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81.
罕有研究关注中足生物力学,这导致对足部生物力学的理解存在短板.本研究建立了一个足踝有限元模型,并用离体实验来对其进行验证,继而采用2种方法来研究中足生物力学.研究中,采用该模型和7具人体离体标本来模拟正常步态中的站立中期.模拟发现,中足骨骼结构的第一主应力峰值发生于舟骨,所有韧带中弹簧韧带的拉力最大.实验结果发现,中间楔骨为?26.2±10.8微应变,舟骨纵轴方向为?240.0±169.1微应变,横轴方向为65.1±25.8微应变.舟骨的解剖位置和弹簧韧带的作用对舟骨的力学环境影响至关重要,导致其剪切应力较大.力学载荷自踝关节分流至前足5个分支,在中足楔骨和骰骨发生了载荷的再分配.对其载荷再分配机制的研究在今后应该加强,将有助于对足部整体生物力学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82.
热休克蛋白60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SP60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生理状态时协助多肽或蛋白质的正确转位,折叠和装配,起“分子伴侣”的作用,在应激状态下,HSP60过表达或异位表达,作为一种自身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诱发机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也可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信号转导中发挥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HSP60在自然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动脉粥样硬化及慢性感染的发病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3.
为了建立适用于南药益智的SRAP-PCR体系,并筛选特异性引物用于研究不同地理居群的南药益智的遗传多样性,采集了海南不同地理居群的益智资源,利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益智基因组DNA,并检测其纯度和浓度。采用正交试验对SRAP-PCR体系进行优化,最终建立了最优反应体系(总体积为25 μL):Taq酶0.5 U,dNTPs 4 mmol/L,Mg2+ 2 mmol/L,引物各2 μmol/L,DNA模板10 ng,10×PCR buffer 2.5 μL。再利用最优反应体系对144对引物进行筛选,共获得7对特异性引物,其扩增片段的大小均在100~2 000 bp以内且分布较均匀,多态性条带比率皆达85%以上。该研究结果为南药益智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4.
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决定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分布模式和物种的丰度。本文在开展样地调查的基础上,应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研究了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3个层次的6个优势种与9个伴生种幼树的光合作用参数,并测定了相应叶片的比叶面积(SLA)和氮、磷含量。15个种的SLA为38.2~143.7 cm2·g-1、单位面积最大光合速率(A-area)为2.77~7.61 μmol·m-2·s-1、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A-mass)为21.2~83.4 μmol·kg-1·s-1,单位面积暗呼吸速率(Rd-area)为0.02~1.15 μmol·m-2·s-1、单位干重暗呼吸速率(Rd-mass)为0.19~12.61 μmol·kg-1·s-1,光补偿点(LCP)为2.5~32.2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Ф)为0.006 6~0.042 8 μmol·μmol-1 photon,叶片氮(LN)含量为7.98~23.63 mg·g-1,叶片磷(LP)含量为3.98~13.40 mg·g-1。中上层种的幼树具有较高的比叶面积、单位干重最大光合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上层种的暗呼吸速率最低;幼树叶片的氮、磷含量随物种成树所在层次升高而减少,次序为下层种>中层种>上层种,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优势种和伴生种的光响应参数与SLA存在相关关系。伴生种的LN与SLA正相关(P<0.01),LP与SLA负相关(P<0.05);优势种的LN、LP与SLA不相关(P>0.05)。  相似文献   
285.
目的:研究探讨CT扫描检查对非典型局限性胰腺脂肪沉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非典型局限性胰腺脂肪沉积患者42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CT扫描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普通CT结果显示胰腺形态和大小未改变,胆总管无扩张现象,增强CT扫描显示胰腺内有均匀的低密度影出现。观察组增强CT的动脉、静脉、延时期的扫描值分别为(68.19±2.01)、(44.34±3.52)、(36.28±4.96),对照组分别为(90.39±4.67)、(83.37±6.02)、(66.08±5.91),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普通CT结合增强CT扫描检查可以准确诊断非典型局限性胰腺脂肪沉积的发病,能够较好的对该病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胰腺疾病进行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286.
目的:探讨右胸入路三野清扫淋巴结治疗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右胸入路行Ivor-Lewis术,根据淋巴清扫范围方式分为二野组(n=37)、三野组(n=25)。比较两组淋巴清扫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转移及预后。结果:与二野组比较,三野组淋巴清扫数显著增加(P0.05),上纵膈淋巴结转移率及总转移率显著升高(P0.05);二野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三野组(P0.05);二野组和三野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3.2%、16.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中位DFS为19.7个月(95%CI:15.5~23.8),显著高于二野组中位DFS为16.8个月(95%CI:12.0~20.9)(P0.05)。结论:右胸入路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中晚期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彻底清除转移淋巴结,降低术后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87.
目前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古DNA研究匮乏.拉托唐古墓地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高海拔区域,本文对该墓地出土距今约700年的人骨进行古DNA提取,捕获了高质量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结合东亚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运用遗传统计方法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距今3000年以内青藏高原西南部人群的遗传历史具有连续性,距今700年左右的拉托唐古墓...  相似文献   
288.
古DNA提取与测序技术的发展,让科学家们能够利用史前现代人样本直接开展古基因组研究。古基因组研究发现,在约4万年前,欧亚大陆上至少存在着6个独立的现代人群体,其中3个群体并未对现今人群贡献基因。在距今4万年至末次盛冰期结束,欧亚大陆至少有5个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人群体。末次盛冰期结束后的部分现代人群体与现今人群拥有更近的遗传关系,而部分群体则未对现今人群贡献基因。本文基于末次盛冰期前(45~19 kaBP)与末次盛冰期后(19~10 kaBP)两个重要时间段的欧亚大陆史前现代人的基因组研究,梳理欧亚现代人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发展脉络,重点探究此前研究相对滞后的欧亚大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289.
鸡输卵管上皮细胞是卵清蛋白的主要分泌细胞,是研究输卵管特异表达蛋白调控的重要工具。在以往的研究中,多采用普通DMEM培养液对鸡输卵管上皮细胞进行分离与培养,容易造成其自身特性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的改变。本研究我们优化了细胞分离方法,发现从输卵管漏斗部组织分离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增殖较快;用鸡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基相比DMEM更适合促进细胞生长;与胰酶相比,用Accutase消化酶进行细胞传代,有利于输卵管上皮细胞特性维持。对所获得的输卵管上皮细胞鉴定发现,己烯雌酚能促进卵清蛋白的表达,说明分离培养的细胞保持了鸡输卵管上皮细胞特性。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为输卵管特异表达蛋白调控以及家禽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0.
探究多壁碳纳米管在水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产生中的作用,以期为濒危蕨类植物的保护和繁育奠定基础。以蕨类模式植物水蕨(Ceratopteris thalictroides)为供试材料,设置0(对照)、0.5、1.0、2.5、5.0 mg·L-1多壁碳纳米管5个处理组,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质量浓度多壁碳纳米管对水蕨配子体发育及孢子体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0.5~2.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处理可使水蕨孢子萌发提前约15 d,其中,0.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水蕨孢子萌发的促进效果最好,0.5~1.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丝状体和片状体产生的促进效果最好,2.5 mg·L-1多壁碳纳米管对原叶体和孢子体产生的促进效果最好。高质量浓度(5.0 mg·L-1)多壁碳纳米管处理会导致部分配子体出现畸形,精子器退化,细胞中叶绿体出现失绿现象,部分发育出的孢子体上的细胞也出现叶绿体失绿等衰退现象。此外,多壁碳纳米管的加入促进了水蕨雄配子体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