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II(vMIP-II)是一种广谱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它所拮抗的趋化因子受体被认为是不同的人免疫缺陷病毒株(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进入靶细胞的辅受体。虽然理论上vMIP-II是一个广谱的HIV抑制剂,但vMIP-II的抗HIV感染作用却少有报道,特别是体内研究。本研究利用一个有效的SIV-mac251感染食蟹猴模型来评价vMIP-II的体内抗HIV感染作用,结果显示vMIP-II能够有效地并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食蟹猴血浆病毒载量,同时对宿主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这些结果表明vMIP-II是一种有效的抗HIV物质,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抗HIV先导药物,也为研发靶向病毒进入的新药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2.
病毒巨噬细胞炎症蛋白Ⅱ(vMIP-Ⅱ)是一种广谱趋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它所拮抗的趋化因子受体被认为是不同的人免疫缺陷病毒株(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进入靶细胞的辅受体。虽然理论上vMIP—Ⅱ是一个广谱的HIV抑制剂,但vMIP—Ⅱ的抗HIV感染作用却少有报道,特别是体内研究。本研究利用一个有效的SIV—mac251感染食蟹猴模型来评价vMIP-Ⅱ的体内抗HIV感染作用,结果显示vMIP-Ⅱ能够有效地并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食蟹猴血浆病毒载量,同时对宿主免疫功能具有保护作用。这些结果表明vMIP—Ⅱ是一种有效的抗HIV物质,可以作为一类新型的抗HIV先导药物,也为研发靶向病毒进入的新药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3.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的膳食营养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改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3d 24h膳食回顾法,调查首都医科大学166名本科生日常膳食摄入情况。分析膳食能量、营养素摄入情况,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能量及多种营养素摄入不足,甚至有严重缺乏的情况。男生食物净重、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硫胺素、尼克酸、磷和铁的摄入量均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级比较,食物净重、能量、脂肪、维生素C和钙的摄入量有统计学差异。脂肪(男生27.78%、女生29.05%)、蛋白质(男生17.10%、女生15.66%)提供能量比例偏高,碳水化合物(男生55.12%、女生55.29%)提供能量比例偏低。三餐能量分配基本合理,男女生间差别较小。结论:大学生营养素的摄入不够合理,应提高奶、蛋、瘦肉、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94.
目的: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硬粒小麦基因组中疑似硒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找寻其为硒蛋白的生物信息依据,并初步分析推断其功能。方法:利用Vector NTI等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硬粒小麦AYl46587.1序列中发现的疑似硒蛋白编码序列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发现2段目标编码序列具有与某些蛋白酶相似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并推测其蛋白编码具有目前未知的机理。结论:推断AYl46587.1序列中存在编码未知硒蛋白的编码段,其编码的硒蛋白参与硬粒小麦胚芽生长发育时期能量调节。  相似文献   
95.
该文旨在探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对新生小鼠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将分离培养的肺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LPS组;用10μg/mL的LPS处理细胞后分别于0 h、6 h、12 h、24 h、48 h时间点收集细胞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划痕实验观察LPS对肺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 RT-PCR)检测白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水平变化; 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及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 NF-κB)相关蛋白P65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成鹅卵石样排列, VIII因子相关抗原和CD31表面抗原荧光染色阳性。划痕实验中, LPS组细胞在12 h的迁移高于对照组(P0.001);荧光定量PCR检测到LPS组分泌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趋化因子MIP-1α、MCP-1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Western blot显示, LPS组与对照组相比, VEGF蛋白表达在24 h、48 h处降低(P0.05), VEGFR2蛋白表达在各时间段都明显降低(P0.001),同时, NF-κB相关蛋白P65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脂多糖诱发的炎症反应影响肺血管内皮细胞的发育,其机制可能与NF-κB通路激活,诱导炎症因子、趋化因子表达升高和VEGF/VEGFR2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6.
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关键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关酸性森林土壤如何缓冲酸沉降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从土壤矿物风化与离子交换反应、有机质的作用,和其他生命与非生命因素方面去探讨酸性森林土壤缓冲酸沉降的关键机理,旨在加深人们对酸性森林土壤响应酸沉降模式与缓冲机制的理解,从而更好地预测酸沉降背景下酸性森林土壤的酸化进程及其负面效应,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措施,维持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生态服务功能提供科学借鉴。  相似文献   
97.
涂知明  陈泠  杨广笑  何光源 《遗传》2007,29(12):1533-1537
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DNA制备分子探针, 并首次在植物中应用。酶在苯醌作用下与单链DNA联结, 形成DNA和酶的共价复合物即酶标探针。此探针通过分子杂交与待测DNA结合, 再与酶的底物作用显色, 3~6h 内可观察结果。用此探针检测转基因植物中的UidA基因, 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酶标探针具有快速、准确、安全而经济的优点。点杂交证明外源UidA基因被成功转化到受体植物中, Southern 杂交对转基因的材料检测的结果证明, 该材料包含多个外源UidA基因拷贝, 初步确定其外源UidA基因拷贝数在5个以上。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数项基于遗传家系的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 BMP2)基因下游的远端增强子元件调控区域的异常重复是A2型短指(趾)症(brachydactyly type A2, BDA2)的致病原因,但是这段调控区域的确切分子功能尚不明确,甚至出现有相互矛盾的结果。本研究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PCR技术扩增了该调控区域的不同长度的目的片段,包括高度保守的2.1 kb核心序列和3个能够完全覆盖该2.1 kb片段的不同长度的截短体片段,进而构建基因重组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对这些片段的生物学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高度保守的2.1 kb片段并不具有增强子活性,而3个截短体片段均表现出强烈的增强子活性。这表明BMP2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非常复杂,对其下游的这段调控区域而言,选取不同长度的片段,其对BMP2表达调控的效果可能并不一致,这很可能是由于不同长度的片段所携带的调控元件数量或种类不同所致。此项研究初步揭示了BMP2基因调控元件的复杂性,为后续深入探究BDA2的分子致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
火菇素是一种从金针菇FlammulinaVelutipes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具有抗癌活性的简单蛋白。用SDS-PAGE系统,通过与已知分子量的标准参照蛋白比较,确定火菇素的分子量为24kDa,这一结果与其氨基酸组成分析相比偏大,进一步通过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法(ESIMS)分析,精确测定火菇素的分子量为19891.13Da。推测由于火菇素蛋白与SDS的非正常结合是造成蛋白质在SDS-PAGE中迁移变慢导致偏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肝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的影响以及消除办法.方法采用pH6.0、pH8.0及pH9.0不同pH值的抗原修复液进行修复,对30例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肝细胞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活性进行检测,并通过不同检测方法对30例肝细胞癌中AFP(Alpha Fetoprotein)染色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加热抗原修复暴露肝细胞癌组织中内源性生物素的活性.不同pH值抗原修复液对内源性生物素的活性影响各不相同,阳性强度随着pH值增高而增强.生物素阻断剂能有效阻断内源性生物素的活性.采用pH9.0Tris-EDTA进行修复加Envision检测系统可提高肝癌组织中AFP的阳性率及阳性强度.结论加热抗原修复可使被甲醛封闭的内源性生物素的活性重新暴露,对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造成影响,生物素阻断系统是消除内源性生物素的有效方法,采用pH9.0的抗原修复液进行修复加Envision非生物素检测系统是免疫组化染色中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