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摘要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注射液、右美托咪定联合应用对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贺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n=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利多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45例)、对照组(利多卡因,45例)。对比两组麻醉常规评分、术后恢复质量、应激反应指标、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 h、术后12 h相比,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更高,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更低(P<0.05)。研究组拔管时间短于对照组,苏醒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术后1 d相比,研究组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更低,总抗氧化态(TAS)更高(P<0.05)。与对照组术后1 d相比,研究组IL-2、Th1、Th1/Th2更低,IL-10、Th2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与单用利多卡因注射液相比,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麻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减轻机体应激,调节Th1、Th2平衡,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模型dko小鼠的鉴定方法,评估干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再生水平。方法采用SSP-PCR方法鉴定杂合子鼠交配产生的子代鼠的基因型。生化分析仪测定dko小鼠血浆肌酸激酶含量,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学变化。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并注射到dko小鼠后肢肌肉,2个月后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dystrophin的表达。结果杂合子鼠交配可以产生三个基因型的子代鼠,21.2%的子代鼠可以鉴定为dko小鼠的基因型(285 bp)。dko小鼠显示了肌营养不良的症状,血浆肌酸激酶含量高达(16,988.52±617.48)IU/L,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肌纤维大小不一,多见核中移细胞,结缔组织增生或炎性细胞浸润。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注射到dko小鼠后肢肌肉,2个月后可检测到人dystrophin的表达。结论采用SSP-PCR可用于鉴定dko小鼠基因型,dko小鼠是研究干细胞治疗DMD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4.
用高表达菌株BL21codon plus compentent cells表达重组人角质化细胞生长因子(Hkgf-2)蛋白并初步纯化和检测其活性。通过RTPCR从流产胎儿肺组织中钓取hKGF-2cDNA,将其克隆入pBV220载体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codon plus compent cells中表达hKGF-2蛋白。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纯化,以细胞增殖实验测定表达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hKGF-2蛋白在BL21中得到高效表达;hKGF-2蛋白能刺激NIH3T3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促有丝分裂活性。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重组杆状病毒(Bac-CMV-EGFP)能否能有效转导恒河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hesus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及杆状病毒转导后对细胞活力,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rBMSCs,不同剂量的杆状病毒转导3代以后的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其转导效率.在较高的杆状病毒转导效率下,检测rBMSCs细胞活力,增殖及分化能力,并与正常对照组细胞进行比较.[结果]杆状病毒在感染指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300v.g/cell,孵育温度为25度,孵育时间为4h的转导条件下,对rBMSCs转导效率可达80%左右.进一步检测后发现,高效转导杆状病毒后的rBMSCs的细胞活力,增殖及分化能力与未转导病毒细胞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重组杆状病毒可安全有效地基因修饰rBMSCs,且不影响其生物特性,为今后的体内基因治疗灵长类动物模型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4x菜心×2x芥蓝的胚胎发育观察及离体培养获得异源三倍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4x菜心×2x芥蓝和4x芥蓝×2x菜心的授粉受精及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并对其杂种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4x菜心×2x芥蓝和4x芥蓝×2x菜心的授粉受精均能完成,但胚胎发育受阻,前者在授粉后11d左右(球形胚时期)胚胎败育,后者在授粉后5d左右(几个细胞的原胚时期)胚囊便干缩坏死. 经子房离体培养,4x菜心×2x芥蓝获得了杂种植株,适宜的培养时期是授粉后6~8d,而4x芥蓝×2x菜心未能培养成功.经形态学观察和核型分析,杂种植株在花色、花大小等方面具双亲特征,染色体数为2n=3x=29,含有菜心的2个染色体组(AA)和芥蓝的1个染色体组(C),为异源三倍体(AAC).  相似文献   
27.
2004年5月-2006年4月采用拾遗法、粪便内容物分析法及实地观察对广州地区常见的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进行了食性研究。对26份食物残留物和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犬蝠的食物包含13科21种的植物果实,3科3种的植物叶片,如:蒲桃(Syzygium jambos)、蒲葵(Livistona subglobosa)及龙眼(Dimocarous longan)的果实。其食性随果实的成熟季节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大量食用各种水果,而在食物欠缺的春冬两季则主要食用棕榈科蒲葵的种子。广州地区犬蝠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10月。  相似文献   
28.
Dystrophin基因51号外显子缺失连接片段的克隆和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Dystrophin基因缺失断裂点和连接片段的序列特点,以分析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分子机制,利用巢式反向PCR克隆了1名51号外显子缺失DMD(Duchen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患者的缺失连接片段,通过测序,确定5‘和3‘断裂点及连接片段的序列。对5‘、3‘断裂点和连接片段进行重复序列、TOPOI、TOPOⅡ酶切位点等分析。结果共测得50号内含子1614bp,确定该患者Dystrophin基因的5‘断裂点位于THE1(Transposon-like Human Element,THE)内,3‘断裂点位于L2序列内。连接片段有3bp的连接同源序列cta,局部无小的缺失、插入和碱基置换。本研究首次在50号内含子内发现-THE1序列,再次发现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断裂点位于THE1结构内。反向PCR操作简单、耗时短,可以推扩应用于缺失连接片段的克隆;THE1可能与部分Dystrophin基因的缺失有关;Dystrophin基因缺失大多与同源重组无关,非同源末端连接可能参与了Dystrophin基因缺失的形成。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藻蓝蛋白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体外抑瘤作用,为进一步探讨藻蓝蛋白抑制肿瘤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藻蓝蛋白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后,应用MTT实验来检测藻蓝蛋白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计算出半数抑制率,利用HE染色法和电镜技术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SW480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MTT试验证明藻蓝蛋白能够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HE染色以及电镜的观察结果显示藻蓝蛋白能够诱导SW480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术显示SW480细胞被阻滞在G2/M期,G0/G1期细胞比例降低。结论藻蓝蛋白在体外能够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具有可开发人结肠癌治疗光敏剂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0.
构建含有人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来感染dystrophin基因敲除小鼠mdx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进行基因修饰,为同种异体基因修饰的干细胞移植治疗DMD疾病奠定基础。用NotⅠ酶切含microdystrophin基因的pBSK-MICRO质粒,获得microdystrophin基因。片段回收后定向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Shuttle-CMV-MICRO。PmeⅠ线性化重组质粒pShuttle-CMV-MICRO,去磷酸化后回收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电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同源重组后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用脂质体介导转染293细胞,通过观察293细胞病变及PCR扩增目的基因等方法鉴定重组的腺病毒。然后将病毒上清转染DMD模型鼠mdx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RT-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microdystrophin的转录及蛋白表达。成功构建了含有microdystrophi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5.58×1012vp/mL。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microdystrophin蛋白在mdx小鼠MSCs中高效表达。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成功转染到mdx MSCs内表达为下一步用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的mdx MSCs进行同种异体移植治疗DMD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