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346篇
  125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脉络丛(choroid plexus,CP)位于血液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之间,不仅是CSF的重要来源,而且是构成血液-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B)的组织基础.CP参与脑组织中一些血源性多肽的输送以及自身多肽合成的生理过程,在维持脑微环境动态平衡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分别运用MALDI-TOF/TOF和LC-MS/MS液质联用系统分析了成年SD大鼠血液-脑脊液屏障(即脉络丛组织)中的多肽组.共鉴定到163个多肽(P0.001),这些多肽为69种蛋白质的降解肽段,其中ATP合酶(ATP synthase),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血红蛋白(hemoglobin),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NADH-ubiquinone oxidoreductase),β珠蛋白(beta-globin)这5种蛋白质的肽段数占总肽段数的50%以上,并且部分多肽序列相似度高,类似其前体蛋白的逐步降解片段,而这些前体蛋白质的分子量多数在10kD至20kD之间.上述研究结果为SD大鼠脉络丛组织的生理功能研究及组织多肽组学的研究方法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32.
【背景】子宫内膜炎是规模化养殖场母猪常患的生殖道疾病之一,对养殖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细菌感染是常见的病因之一,但具体病原及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究产道菌群对母猪子宫内膜炎的影响。【方法】采用第三代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对比,研究健康和患有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菌群差异,并依据菌群分析结果对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建立荧光定量PCR计数方法测定母猪产道样品中的卟啉单胞菌数。【结果】健康和患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差异显著;与健康组母猪相比,患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菌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在属分类水平上,健康母猪产道的主要优势菌属为金黄杆菌属、芽孢杆菌属、毛螺菌属等,这些优势属在患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丰度降低,患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丰度最高的菌属为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Rodentibacter和卟啉单胞菌属(Porphyromonas)。在种水平上,Porphyromonas somerae是患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的主要条件性致病菌。依据菌群分析结果,本研究从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卟啉单胞菌,经鉴定该菌16S rRNA基因与Porphyromonas somerae DSM 23386 strain JCM 13867(NR_113090.1)相似性达99.04%。荧光定量PCR计数方法测定,子宫内膜炎母猪产道卟啉单胞菌数量显著高于健康母猪(P<0.05),推测卟啉单胞菌与该批次母猪子宫内膜炎病因有关。【结论】本研究为子宫内膜炎母猪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奠定基础,并为其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黄欣  李益民  杜聪  袁文杰 《生物工程学报》2022,38(12):4669-4680
聚磷酸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PPK)在体外催化合成ATP的反应中有着重要作用。为寻找能利用短链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P)为底物高效合成ATP的聚磷酸激酶,本文以来源于泗阳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iyangensis)的聚磷酸激酶(PPK2)为研究目标,利用pET-29a构建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BL21(DE3)中表达,并将其作为ATP再生系统的关键酶与l-氨基酸连接酶(YwfE)联用生产丙谷二肽(Ala-Gln)。ppk2长度为810bp,编码270个氨基酸;SDS-PAGE结果表明PPK2为可溶性表达,分子量为29.7kDa。对PPK2的最适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发现其在22–42℃、pH7–10的范围内均可以保持较好活性,且在37℃、pH为7、镁离子(Mg2+)浓度为30mmol/L、底物ADP与六偏磷酸钠浓度分别为5mmol/L和10mmol/L时酶活最大,在0.5h时ATP产率可以达到理论值的60%以上。作为模式反应体系,当PPK2与YwfE联用生产Ala-Gln时,达到与直接添加ATP相同的效果。此聚磷酸激酶作为ATP再生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适用的温度和pH范围广,且能以廉价易得的短链polyP为底物高效合成ATP,为依赖ATP的催化反应体系的能量再生提供了新酶的来源。  相似文献   
34.
聚羟基脂肪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s)是一种具有优质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生物基材料,其理化性质优越,具备替代石油基塑料的潜力.P(3HB-co-LA)是PHAs的一种,融合了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3-轻基丁酸(poly(3-hydroxybutyrate),P...  相似文献   
35.
