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不同细胞质埃塞俄比亚芥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为轮回亲本,分别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连续回交7代,获得了具有核基因组基本相同而细胞质不同的新材料:N/BBCC和J/BBCC。两个新材料及其轮回亲本C/BBCC在生长发育时期、植株外部形态特征、POD酶活性等方面表现基本一致,但在雄性育性、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N/BBCC雄蕊发育不完善、花药瘦小、药内花粉量很少且多为无生活力的畸形花粉,表现严重败育;J/BBCC和N/BBCC的脯胺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明显低于其轮回亲本C/BBCC。  相似文献   
12.
克隆的TWIK相关酸敏感型钾通道1(TWIK-related acid-sensitive K+ channel,TASK-1)对生理范围的pH值变化较为敏感(pK~7.4)。最近在多种脑干运动神经元上发现了TASK-1样通道,主要功能为编码背景性漏钾电流(TASK-1-like current)。本文旨在研究舌下神经元漏钾电流的特性,以及5-羟色胺(5-HT)和/或灌流液pH值的变化对该电流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以出生后7~8d的Sprague-Dawley(SD)大鼠为研究对象,应用活脑片技术获取大鼠舌下神经核细胞,利用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并分析运动神经元漏钾电流和超极化激活的阳离子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ationic current,Ih)。结果显示,漏钾电流和Ih可以被pH6.0的酸性人工脑脊液(artificial cerebrospinal fluid,ACSF)所抑制,亦可被pH8.5的碱性ACSF所激活。10μmol/L 5-HT可显著抑制漏钾电流和Ih,并可使舌下神经元去极化,诱发阈下震荡和/或动作电位。给予5-HT2受体拮抗剂Ketanseri...  相似文献   
13.
巩固与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保护修复对生态系统固碳增汇有着重要影响。2016—2021年,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我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支持了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和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共35个山水工程。通过分析已部署的35个山水工程布局的空间特征和碳汇效益,结合国家重点关注的生态保护修复区域、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分布、生态系统碳汇重要区域和敏感区域,探索“双碳”目标下山水工程布局优先区及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策略。研究发现山水工程的碳汇效益具有空间差异性,且山水工程优先区主要依次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东北森林带、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南方丘陵山地带、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北方防沙带等的森林、高原草地、荒漠、岩溶地区等区域。基于此,提出未来山水工程在不同区域的技术策略。在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地区,不仅要提高森林覆盖度、森林质量,还应当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土壤碳汇能力的提升;在高原草原及冻土地区应加强草地退化和冻土监测,提高草地质量;在西北荒漠化地区加强碳...  相似文献   
14.
一株北里孢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松材线虫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鉴定出对松材线虫杀灭活性较高的放线菌菌株,并确定生防菌株的毒力因子。【方法】采用平板活性测试及代谢杀虫活性检测方法进行筛选,采用形态学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进行鉴定。对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稳定性分析后,利用醇沉、萃取、层析、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出杀虫毒力因子。【结果】从河南南阳宝天曼的腐木及枯枝落叶样品中共分离获得了79株放线菌,从中筛选出对松材线虫有灭活作用的放线菌6株,其中分离株C620菌株对松材线虫的灭活性最高:该菌株的发酵液处理松材线虫48、60 h后线虫的死亡率分别达到60.0%、81.5%。结合该菌株的形态学、生理学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结果将其归为北里孢菌属中的一个种,菌株编号Kitasatospora sp.strain C620。该菌株的发酵液中杀线虫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及耐储藏性均较强,在中性偏碱性环境较稳定;经pH纸电泳层析初步确定该物质属于碱性水溶性物质。对菌株C620发酵液分离纯化,得到活性化合物为1-苯基-3-(2-吡啶)-5-吡唑啉酮。