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构建小鼠Sema4D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方法采用Gateway技术将体外合成小鼠全长Sema4D基因插入并重组到预先已经插入荧光标记基因片段IRES的质粒中,阳性菌落由Ampicillin筛选后,大量繁殖,获得大量转染后的质粒,经过测序鉴定后,经慢病毒包装,转染293T细胞,经由Neomycin筛选,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液。结果测序结果显示Sema4D基因共有2 586 bp,重组慢病毒载体共有11 966bp,其中Sema4D插在CMV启动子和IRES标记序列之间,位置为2569-5144。测序结果表明小鼠Sema4D基因已经成功构建到过表达慢病毒载体中。结论小鼠Sema4D基因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enti-CMV-sema4D-IRES-PGK-neo能够正确构建,该载体为研究小鼠Sema4D基因在特定细胞内过表达株的筛选奠定基础,为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用力工具。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技术对脊柱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快速高级自旋回波(FASE)、重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对300例病人检查行磁共振椎管水成像(MRmyelography,MRM)。结果:MRM显示正常25例,MRM异常275例,清楚显示原发病变与邻近脊髓腔、脊髓、神经根的相关关系。结论:MRM具有无创伤、无辐射、速度快,不需对比剂,患者易接受的特点。MRM与常规MRI图像结合可获得全面、客观的病变信息,MRM图像可取代X线脊髓造影和CT脊髓造影。  相似文献   
83.
报道了甘肃省分布的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水茫草属(Limosella Linn.)1个新记录属,以及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蓼科(Polygonaceae)、胡颓子科(Elaeagnaceae)、百合科(Liliaceae)5个新记录种——水茫草(Limosella aquatica Linn.)、峨眉含笑(Michelia wilsonii Finet et Gagnep.)、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棱果沙棘(Hippophae goniocarpa Y.S.Lian et al.ex SwensonBartish)、青海黄精(Polygontum qinghaiense Z.L.Wu et Y.C.Yang)。其中,峨眉含笑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相似文献   
84.
瓦氏黄颡鱼与黄颡鱼的耗氧率及窒息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平均水温25℃条件下,测得平均体重10.0 g的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及平均体重12.6g的黄颡鱼(P.fulvidraco)耗氧率分别为0.21和0.23 mg/g.h,窒息点分别为0.91和0.75 mg/L;平均体重75.8 g的瓦氏黄颡鱼及平均体重85.4 g的黄颡鱼耗氧率分别为0.16和0.12 mg/g.h,窒息点分别为0.77和0.54 mg/L。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都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85.
肠道益生菌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在正常人的体表和体内 ,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而胃肠道的微生物占了人体微生物总量的 78 6 2 % ,不仅数量大 ,而且种类繁多。这些微生物从胎儿出生后 ,就会进入肠道内 ,构成了人体的原籍菌群。在不同的部位 ,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并不相同。而且 ,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处于不同的外环境时 ,肠道内菌群的组成和数量都会有不同的变化。所以 ,肠菌群自身 ,以及肠菌群和机体之间时时刻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肠菌群的平衡和稳定存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脱污染小鼠的免疫功能指标与普通小鼠相比 ,显著降低 ,就是一个例证。根据肠菌群在…  相似文献   
86.
模拟消化环境对益生菌制剂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胃液及肠液的变化对益生菌制剂中活菌数量的影响 ,向服用者建议合理而有效的服用方式。方法 :采用四种益生菌制剂 ,溶于不同 p H值的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 ,不同的时间后进行活菌计数。结果 :四种益生菌制剂在高 p H值胃液 ,短时间作用后的存活菌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中的存活菌数 (P<0 .0 5 )。在人工肠液中经过不同时间的作用后 ,在较短时间点检测到的存活菌数明显高于在较长时间点检测到的存活菌数 (P<0 .0 5 )。结论 :建议服用者在进餐的过程中 ,服用益生菌制剂。  相似文献   
87.
人工控制有限供水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试验在中国气象局固城农业气象试验基地的大型人工控制农田水分试验场进行。在底墒充足的条件下采用3种供水处理:拔节期一次性供水75mm(I1);返青供水37.5mm和拔节期供水37.5mm(I2);返青后生长期内无水分供给(Ick)。全生育期内用电动防雨棚遮去自然降水。试验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30cm)水多根多,根系反应敏感。上层干旱促使根系向深层发育,利用下层水量较多。I1处理减少表土层(0~30cm)的根量和根长密度,促进根系下扎,较多地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并减少无效分蘖。虽然总穗数减少,但同I2、Ick相比籽粒数和籽粒重有较大幅度增加,提高了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根系吸水效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下降趋势,I1在30cm以下其根系吸水效率超过了I2处理,并在100~200cm土层表现最为明显。Ick除0~30cm土层外,其余土层有效底墒供水率均较低;I1和I2两处理30~100cm有效底墒供水率均在84%以上,1~2m土层内I。大于I2。Ick由于土壤水分不足并未造成千粒重的明显下降,相反,3个处理中最高;土壤水分不足导致穗数、穗粒重、籽粒重和籽粒数的显著降低,从而造成了最终产量的降低。产量水平上的水分利用效率I1比其余处理提高了将近14%,其次为Ick,最低的是I2。在灌溉效率上,I1比I2提高了将近19%;在相同灌溉量的前提下,蒸腾效率I1比I2提高约7%。I1水分利用效率高于I2和Ick处理。可以认为:配合充足底墒,前期控水,有限的一定量的水分拔节期(关键期)一次供给比在返青和拔节分别供给,更为有效科学。  相似文献   
88.
桑枝中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及其降血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桑不同组织部位中提取1-脱氧野尻霉素(DNJ),测定其含量,并通过动物实验分析桑枝提取液的降血糖效果。结果表明:桑芽、桑枝和发芽前桑皮中DNJ含量高于桑根和发芽后桑皮,而桑枝的DNJ含量最高,可达0.15%。60℃、80%乙醇、时间2h为夏伐桑枝中DNJ的最佳提取条件,提取率达0.176%。而在同等条件下,乙醇溶剂的提取效果好于蒸馏水。灌胃等量桑枝水提液、二倍量桑枝水提液、盐酸二甲双胍片的高血糖小白鼠组的血糖值四周后分别下降了7.63%、15.72%、18.41%,说明桑枝提取液有明显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89.
土地系统动态模拟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系统动态模拟对土地利用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基于经验统计的方法、多智能主体分析的方法、栅格邻域关系分析的方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土地系统动态模拟系统(DLS)方法是当前开展土地系统动态模拟的主要手段.本文综述了上述4种方法的原理、特点与应用案例,概括了相关方法在理论依据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展望了DLS在土地系统动态模拟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0.
子午岭植被恢复对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梁向锋  赵世伟  张扬  华娟 《生态学报》2009,29(2):636-642
通过对子午岭林区不同植被的土壤性质进行实验室测定和野外调查,对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重要参数之一土壤饱和导水率(Ks)及其相关因子进行了多元分析和通径分析,揭示了植被恢复提高土壤水分传输性能的机理,主要结论如下:土壤有机质是子午岭林区九种植被下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不同植被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均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尽管草地和先锋草地在5~10cm深度有一强透水层.土壤饱和导水率在剖面上的平均值,从辽东栎、早期森林、灌丛、先锋草地、弃耕地到草地依次降低.灌丛与草地、弃耕地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辽东栎顶级群落的饱和导水率最高,植被的恢复明显提高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0.25mm团聚体含量及粘粒含量直接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能够改善容重、毛管孔隙度、团聚体含量等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