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为探讨茂兰喀斯特森林群落结构和优势种更新机制,对茂兰自然保护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群落中有木本植物37科58属70种,以樟科、蔷薇科、无患子科和漆树科为主。常绿树种41种,占总种数的58.6%;落叶树种29种,占总种数的41.4%,这体现了喀斯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学性质。群落的优势乔木树种有轮叶木姜子(Litseaverticillat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狭叶润楠(Machilusrehderi)和翅荚香槐(Cladrastisplatycarpa)等。灌木优势种有皱叶海桐(Pittosporumcrispulum)、裂果卫矛(Euonymusdielsianus)、革叶铁榄(Sinosideroxylonwightianum)和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等。优势种种群结构有5种类型:单峰型,如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阳性乔木,为林窗更新种,随林窗的郁闭将衰退消失;逆J字型,如轮叶木姜子、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皱叶海桐等耐荫性强的常绿阔叶树种,更新能力较强,为顶极群落优势种;间歇型,如青冈栎、狭叶润楠、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等树种,群落中的个体多集中在小径级阶段,能长期存在于群落中;L字型,如桂皮(Cinnamomumtamala)、梓叶槭(Acer catalpifolium)、革叶铁榄等;单柱型,如石岩枫(Mallotus repandus)、南天竹等常绿灌木树种,个体集中于幼苗、幼树阶段,为顶极群落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组成种。因此,这表明调查区域的植物群落处于相对稳定的顶极阶段。  相似文献   
72.
水稻(Oryza sativa)MSP1基因编码一个LRR-RK蛋白,调控花药壁和花粉细胞的分化和发育。本研究从钴-60辐射的水稻突变体库中鉴定出一个新的msp1突变体1972m,其花药明显变小、变白,花药中不含花粉粒。这一新的MSP1等位突变中,一个LRR单元的一个丝氨酸转变为脯氨酸。结构分析表明这一氨基酸残基突变可能影响了MSP1位于细胞外的LRR结构域的稳定性,使之失去结合信号分子的能力,从而阻断了花药壁细胞发育信号的转导。  相似文献   
73.
2,4—D和乙烯利对辣椒花柄离区DNA和蛋白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烯利处理后0 ̄4h,辣椒花柄离区DNA和蛋白质合成显著增加;250mg·L^-1乙烯利处理后32h辣椒落花率达100%,2,4-D处理的离区DNA合成量降低,处理后0 ̄4h促进离区蛋白质合成,4 ̄24h蛋白质合成量逐渐降低,10mg·L^-1 2,4-D处理可抑制落花。  相似文献   
74.
本研究首次用RT-PCR技术分两段扩增了我国猪瘟病毒(HCV)标准强毒石门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E2基因,并将其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将这两个片段连接成完全的E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和pET-28a( )中,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诱导的受体菌经Western印迹和直接ELISA检测能够表达E2抗原。 用RT-PCR技术对从我国多个地区收集的猪瘟病料进行检测,结果从吉林、长春、南京、重庆、昆明、佛山病料中扩增出了HCV E2保  相似文献   
75.
林广云  龙綮新 《病毒学报》1997,13(2):151-158
利用空斑技术,从既能形成多角体又含TK酶基因的苜蓿丫纹夜蛾重组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TK中,纯化了一株形成大立方形多角体的病毒突变AcMNPV-TDm1513。用Eoorl、RstⅠ、BglⅡ及KpnⅡ等限制性内切酶对它做了酶切分析,并克隆了多角体蛋白全基因及其侧翼部分的片段。对所克隆的部分了理测定结果,发现在多角体蛋白基因读码框内只出现了一个碱基的突变,导致了第25位的氨基酸密码子由GGT  相似文献   
76.
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35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施宪宗  龙綮新 《病毒学报》1997,13(3):262-264
  相似文献   
77.
CRED—RA—检测DNA甲基化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8.
甘蔗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甘蔗害虫以甘蔗螟虫最普遍,分怖亦最廣。廣东珠江三角洲常见的甘蔗螟虫共有四种:条螟或称斑点螟(Diatraea venosata Wk.)、二点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黄螟(Eucosma schistaceana Snellen)和大螟(Sesamiainferens Wk.)。甘蔗螟虫为害的结果,形成枯心苗和蛀(?),影响甘蔗生长发育,减低蔗糖成份,易受风折,而且造成甘蔗赤腐病菌入侵条件。 甘蔗螟虫的为害虽重,但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防治方法,也还没有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本试验目的,是利用赤眼蜂来防治甘蔗螟虫。试验内容是赤眼蜂的寄主的选择和繁殖、赤眼蜂的繁殖及保存、赤眼蜂田间放播初步试验和甘蔗螟虫田间发生情况的调查。现将各项试验结果简要地分述如下: 赤眼蜂能否利用成功,要看培育出来的赤眼蜂是否具有高度的生活力。赤眼蜂的生活力可用下列四个标准去量度:(1)蜂体大小,(2)繁殖能力,(3)成虫寿命,(4)对田间环境的適应性。此外,繁殖出来的赤眼蜂雌性此率不应此自然界的减低。 赤眼蜂的生活力,首先和寄主有很大关系。如果寄主卵的内含物的质和量都適合 於赤眼蜂幼虫营养之需,羽化出来的成虫体积大,繁殖力强,寿命也有延长的趣势。关於赤眼蜂的寄主,我们管用过17种鳞翅目昆虫的卵供其寄生,结果以松毛虫(Dendro  相似文献   
79.
80.
SINPV基因组酶切图谱及多角体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XabI、XhoI、BamHI、PstI、SacI、HidnⅢ、SmaI酶解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广州株基因组DNA,分别得到26、26、24、20、13、17、9、1条片段,并算得基因组平均大小为136.0kbp。以AcNPV多角体基因的部分读码框为探针,经Southem杂交将SINPV多角体基因定位于XbaIO片段上。将此片段克隆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