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1.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野生花卉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内有52科68属88种,其中蕨类植物11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41科57属75种,并对其基本组成、多样性等进行分析。根据本区珍稀野生花卉的现状与特点,划分出生活类型,提出园林配置方式,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玉米DEAD-box RNA解旋酶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AD-box RNA解旋酶参与RNA转录、前体mRNA剪切、核糖体发生、核质运输、蛋白质翻译、RNA降解等重要的生命活动.根据本室在S-Mo17Rf3Rf3cDNA芯片研究中,检测到花粉发育后期RNA解旋酶上调表达的结果,应用RACE技术从S-Mo17Rf3Rf3花粉中克隆得到该RNA解旋酶基因全长cDNA,命名为ZmRH2并在GenBank注册登记 (DQ327709).序列分析表明:该cDNA全长1 652bp,从第163 bp开始到1 386bp含有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40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质具有DEAD-box RNA解旋酶特有的9个保守模体,与水稻、拟南芥和豌豆中的DEAD-box RNA解旋酶的氨基酸序列存在着很高的同源性.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近等基因系S-Mo17Rf3Rf3和S-Mo17rf3rf3的叶、根、和雌穗中的表达没有差异,但在花丝和花粉中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tR基因序列分析的山茶科系统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线粒体matR基因序列分析探讨了山茶科的分类学范围和系统演化关系。结果显示,传统山茶科的两个核心——山茶亚科(Theoideae或Camellioideae)和厚皮香亚科(Ternstroemioideae)不构成姐妹群关系,山茶亚科是一个支持率很高的单系类群,厚皮香亚科没有形成单系;山茶亚科下可区分出3个明显的分支,基部的分支由紫茎属(Stewartia)和舟柄茶属(Hartia)组成,木荷属(Schima)、美洲荷属(Franklirda)和美国大头茶属(Gordonia)构成第2个分支,该分支与由山茶属(Camellia)、核果茶属(Pyrenaria)、多瓣核果茶属(Parapyrenaria)、石笔木属(Tutcheria)、大头荣属(Polyspora)和圆籽荷属(Aptersperma)组成的第3个分支互为姐妹群。研究结果很好地支持了Prince和Parks等学者提出的的狭义山茶科(仅含山茶亚科)和狭义大头茶属的概念以及科下3个族(紫茎族Stewartieae、大头茶族Gordonieae和山茶族Theeae)的划分。但本研究更为清晰地揭示了科下3个族间的系统关系,即紫茎族是最基部的分支,山茶族与大头茶族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同时,本文认为,厚皮香(亚)科是否为单系类群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中国腺水螨科Lebertiidae腺水螨属Lebertia腺水螨亚属Pilolebertia两新种拟刷毛腺水螨Lebertia(Pilole-bertia)pseudociliata sp.nov.和蓖齿毛腺水螨Lebertia( Pilolebertia)pectinata sp.nov.前者体壁具细致刻纹,E1具2毛状表皮突,P-Ⅱ腹毛长以及EpⅣ侧缘弧形等特征将之与其他种明显区分开;后者体壁具细致刻纹和具缘毛的P-Ⅱ腹毛可以将之与其他种类明显区分.文中对其腺毛和眼毛的体位特征做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河南省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I(HIV-1)流行株的基因特征和传染来源,我们从一位HIV-1感染的有偿献血员体内分离HIV-1毒株。提取感染细胞的全基因组DNA,扩增病毒全基因组,Walking法测得全长序列。与HIV-1RL42和HIV-1HXB2株比较,分析基因特征。用Anthewin软件比较分析CNHN24株和RL42株env蛋白的二级结构。用Clustal软件对国内HIV-1分离株和国际参考株的全基因组、env基因和订环基因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发现,CNHN24株为HIV-1B’亚型,富含嘌呤,含量达到60.26%。与RL42株及HXB2株比较,pol基因和gag基因变异度较小,env基因及非结构基因变异度较大。与RL42株相比,env蛋白二级结构变异不大,但env保守区C4的氨基酸呈高度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CNHN24株与RL42株遗传距离最近,HIV-1Lai株和HXB2株次之,与国内的H1V-1B/C及AE/BC重组毒株的遗传距离较远;从份序列的比较可以发现,CNHN24株与来自云南省的毒株HIV-1CR206及RL42遗传距离最近。认为HIV-1CNHN24株可能由云南传入。  相似文献   
16.
粳稻 (OryzasativaL .ssp .japonica)和籼稻 (O .sativassp .indica)对光抑制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它们的叶绿体光反应中心Ⅱ核心蛋白D1的稳定性不同。以菌落原位杂交法克隆了粳稻“95 16”和籼稻“籼优 6 3”叶绿体D1蛋白的编码基因psbA。核苷酸序列同源比较显示 :两者在启动子区和 5′_UTR完全相同 ;编码区存在着个别碱基的差异 ,但均位于三联体密码的第三位 ,不影响氨基酸编码特性 ,在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上没有差异 ;在 3′_UTR内存在寡聚U长度的差异。因此 ,粳稻和籼稻D1蛋白对光抑制作用敏感性的差异与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结构无关 ,可能与调控psbA基因表达的上游因子或光保护机制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水解马铃薯淀粉不易获得的困难,并使“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同工酶分析”更容易开展,普通的化学试剂马铃薯淀粉(或精制食用马铃薯淀粉)和可溶性淀粉混合物加入适当的添加剂被用来代替水解马铃薯淀粉制作凝胶。试验结果表明:用8~10%的上述混合淀粉(5∶3),添加1%的琼脂粉和2~4%的蔗糖,所制成的“复合淀粉凝胶”可以很好地被切片,并成功地对许多不同类群的植物材料的PGM、PGI、MDH、AAT、SKDH、6PGD、IDH和ME等酶进行染色。  相似文献   
18.
动物线粒体DNA控制区是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基因表达的最主要的调控区.采用杂交和测序的方法对草鱼线粒体DNA控制区进行定位、克隆并测定了控制区及其旁侧的tRNAPhe、rRNAPro和rRNAThr三个基因的序列,与多种脊椎动物的相应序列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结构分析.草鱼线粒体控制区全长927bp,含有与酵母和爪蟾线粒体启动子相似的序列,其CSBⅠ、CSBⅡ和CSBⅢ序列与其他几种动物的CSB比较相当保守,TAS与其回文基序可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成为H-链复制的终止信号.草鱼线粒体tRNAPhe、tRNAPro和tRNAThr可折叠成三叶草形二级结构,其基因具有许多不同于细胞质tRNA基因的结构特点,可能反映了线粒体tRNA与线粒体核糖体具有不寻常的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了人B组轮状病毒WH—2vp7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UCm—T,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8%,与印度加尔各达分离株CAL—1达92%,而与动物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差别较大,如与IDIR(鼠)同源性仅为58%,与WD653(牛)B组轮状病毒同源性为63%,与ATI(牛)同源性为61%。对vp7基因的二级结构分析发现其mRNA折叠形成多达18个发卡环状结构。VP7蛋白是249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28.4kDa,含有3个潜在的N连接的糖基化位点和多个磷酰化位点,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来看,WH—2与ADRV的同源性达99%,与CAL—1达95%,而IDIR仅为51%,说明了WH—2和ADRV的起源相同。此研究对了解B组轮状病毒基因的进化和变异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将为B组轮状病毒预防性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DNA芯片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芯片技术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应用非常广泛的高通量方法之一。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DNA芯片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植物重要性状的基因克隆,鉴别和功能分析,植物抗性机理,重要性状的遗传及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等的研究,同时在诸如植物病原菌转基因产品检测等应用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