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51.
DNA指纹分析技术在群落级生命系统应用的可能性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DNA指纹分析是一种关于整体遗传结构分析的强有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广泛应用于种群及个体水平层次生命系统。本文以东湖浮游生物为对象 ,用随机引物和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探讨了DNA指纹分析技术在群落级生命系统应用的可能性。实验表明 :取自分别处于超富营养水平、富营养水平和中营养水平的Ⅰ、Ⅱ、Ⅲ站样本的模板DNA ,无论是以随机引物M 0 1、M 0 2、M 0 3、M 18及M 19还是特异引物CW15 94 6 / 4 7、EGMS6、EGMS4、ITS1及HSP扩增均获得清晰且稳定的图谱 ;各站间浮游生物群落DNA指纹拓扑结构存在明显的表观差异 :居中营养水平的Ⅲ站谱带较多 ,而分别居富营养水平、超富营养水平的Ⅱ站和Ⅰ站较少 ;各站既有特异性谱带也有共有的谱带 ,Ⅲ站包含了Ⅱ站和Ⅰ站 33%— 10 0 %的谱带。本文还结合现有有关物种生物多样性及理化方面的资料 ,对所获得群落DNA指纹图谱的生物学意义进行尝试性的、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蛋白(S-100B)、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血清S-100B、人血管生成素(ANG)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NIHSS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100B、AN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S-100B、AN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均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S-100B、ANG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3.
中国有壳肉足虫(原生动物)五新纪录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采自云南、湖北和广东的5种有壳肉足虫,隶属原生动物亚界,肉鞭门,叶足纲,表壳目,均为国内新纪录种:非游巧装表壳虫Arcella artocrtea aplanata Grospietsch,1954;具角肋表壳虫A.costata angulosa (Perty) Playfair,1918;拟普通盘状表壳虫A.discoides pseudovulgaris Deflandre ,1928;光滑弯凸表壳虫A.gibbosa laevis Deflandre ,1928;球形叉口砂壳虫Difflugia gramen globulosa Stěpánek et Jirí,1958.  相似文献   
54.
原生动物瘤棘砂壳虫六个自然种群的形态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原生动物瘤棘砂壳虫6个种群374个虫体的形态特征.频数分布结果显示,瘤棘砂壳虫是一个大小恒定的单型种,其壳高、壳直径和口径均具有一个特定的大小范围,且服从正态分布.瘤棘砂先虫的特征值中,壳刺长、颈高、前体长和壳刺数的变异系数相对较高.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特征值之间显著相关(P<0.05).方差分析显示,9个特征值(壳高、壳直径、口直径、壳刺长、颈高、后体长、前体长、口齿数、壳刺数)在不同种群间有显著差异(P<0.0001).尽管主成分分析没有明显区分开6个种群,但是聚类分析将它们分成了两个类群,其中珠江流域的广东万绿湖、广东流溪河水库种群和长江流域的贵州乌江渡、湖北道观河水库种群聚为一类;长江流域的湖北木兰湖和安徽董铺水库种群聚为一类.提示,为了适应当地的环境,即使处于同一流域的大小单型种在不同种群间也可形成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5.
沼泽植物泽泻气孔导度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它形成了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主要研究了人工湿地园中泽泻沼泽植物气孔导度日变化,结果表明:泽泻叶片的气孔导度日进程在晴朗的天气成双峰曲线变化,出现“午休”现象,上午的峰值要高于下午.这种现象不受叶片温度、相对湿度、大气温度和光量子通量密度单一因子的影响,是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泽泻自身的生理特性所决定.笔者认为,水生植物对环境的不同响应可以为人工湿地同生物多样性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6.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也是全球第二大常见疾病死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已取代心血管疾病成为第一大疾病死因。肿瘤的耐药、转移和复发,仍然是临床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难题。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 TSC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潜能、高致瘤性和高耐药性等特征的细胞亚群,能够抵抗放化疗等非特异性治疗手段,在肿瘤发生、转移、耐药和复发中发挥关键作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干性维持机制、微环境和代谢重编程等领域已成为了研究热点,最新研究成果为肿瘤干细胞的鉴定和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靶标和策略。本文对肿瘤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CD133和CD44等)、自我更新和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信号通路(Wnt/β-catenin和Hedgehog等)、微环境特征、代谢重编程(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等),及其在肿瘤的起始、发展、转移和耐药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7.
NAD~+是一种重要的辅助因子,是细胞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转导过程建立联系的重要桥梁。NAD~+可以对ADP进行核糖基化修饰,参与蛋白脱乙酰化作用。而这些信号事件参与调控一系列重要的生物过程,比如转录、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以及细胞凋亡等,这些生物过程与癌症发生和发展联系紧密。近年来,以NAD~+代谢为靶点的抗癌策略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本综述重点论述了NAD~+的生物合成、其参与的信号转导过程等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它与细胞增殖动态平衡的联系,以及基于此的一些抗癌药物研发的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58.
Blanco和Goldberg首先在青春期后的人睾丸组织和精子中发现乳酸脱氢酶同工酶-X(LDH-X),后来相继证明这种同工酶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成熟睾丸及精子中,以精子中的含量最高,定位于精子中段线粒体基质中的LDH-X占精子总LDH-X活性的41%,可能与精子的代谢有关。LDHX的合成受C基因位点的控制。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59.
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可以更加科学地保护和开发流域生态系统。以南四湖流域1975—2018年9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借助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等软件计算景观生态指数,并构建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通过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探究南四湖流域自改革开放40年来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并用地理探测器定量研究驱动因子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流域最大斑块指数不断减小,景观破碎化加剧,且与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呈正相关;而平均分维数、香浓多样性和香浓均匀度与生态风险指数呈负相关。在空间上,生态风险指数具有较强集聚性,东部草地和林地区域主要是高值区,湖区北部以及西部耕地和建设用地则主要是低值区;总体上,研究区大部分为低风险和较低风险区,且生态风险平均值不断降低;地理探测器分析表明,海拔和人为干扰度因子贡献量在35%以上,对生态风险有显著的解释力。据此,以后应减少人类行为对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干预,降低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