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8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了RT-PCR,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证实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有GLUT1(glucose transportorl)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2-Deoxy[~3H]-D-Glucose摄入法与根皮素抑制实验肯定了系膜细胞上GLUT1的功能及其在系膜细胞葡萄糖摄入中的作用。本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系膜细胞GLUT1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2.
抗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rHTNFα)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肿瘤坏死因子(TNF)对许多肿瘤细胞具有细胞毒和抑制生长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TNFα的结构和功能,并为临床研究提供rHTNFα纯品。本实验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一组抗rHTNFct单克隆抗体3、H2、B3,B5、E6、Zl2、Z8和Z20)。ELISA结果证实它们鼻rlL-1、rlL-2、rlFNγ、rlFNα1E.Coli菌裂解液(MM294)无均交叉反应,仅与rHTNFα有反应。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这组抗体对rHTNFα的特异性。这组抗体具有不同程度中和rHTNFα细胞毒能力。用抗rHTNFα抗体制备的亲和层析柱纯化rHTNFα,可以得到在SDS-PEAG上分子量为17000道尔顿的rHTNFα纯品。  相似文献   
143.
猪呼吸道支原体溶血和产生过氧化氢活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红细胞美蓝着色试验和血琼脂覆盖技术测定猪呼吸道支原体产生过氧化氢和溶血活性,发现猪肺炎支原体(M.Hyopncumoniae)定型菌种 NCTC 10110以及J、201等晶系和我国分离的血清学上证实为同种的13株均产生过氧化氢,具有溶血活性。对于测定技术、影响因素和猪肺炎支原体的致病因子进进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4.
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upregulating gene-1,AEG-1)是HIV伴随老年痴呆患者脑组织中发现的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其调控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但其在学习认知上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海马和皮质在学习认知中起重要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结合Cre/loxp系统构建海马皮质特异性AEG-1敲除小鼠,在此模型鼠的基础上对AEG-1和学习认知的相关性进行初步研究。首先构建插入loxp位点的flox纯合型AEG-1fl/fl小鼠,与海马、新皮层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工具鼠进行繁育,利用PCR技术筛选出子代基因型为AEG-1fl/fl Cre+的海马皮质特异性AEG-1敲除小鼠;然后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AEG-1基因在小鼠海马皮质中的敲除效率;最后应用新物体识别箱和三腔社会互动箱并结合SMART 3.0分析系统,对海马皮质特异性AEG-1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和社会交互行为学进行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子代基因型为AEG-1fl/fl Cre+的基因敲除小鼠;AEG-1条件性敲除小鼠海马和皮质中AEG-1蛋白质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新物体识别结果表明AEG-1条件性敲除小鼠的区分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AEG-1条件性敲除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弱,但是三腔交互结果表明AEG-1条件性敲除小鼠在社会交互上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为AEG-1在学习认知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5.
与恐惧有关的神经环路位于杏仁核,该部位是形成恐惧记忆的关键。最近Shumyatsky等发现杏仁核侧部主要神经元可大量释放胃泌素分泌相关肽(GRP),该肽类神经递质的受体则分布在同一区域释放γ-氨基丁酸(GABA)的中间神经元上。GRP可引起含有GRP受体的神经元释放更多的GABA,大量的GABA可增强对该区域主要神经元活动的抑制。敲除小鼠GRP受体的基因后,这种抑制作用消失,并导致另一与恐惧记忆有关的神经回路皮层长时程增强效应加强。这表明,缺乏GRP受体会导致杏仁核中间神经元对主要神经元活动抑制作用的缺失,并使皮层和杏仁核的神经元对长时程增强效应变得敏感,从而增强由恐惧刺激引起的记忆。GRP受体基因敲除的小鼠因此表现出更强和更长久的恐惧记忆行为。  相似文献   
146.
