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01.
电镜下观察并研究了假瘤蕨属植物的叶片附属结构。报道了蜡质颗粒、片层、柔毛和鳞片。叶片附属结构在数量及性质上的差别显示出种类与环境的适应性不同。结果表明,假瘤蕨属植物中土生的种类具有较多的蜡质颗粒、柔毛及鳞片,而附生的种类具有较多的颗粒及片层,这些叶片特征均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2.
本文以观察人工饲料膜上刺孔直径及数量评价L-阿拉伯糖对B型和Q型烟粉虱刺探及取食行为为例,用人工饲喂的方法,从饲料的最佳蔗糖浓度、L-阿拉伯糖最佳添加浓度、实验最佳实验时间3个方面对膜喂饲评价技术进行优化,为刺吸式昆虫取食行为的基础研究提供简单可行的方法。结果表明:15%蔗糖最适合烟粉虱的饲喂实验,5%L-阿拉伯糖是合适的添加浓度,12 h是检查效果的最佳时间;取食添加5%L-阿拉伯糖的饲料后,B型烟粉虱在人工饲料囊上的刺探所形成的的大孔、中孔及小孔的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Q型烟粉虱刺探所形成的的大孔、中孔及小孔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即L-阿拉伯糖抑制了B型烟粉虱的刺探和取食行为,却提高了Q型烟粉虱的刺探和取食行为,因此,5%L-阿拉伯糖对两种生物型烟粉虱可能存在不同作用机制。以15%蔗糖的液体人工饲料膜上的刺孔直径及数量来评价生物活性物质对烟粉虱取食行为影响效果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3.
王世蓉  金辉  张新  陈红 《生物磁学》2013,(34):6685-6687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桥本病伴发甲亢82例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04月份-2011年05月份因桥本病伴发甲亢就诊于我院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患者(采用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41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以及影像学改变,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3%,甲状腺功能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普萘洛尔治疗桥本病伴发甲亢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值得临床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204.
金华北山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优势乔木树种更新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华北山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对群落的结构特征和优势乔木树种的更新进行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统计,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6科115属144种,木本植物中的常绿阔叶树种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主,达到62.96%,体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特点。该群落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4个层次,其物种多样性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层间草本层的特点。根据径级频率分布形状,将各树种的种群结构归纳为4种类型,并结合各种群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分别讨论其更新类型,同时对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进行诊断。结果为:(1)群落的建群种为木荷、苦槠,枫香、马尾松等也占有一定优势。(2)种群结构为逆-J字型的木荷、苦槠、香樟,耐荫性强,可以通过实生和萌生两种方式实现种群的更新,是顶极群落的优势种;L型的木、女贞、格药柃等均为常绿阔叶小乔木或者大灌木,是顶极群落亚乔木层和灌木层的主要组成种;间歇型的枫香、麻栎、锥栗等,种群结构具有机会性和波动性,体现出顶级性先锋种的特性;纺锤型的白栎、马尾松和杉木为高大阳性树种,是演替序列中的先锋种,在此群落中种群更新不足,已表现出衰退的迹象。(3)该群落正处于顶级演替的前期,并未达到最终阶段,将进一步向以木荷、苦槠为优势种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5.
养殖日本鳗鲡腐皮病真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人工养殖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在越冬过程中广泛发生、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的腐皮病进行了真菌性病原的分离与鉴定。以麦粒培养法从患病鳗鲡的病灶处分离获得1株真菌菌株Js80122;通过孢子悬液背部肌肉注射、培养物创伤浸泡、孢子创伤涂抹、孢子与细菌混合注射等方法人工感染健康鳗鲡,证实了Js80122为日本鳗鲡腐皮病的病原菌。于不同培养温度条件下,以载玻片培养观察法和盖玻片插片培养观察法对Js80122进行生活史观察与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Js80122为丝状真菌,菌丝无横隔,分枝发达,具无性与有性两种生殖方式,动孢子囊呈棍棒形或纺锤形,新生孢子囊以层出或聚伞状方式生长,孢子具两游现象,藏卵器中有1个以上的卵孢子,卵孢子光滑无皱缩。依据其形态学特征,鉴定Js80122为水霉科(Saprolegniaceae)、原绵霉属(Protoachlya Coker)、原绵霉(Protoachlya paradoxa)。    相似文献   
206.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桂林气候(1951~2009年)和3种植物物候(1983~2009年)的趋势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物候期与气温、日照、降水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及其对主要气候影响因子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当地气候变化背景下,桂林市植物物候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绿叶期延长;平均气温是影响植物物候期最为显著的气象因子,气温每增高1℃,春季物候平均提前5d左右,秋季物候平均推迟8d左右,绿叶期延长约27d;春季物候和绿叶期的突变一般发生在气温突变之后,但秋季物候期突变与其影响月份气温的突变并无关系。以上分析说明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敏感,通过分析气候和植物物候变化的规律,掌握气候对当地植物物候的可能影响,可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7.
娑罗子中总皂甙的比色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比色法,以三氯化铁-冰醋酸-浓硫酸的混合溶液为显色剂,测定娑罗子总皂甙含量,r=0.9993,线性范围为24 ̄470μg。  相似文献   
208.
好氧条件下Sphingomonas sp.XJ1降解DBP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新  胡培磊  周洪波 《生物磁学》2010,(6):1110-1113
在三角瓶中采用Sphingomonas sp.XJ1对邻苯二甲酸丁酯(DBP)进行好氧降解,以考察DBP的降解途径。分别对降解16h、32h和40h的DBP样品进行代谢产物分析,可判定保留时间为4.79min和5.11min所对应的代谢产物分别为原儿茶酸和邻苯二甲酸。由此可知,菌株Sphingomonassp.XJ1对DBP的降解遵循DBP好氧生物降解途径的一般途径。即在菌株XJI的作用下,DBP首先水解为MBP,继而水解为PA,经由PCA最终完全降解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209.
PA-1细胞是一株从人卵巢性畸胎瘤衍生的细胞株,经10~(-5)mol/L视黄酸诱导后,部分细胞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发生一定的改变。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诱导后细胞的结蛋白和胞外基质(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腱粘连蛋白)表达与分布模式有较大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与细胞形态改变相关。但大部分PA-1细胞诱导后的生长状况并没有较大的改变,仍分泌与表皮生长因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相关的活性物质。以上结果提示PA-1细胞经视黄酸诱导后一部分细胞可能向肌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210.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T PCR技术 ,从人垂体cDNA文库中克隆到甲状腺素受体相互作用蛋白 15(hTRIP15)的全长cDNA ,长度 1963bp ,编码 4 4 3氨基酸 ,同时克隆该基因不同剪接方式所形成的新的异构体 ,长度 1984bp ,编码 4 50氨基酸 .与基因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具有 12个外显子 ,5号外显子 3′端具有 2个剪切的接点 (-ag) .搜寻UniGene数据库作染色体定位于D15S146 D15S117,该基因在生物进化上具有较高的保守性 ,从单细胞藻类到人类均有该基因同源物表达 ,亚细胞定位为核内 .Northern杂交显示 ,该基因具有 3种不同大小的转录本 ,分别约为 2 0、3 5及 4 0kb ,且在人体各组织中均有一定表达 ,其中骨骼肌、心脏及肾脏组织为高表达 .半定量RT PCR显示在一些内分泌组织均有表达 ,以肾上腺较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