大核的基础上, 利用三代测序技术绘制了其全基因组单碱基分辨率6mA图谱, 结合公共数据库中已有的模式种Tetrahymena thermophila数据, 开展了3种四膜虫比较6mA甲基化组分析, 发现: (1)3种四膜虫6mA甲基化位点分布特征类似, 包括呈约200 bp周期性分布和具有保守AT基序; (2)6mA主要分布于基因的5′端, 在种间直系同源基因上的分布模式具有区域近似性, 但在单碱基水平不完全保守; (3)在种内近期复制的并系同源基因中, 6mA分布在单碱基水平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4)结合3种四膜虫的分化时间, 估算出了四膜虫中6mA动态变化过程, 6mA位点建立的速度大约为每Mb每百万年69.9—226个位点。  相似文献   
86.
在实验条件下诱导四膜虫种群交配进行有性生殖时,交配后的种群中除有性后代外,还会混杂一定比例的亲本细胞,而高纯度的有性后代是研究四膜虫一些基本生物学问题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四膜虫交配时不能摄食并且新产生的有性后代几小时后才恢复摄食能力的特性,以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thermophila)交配种群为对象,在其有性生殖阶段后期向交配体系中加入Fe3O4磁性纳米颗粒,未交配的亲本细胞由于能够摄入磁性颗粒而具有磁性;再利用有性后代和未交配细胞的磁性差异,在磁场作用下将有性后代分离纯化出来。通过优化过柱分离的时间点、分离柱的口径、分离柱中铁粉/石英粉的质量等分离条件,有性后代的分离纯度及收率均能达到98%以上。该分离方法亦可为其他种四膜虫或纤毛虫有性后代的分离纯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自体髂骨移植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90例在我院及山西医科大学进行手术治疗的退行性脊柱侧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12个月腰椎后凸角度、Cobb角、JOA评分、ODI评分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体温恢复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引流管置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高于手术前,ODI评分低于手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髂骨移植应用于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矫形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效果较好,不仅可纠正脊柱侧弯,同时可减轻患者疼痛感及不适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8.
昆虫几丁质酶5作为昆虫代谢的关键酶类之一,进化上相对保守,在昆虫的生长发育中起到关键作用.致倦库蚊广布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是多种病原体的传播媒介.对致倦库蚊几丁质酶5基因(CqCht5)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新型生物类杀虫剂的开发和研制,进而有利于预防医学工作的进行.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致倦库蚊三个基因即C...  相似文献   
89.
光照和温度对百合属6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对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条叶百合(Lilium callosum Sieb.et Zucc.)、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Hook.f var.maximowicaii(Regel)Baker]、有斑百合[L.concolor Salisb.var.pulchellum(Fisch.)Regel]、川百合[L.davidii Duchartre)、毛百合(L. dauricum Ker-Gawl.)和东北百合(L.distichum Nakai)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光照对有斑百合、川百合和毛百合种子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缩短种子萌发时间,提高种子萌发率。24h光照下种子萌发完全所需天数比12h光照少,种子萌发率以24h光照最佳。避光条件下温度对大花卷丹、有斑百合、毛百合、川百合及东北百合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有影响,对条叶百合种子影响最大,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5~6d开始萌动,2~3周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光照条件下,变温对种子萌发影响不明显。子叶留土类型的毛百合种子有二次休眼现象,9000lx光照能代替低温解除二次休眼。经不同前处理的百合种子萌发率和萌发速度不同。  相似文献   
90.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宋清海  张一平  邓云  武传胜 《生态学报》2018,38(24):8758-8765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WS100天气现象仪获取两种森林类型的能见度数据。基于2014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能见度数据,对两种森林类型雾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为196 d,占全年的53.7%,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雾日数为100 d,占全年的27.4%,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几乎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数的两倍;(2)热带雨林雨季和干季各占28.06%和71.94%,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季和干季各占72%和28%;(3)热带雨林一日内雾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0.5 h,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生成和消散时间不定,一日内雾最长持续时间可达24 h,但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两种森林类型全年雾日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定量评价地处过渡带上的两种多雾森林生态系统雾特征,可为未来气候变化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水交换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