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晶  宋清海  张一平  邓云  武传胜 《生态学报》2018,38(24):8758-8765
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WS100天气现象仪获取两种森林类型的能见度数据。基于2014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能见度数据,对两种森林类型雾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为196 d,占全年的53.7%,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雾日数为100 d,占全年的27.4%,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几乎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数的两倍;(2)热带雨林雨季和干季各占28.06%和71.94%,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季和干季各占72%和28%;(3)热带雨林一日内雾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0.5 h,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生成和消散时间不定,一日内雾最长持续时间可达24 h,但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两种森林类型全年雾日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定量评价地处过渡带上的两种多雾森林生态系统雾特征,可为未来气候变化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水交换影响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2.
任悦  赵成章  李雪萍  张晶  雷蕾 《生态学报》2018,38(16):5819-5827
植物蒸腾速率与叶性状关系的环境响应,对探索植物碳水代谢关系和叶性状构建模式之间耦合的生理生态学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选择甘肃省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的盐沼湿地为实验地,按研究区域滨藜(Atriplex patens)植株密度设置Ⅰ(16—21株/m~2)、Ⅱ(9—15株/m~2)、Ⅲ(9株/m~2)3个梯度,采用标准化主轴估计(standardized major axis estimation,SMA)方法,以叶脉密度和中脉直径分别表示叶脉性状,研究了种群密度影响下滨藜蒸腾速率与叶脉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种群密度减小,滨藜的中脉直径、株高、盖度、光合有效辐射(PAR)、叶面积(LA)均逐渐降低,而叶脉密度、叶干重、蒸腾速率(T_r)和净光合速率(P_n)逐渐增加。在高密度(Ⅰ)和低密度(Ⅲ)中,滨藜的蒸腾速率和叶脉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中脉直径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中密度(Ⅱ)中,滨藜的蒸腾速率与叶脉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中脉直径不存在相关关系(P0.05)。在小密度样地,蒸腾速率(T_r)较小,滨藜采取减小叶脉密度、增大中脉直径的策略,即在阴生环境中滨藜叶片需要大的中脉直径来支撑,同时较小的叶脉密度亦可满足其蒸腾需求,体现了密度制约下湿地植物的生物量分配格局和资源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03.
热带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Argo浮标剖面温度数据重构热带印度洋各月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数据,绘制了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和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和下界深度,以及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和温跃层季节性变化有关。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的温跃层上界深度的范围为30-40m,超过70m的渔区CPUE值普遍偏低;在西南季风期间温跃层上界最深达到120m。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温跃层下界深度不超过200m,在西南季风期间,深度会超过300m。在东北季风期间,高值CPUE渔区对应的温跃层上界温度都超过25℃,温度小于24℃的渔区CPUE值普遍较低;在西南季风期间,高值CUPE区域对应的温跃层上界温度范围变大,温跃层上界温度延伸到22℃,在22℃以下渔区CPUE值都很低。采用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最适温跃层特征参数分布,得出黄鳍金枪鱼最适的温跃层上、下界温度范围分别是25-29℃和13-16℃;其上、下界深度范围分别为30-70m和140-200m。K-S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04.
纤维素酶酶解稻壳的条件试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报道康氏木霉N-78(Trichodermakoningi)纤维素酶产生和酶解稻壳的适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稻草粉麸皮固体培养基上,纤维素酶产生的适宜条件为稻草粉和麸皮的比例为7:3,培养基含水量为250%,pH为6.0—6.5,温度为30℃,时间为3d。酶解稻壳的最适条件为:pH为4.4,温度为40℃,作用时间为3d,酶曲量和底物量比例为1:3。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正相、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MCI树脂等层析方法对密毛番荔枝茎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9个化合物:槲皮素(1),圣草酚(2),原儿茶酸(3),丁香酸(4),N-p-hydroxy-cis-coumaroyltyramine(5),annonacin(6),annonacin-10-one(7),β-谷甾醇(8)和胡萝卜苷(9)。其中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5、8和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6.