作为一类多功能生物催化剂,卤醇脱卤酶在手性β-取代醇和环氧化合物合成应用方面备受关注.目前催化功能较为清楚的卤醇脱卤酶不足40种,且绝大部分催化性能并不能满足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挖掘并鉴定更多的卤醇脱卤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克隆表达了来源于红螺菌科细菌Rhodospirillaceae bacterium中一个...  相似文献   
36.
罗放  俞易  陈铭哲  杨以清  魏垠 《生物工程学报》2018,34(12):1895-1905
外源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细菌种群的影响对于群体感应系统和合成生物学产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人们对于表达外源蛋白的细菌本身的行为模式仍然知之甚少。为了研究菌落生长和外源基因表达的过程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文中测量了受Lux类受体调控的外源基因在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 (N-acyl homoserine lactone,N-AHL) 信号分子诱导下的表达,并模拟了其对细菌种群动态的影响。文中建立了一个假设性的数学模型,对信号分子诱导表达下细菌种群生长受影响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先前的研究通常将细菌种群生长受群体感应系统影响的现象归咎于合成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的消耗与N-AHL信号分子的毒性,文中提供了对于这种生存压力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37.
用丙肝病毒C+E1区真核表达质粒pcDNA-HCV/C+E1按400ug/只剂量免疫BALB/C小鼠,14周后同一剂量再加强免疫一次。加强免疫后2周,在50%PEG1450介导下将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51)融合。实验结果融合率达54.3%(313/576)。阳性率为5.4%(17”313)。克隆化后得到6株稳定分泌抗丙肝病毒C区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这6株杂交瘤均产生IgM抗体,接种BALB/C小鼠后产生腹水的效价为164-1320(ELISA)。  相似文献   
38.
本文对对叶百部化学成分HPLC行为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尝试了一种新的HPLC测定方法,全面考察了流动相组成及pH值变化对百部生物碱及非生物碱HPLC行为的影响,并首次应用pH梯度洗脱HPLC色谱法进行不同产地对叶百部非生物碱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流动相组成及pH值变化对对叶百部化学成分HPLC行为有较大影响,尤其是pH值对生物碱色谱峰峰形及非生物碱色谱峰保留时间影响更大。HPLC图谱显示不同产地对叶百部生物碱成分差异显著,非生物碱成分相似度较高。同时发现,本文所应用pH梯度洗脱HPLC色谱法在实现较好色谱峰分离基础上,有效抑制基线漂移。  相似文献   
39.
目的: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直接相关。通过手术引起冠脉狭窄,探讨冠脉狭窄与骨保护素(OPG)的相关性,从而为临床冠心病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20头巴马小型猪,在胸腔镜直视下手术丝线永久性结扎左前降支近端建立轻度(狭窄程度20-49%)、中度(狭窄程度50-69%)和重度(狭窄程度≥70%)狭窄的冠状动脉狭窄模型;(2)各组小型猪分别在其手术处理前后1 min留取静脉血和分离血浆,测定骨保护素的含量。结果:(1)手术对各组小型猪血浆OPG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各组之间冠脉狭窄模型猪手术后血浆OPG的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性损伤,导致OPG升高。(2)骨保护素与冠状动脉硬化和血管钙化有关,但与没有动脉硬化和钙化引起的的冠脉狭窄无关。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罗汉果(Siraitia grosvenorii(Swingle)C.Jeffrey)中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萃取和色谱分离手段,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奈酚-3,7-O-α-L-二鼠李糖苷(1)、山奈酚-3-O-α-L-鼠李糖苷(2)、阿魏酸(3)、4′-甲氧基二氢槲皮素(4)、大黄素(5)、芦荟大黄素(6)、槲皮素(7)、山奈酚(8)、山奈酚-7-O-α-L-鼠李糖苷(9),其中化合物3~6为首次从罗汉果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