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普通小麦品种间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43个不同来源的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醇溶蛋白位点特异性检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间醇溶蛋白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43个供试品种在醇溶蛋白带型上差异显著。醇溶蛋白电泳共分离出51条迁移率不同的带,其中有4条稳定表达带(均为100%表达).47条具有多态性,占97.6%。供试品种间遗传距离(GD)在0.35~0.82之间,平均值为0.58,遗传变异较大。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5大类。分析认为:供试品种醇溶蛋白变异丰富,存在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2.
陕西关中地区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优势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在陕西关中地区表现优良且某一农艺性状表现突出的11个冬小麦品种(系),根据农艺性状分为大粒型、多穗型、穗重型和中间型4类,组成6种NCII杂交组合模式,研究不同组合模式的杂种优势,探讨根据农艺性状划分杂种小麦亲本优势型在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所组配的6种组合模式中,以大粒×多穗型组合模式表现突出,其杂种优势、超亲优势和超标优势均明显高于其它组合,分别达到了59.9%、37.1%和22.5%,因此,依据杂种小麦亲本农艺性状进行亲本优势型划分可以作为杂种小麦亲本选配的依据之一.在陕西关中地区以大粒×多穗型为杂种小麦强优势组合组配模式.  相似文献   
43.
对4种同核异质小麦粘类非1BL/1RS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幼苗叶片、乳熟期籽粒以及不育系、恢复系和F1小孢子发育四分体至三核期花药进行了细胞色素氧化酶(COD)同工酶聚丙烯酰胺凝腔电泳(PAGE)分析。结果表明:(1)幼苗叶片COD同工酶谱带可以标记4种不育系和保持系;乳熟期籽粒COD同工酶谱带可以将4种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复系区别开。(2)COD在不育系小孢子败育时或败育之前(单核到二核期)酶量降低,面在三核期酶量升高。(3)相同胞质背景下引入不同核恢复基因或不同胞质背景下引入桢核恢复基因,F1小孢子COD同工酶谱带之间有差异。可以将不同发育时期COD同工酶谱带作为鉴别1种不育系以及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的可靠生化标记)。  相似文献   
44.
对小麦小孢子发育的各个时期,经GENESIS处理的和未处理的植株花药的总呼吸活性(Vt)、细胞色素途径呼吸活性(ρ′Vcyt)和交替途径实际呼吸活性(ρValt)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时期,处理植株花药的Vt呼吸均低于未处理植株,尤以单核期最为明显;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四分体期和单核期,处理小麦植株花药的ρ′Vcyt均明显降低,而在小孢子减数分裂期和四分体期ρValt出现明显升高。结论认为,由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途径运行的改变而造成处理植株花药呼吸代谢的紊乱,可能是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5.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SNP的研究现状及其优越性,SNP在植物遗传育种、进化、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和保存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6.
杂种小麦繁制种研究和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2个偏型不育系ms(ven)-149和ms(ven)-6901为供试材料,结合在近年来利用CMS和CHA法进行杂种小麦研究和应用中,有关亲本繁殖及杂交种制种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对杂种小麦繁制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试验表明,用作杂种小麦制种的母本柱头生活力约持续15d左右,CMS母本较CHA母本柱头生活力持持续时间长,在进行花期调节时,CMS母本可比父枰早2-6d,CHA母本可比父本早2-4d,最佳父母本行比以1:2较为适宜,基本播幅为1.6m,在花期相遇不好的情况下,人工辅助授粉可明显提高异交结实率,为了保证繁制种质量,安全隔离和彻底去杂是杂交种繁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7.
粘、易、偏型非1BL/1RS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ms(kots)-90-110、ms(var)-90-110为母本,一些优良小麦品种(系)为父本,广泛进行测交和育性恢复性分析,结果表明:(1)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不同于相同细胞质背景下1BL/1RS易位型不育系,突出地表现为:不育性稳定,恢复源广泛,高恢复度恢复系在普通小麦中占较大比例,且F1育性变异幅度小,变异系数低,并可将二者视为选择优良恢复系的辅助指标(2)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安全克服了同质1BL/1RS不育系产生单倍体的缺点,不育系和测交F1无单倍体产生;(3)粘、易、偏型非1BL/1RS不育系持有的易恢复性特点,为常规育种的最新成果直接应用于杂种小麦组配强优势组合创造了极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8.
张改生 《遗传学报》1992,19(3):266-277
  相似文献   
49.
以杂种小麦新品种‘西杂一号'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利用A-PAGE和RAPD技术,对其进行了研究与分析.A-PAGE分析表明,亲本西农Fp-1和西农Mp-1有4条醇溶蛋白差异带,并在‘西杂一号'中表现出3对互补条带.从128个具有多态性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个扩增带稳定、清晰且为双亲互补型的特征引物.并将这两种方法对‘西杂一号'种子纯度鉴定的结果与田间鉴定相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杂种小麦杂交种及其亲本种子纯度的鉴定.  相似文献   
50.
利用单体分析和多亲本常规杂交 ,研究了小麦多子房性状基因遗传传递规律和细胞质效应。结果表明 :小麦多子房性状有显、隐性两种基因类别 ,均位于 6B染色体 ;粘果山羊草和偏凸山羊草细胞质对 F1杂合显性多子房性状具有抑制表达作用。多子房小麦对 K、Ven型不育系有着不同程度的育性恢复能力 ,恢复度变幅为 4.82 %~ 4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