【结论】获得一株松材线虫高效生防菌Kitasatospora sp.strain C620,其活性物质为1-苯基-3-(2-吡啶)-5-吡唑啉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昆明市体检人群血清输血传播病毒,研究该地区第4和第5组群输血传播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输血传播病毒,阳性样品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检测了224份血清,通过序列测定和比对确定了151份阳性样品,病毒感染率为67.41%(151/224),第4组群和第5组群分别检测到48份和79份,混合感染10份,两组群输血传播病毒流行率为21.43%(48/224)和35.27%(79/224),混合感染率为4.46%(10/224)。结论获得了昆明地区第4和第5组群输血传播病毒流行病学数据,为昆明地区输血传播病毒的预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改进大鼠睡眠呼吸监测技术,解决既往模型中咬线、脱落、信号不稳定问题。方法:改进监测电极、信号接入线路及动物手术。结果:改进后手术时间缩短,创面暴露时间减少,大鼠术后易恢复。且电极稳固性好,脑电和肌电信号更稳定清晰,信号接入线路传导性好,耐用。实现连续长时间监测,成功率高。便于根据信号进行不同清醒一睡眠状态分期,并判断大鼠睡眠呼吸暂停情况。结论:改进后的操作技术操作更简单、信号更稳定,是一项更加实用可靠的小动物睡眠呼吸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月—2006年4月采用拾遗法、粪便内容物分析法及实地观察对广州地区常见的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进行了食性研究。对26份食物残留物和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犬蝠的食物包含13科21种的植物果实,3科3种的植物叶片,如:蒲桃(Syzygium jambos)、蒲葵(Livistona subglobosa)及龙眼(Dimocarous longan)的果实。其食性随果实的成熟季节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大量食用各种水果,而在食物欠缺的春冬两季则主要食用棕榈科蒲葵的种子。广州地区犬蝠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10月。  相似文献   
18.
比较不同预处理和解离方法对华中五味子染色体制片的影响,采用华中五味子的萌发芽、新枝茎尖、幼叶等不同部位进行染色体制片,观察500个细胞,比较不同部位中期细胞和适宜核型分析的中期细胞所占比例,结果显示,0.1%秋水仙素预处理1 h、1 mol/L盐酸常温解离12 min制片所得染色体分散效果最佳。5~15 mm幼叶侧边组织制片最适宜华中五味子核型分析。核型公式为2n=2x=28=26 m 2s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56.30%,属于1B类型,核型对称性程度高,表明华中五味子在进化中处于比较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19.
大白菜-甘蓝单体异附加系CO-9-1的选育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是利用甘蓝的优良基因改良大白菜品种的中间材料,在遗传理论研究和育种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以BC1、BC2植株为基础材料,利用形态学鉴定、花粉特征与细胞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大白菜-甘蓝异附加系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外源染色体的影响,植株性状表现多样性;花粉量、花粉整齐度和花粉生活力低于二倍体大白菜;从18株BC2和11株BC2中鉴定出21和22条染色体的比率分别各占16.67%、16.67%和27.27%、9.09%。进一步结合核型分析比较,从BC1、BC2自交后代中鉴定出了附加甘蓝9号染色体的大白菜-甘蓝单体异附加系植株。该研究对开展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定向地向大白菜导入甘蓝优良基因,拓宽大白菜遗传背景,增加遗传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术前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10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360例肺癌患者,根据肺癌胸腔镜术后72 h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7例和非肺部感染组30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前1d检测患者血清CRP/Alb、PCT、SAA水平。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血清CRP/Alb、PCT、SAA水平对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肺部感染组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术中出血量≥200 mL、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时间≥5 d比例和血清CRP/Alb、PCT、SAA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机械通气时间≥12 h、胸腔引流时间≥5 d和血清CRP/Alb、PCT、SAA升高为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血清CRP/Alb、PCT、SAA水平联合预测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年龄、吸烟史、糖尿病、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和CRP/Alb、PCT、SAA升高为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前血清CRP/Alb、PCT、SAA联合预测肺癌胸腔镜术后肺部感染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