解读人类和黑猩猩之间的差异性对于研究人类的进化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类和黑猩猩Y染色体相继测序完毕,利用dot-plot程序可以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人类和黑猩猩MSY区在结构和基因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人类MSY常染色质主要由扩增序列、X退化序列和X转座序列组成,而黑猩猩MSY常染色质主要由扩增序列和X退化序列组成。黑猩猩的MSY区含有19个回文序列,而人类只有8个回文序列。黑猩猩MSY区的基因只包含了人类MSY区基因的三分之二。通过分析可以推测,黑猩猩和人类MSY之间的显著差异主要来源于四个因素的协同作用:MSY在精子生成中的主要作用;MSY区内频繁的异常重组;减数分裂交叉重组中的"遗传便车"效应;配偶行为引起的精子的竞争。综合比较黑猩猩和人类Y染色体结构和基因含量将对研究Y染色体的进化历史及其动力产生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六氯苯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5%CO2 37℃恒温条件下,将PC-12细胞培养于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0、1、10、20、100、200μmol.L-1六氯苯处理组,每组设3组复孔,培养24 h后应用Cell Counting Kit-8试剂盒进行六氯苯对PC-12细胞增殖和毒性分析;流式细胞术FITC-An-nexin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及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细胞平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PLCγ及ERK蛋白磷酸化表达变化。结果:随着六氯苯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升高,呈剂量依赖关系;Hoechst33258染色可见细胞核膨大、染色质边集浓染等凋亡特征;与对照组相比p-PLCγ及p-ERK1/2表达均降低,呈剂量依赖效用。结论:六氯苯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p-PLCγ及p-ERK1/2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mG1uR5)在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设立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给予20 mg/kg,10 mg/kg腹腔注射MA;对照组分别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24 h内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后用4%多聚甲醛灌注、取脑后行代谢性谷氨酸受体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计数mG1uR5在不同脑区的表达。结果:实验组mG1uR5在大脑纹状体、海马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mG1uR5参与了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09.
光强对盾叶薯蓣生长发育及皂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生长1年的安姜3号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为研究材料,用盆栽方法对其进行不同遮阴处理,研究其生长发育、根茎产量和皂素含量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全光照下薯蓣植株生长较弱,20%自然光下生长茂盛;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和鲜叶质量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自由水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值呈先升后降趋势;中等遮阴条件下茎分支数最多,叶面积较小,叶宽与叶长的比值也较小;(2)中度遮阴下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最大,而叶绿素b随着光强的减弱大致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根鲜重大致呈增加的趋势,根部芽头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根部含水量呈先降后升趋势,皂素含量则与之相反.研究发现,不同光照条件下薯蓣根茎鲜重无显著差异,但光照条件对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却有显著影响;安姜3号盾叶薯蓣在40%自然光强下生长发育最好且皂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0.
以1986—2008年吉林省西部遥感影像解译资料为基础数据,利用GIS软件提取土地景观信息,计算主要景观与障碍景观类型的空间邻接特性,构建吉林省西部风险指标,在空间格局上对由于景观格局带来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景观类型中耕地与沙地的邻接边长与面积最大,分别占总边长与总面积的65.37%和78.65%,但个数比最多的是草地,表明沙化对耕地威胁最大,其次是对草地的威胁;与盐碱地的相邻分析中,无论是边长、面积、还是斑块统计,耕地受胁程度均比较显著,其次受影响比较大的是草地和水域;20多年来,林地、草地与沙地邻接边长、面积和斑块比例均有所下降,而耕地与沙地的邻接边长、邻接面积比例呈上升趋势,但斑块比例从1986年起呈现下降趋势;与盐碱地的邻接性变化分析中,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均呈大幅度上升,草地和水域尤为突出;耕地受沙化、盐碱化胁迫最为严重,且盐碱化的胁迫远大于沙化;1986—2008年,由于沙地和盐碱地障碍景观结构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有增无减,且盐碱化胁迫远大于沙化的胁迫,盐碱化成为威胁该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及保持生态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盐碱化治理及开发利用将是该区未来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