白地霉无细胞提取液经热处理,硫酸铵沉淀,乙醇分段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已将NADP-甘露醇脱氢酶提纯了200倍。用免疫电泳法鉴定其为单一组分。该酶只能以NADP+作为氧受体,能氧化甘露酵、山梨醇、D-阿拉伯糖醇及木糖醇。对底物的亲和力较小。巯基是其必需基团。受一些金属络合剂所抑制。该酶氧化甘露醇最适pH为7.7,还原果糖最适pH为6.8。平衡常数为6.23×10-9M。  相似文献   
147.
本文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脑内5-羟色胺(5-HT)含量,观察腹腔内注射(ip)或侧脑室内注射(icv)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对大鼠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内5-HT 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ACTH(20.0U/kg)ip 可使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内5-HT 含量增多,1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ACTH ip 后3h,三脑区5-HT 含量基本恢复至对照水平。电解损毁中脑中缝核后,ACTH ip 使海马和下丘脑5-HT 含量升高的作用明显降低,摘除两侧肾上腺后,对 ACTH 增加三脑区5-HT 含量的效应没有影响。(2)ACTH(0.5U/10μl)icy 40min 后,也使三脑区5-HT 含量升高,与人工脑脊液 icv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0.01);电解损毁中脑中缝核后,ACTH icv 使海马和下丘脑5-HT 含量升高的作用也显著下降。(3)ACTH ip 升高三脑区5-HT 含量的作用较 ACTH icv 的强,损毁中脑中缝核后,5-HT 含量的下降,前者却不如后者显著。上述结果提示:ACTH(ip 或 icv)之所以引起海马、下丘脑和中-桥脑5-HT 含量增多,很可能都与激活中脑中缝核有关,ACTH ip 尚可能有其它作用途径,但与肾上腺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8.
基于茶树品种‘迎霜’(Camellia sinensis‘Yingshuang’)的转录组数据,采用PCR方法从其基因组DNA中克隆获得编码DREB转录因子的CsDREB-A1基因。结果显示: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585 bp,编码194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即为CsDREB-A1转录因子。CsDREB-A1转录因子的N端含有AP2/ERF家族转录因子典型的AP2 DNA保守结合结构域,其中包含保守的YRG元件和WLG基序,且其第14位和第19位分别为缬氨酸和谷氨酸,该结构域的上、下游分别有PKK/RPAGRx KFx ETRHP和DSAW特征序列。通过进化分析可知CsDREB-A1转录因子属于AP2/ERF家族中DREB亚族的A1组,其与茶树CBF转录因子的相似性较高,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Linn.)Heynh.〕等植物的DREB类转录因子也有较高的相似性。CsDREB-A1转录因子为亲水性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21 165.4,理论等电点为p I 9.56,碱性、酸性、芳香族和脂肪族氨基酸比例分别为18%、10%、6%和18%;该转录因子只有1个包含53个氨基酸的无序化区域,且大部分无序化氨基酸位于AP2DNA保守结合结构域内,无序化氨基酸的比例为27.32%;在CsDREB-A1转录因子的三级结构中,N端有1个α螺旋、C端有3个β折叠。研究结果显示:CsDREB-A1转录因子可能与茶树的抗寒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9.
目的探讨新疆灰旱獭高原低氧适应性改变致右心室重构组织学改变。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同时应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室肌结构和纤维化程度变化。结果心肌细胞肥大,胶原纤维增多,右心室肥厚指数、体重指数明显增高。CX43蛋白表达减少和(或)分布的改变。结论高原低氧致新疆灰旱獭右心室结构重构,可作为研究高原低氧适应性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0.
雷口坡组是四川盆地内一套以灰岩、白云岩夹岩溶角砾岩及砂泥岩为主并含石膏、盐岩的沉积地层,产丰富海相动物化石,时代属中三叠世早期。本文从重庆市统景镇雷口坡组3块样品中获得了大量微体植物化石,是该组微体植物化石的首次发现,对其生物群具有重要的补充意义。组合中见有Aratrisporites granulatus,A.paraspinosus,Lundbladisporasp.和Taeniaesporites kraeuseli等常见于三叠纪的陆生植物孢粉以及海相疑源类Sulcusicystisechinatus,时代为中三叠世,与海相动物化石所示时代一致。后者或许可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化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