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0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437篇 |
专业分类
16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8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54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64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38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1篇 |
2014年 | 68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48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46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36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44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3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31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9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2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6篇 |
1964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和危害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标准地调查和单株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和危害规律。结果表明:红脂大小蠹主要为害油松的基部和根部,多为胸径7.5cm以上、树龄30年生以上的树木,幼龄树受害很少;海拔850m以上的树木受害重,且随海拔的增高危害加重;路边树木受害最为严重,其次是山顶,林缘树木受害较轻,林内树木受害最轻;在不同坡向分布的树木,阴坡受害大于半阴坡,半阴坡大于阳坡;此外,该害虫一般侵害树势衰弱的林木,随着树势衰弱程度的增加,其危害程度加重,树体内害虫数量与树木的衰弱程度呈线性相关,其方程为Y=13.32X-16.25,此方程可以用来推断红脂大小蠹可能发生的程度。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08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106例非糖尿病人群腰椎1至4(L1、L2、L3、L4、、L1-4总体)及左侧髋部(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股骨干及左髋总体)骨密度,同时测定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1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利用多元回归分析1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L1-4总体BMD和左髋总体BMD与年龄、HbA1c呈负相关,与BMI呈正相关(P0.05);左髋总体BMD与性别有关(P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BMD低于对照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BMI、HbA1c水平与BMD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94.
995.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水源补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维持受水文过程尤其是补给水源稳定性的影响和控制。为探明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水源的时空稳定性及其补给关系,在2015年5—10月的水稻生长期(雨季),对不同海拔田水、降水和地下水进行采样并测定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内,降水同位素δ~(18)O雨量效应明显,相关系数为-0.94;地下水同位素δ~(18)O海拔效应梯度为-0.1‰/100 m;田水同位素δ~(18)O值的同位素效应不显著;梯田田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降水和地下水,其中水稻生长初期(5—6月)田水的补给为雨季到来之前的田水和降水,水稻生长中期(7—8月)为降水补给,水稻生长末期(9—10月)为地下水补给;在整个水稻生长期内,绝大部分区内梯田以降水补给为主,少部分梯田则一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这两种不同补给水源的梯田在空间上呈镶嵌分布格局并形成水源相互补给关系。正是由于田水补给水源在时间上形成的3个补给时期和在空间上呈现的2个补给类型的镶嵌格局,才使得梯田区形成了稳定的水源补给时空格局,这是哈尼水稻梯田湿地持续千年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996.
【背景】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vian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APEC)可引起禽的大肠杆菌病,严重危害养禽业。V型分泌系统(Type V secretion system,T5SS)在APEC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分析不同致病型大肠杆菌的T5SS在APEC中的分布规律,探讨T5SS与APEC的大肠杆菌进化分群及其他毒力因子的关联性。【方法】根据大肠杆菌的15个T5S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检测T5SS在APEC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APEC菌株的系统进化分群及毒力因子分布,探讨T5SS分布和APEC系统进化分群及毒力因子的相关性。【结果】T5SS在APEC临床分离株中广泛分布,其中ydeK和pplfP的分布率最高,分别为98.55%和92.03%;而upaC和pic的分布率均低于10%。系统进化分群结果显示,APEC主要属于A、B1和D进化分群,B2群较少;T5SS分布和进化分群分析发现ehaA、ehaB、pic、vat在D进化分群APEC菌株中分布率较高,而ehaG、ag43/flu、apaC主要分布于A及B1群APEC中。然而,T5SS和APEC其他毒力基因分布无明显的关联性。【结论】T5SS广泛存在于APEC分离株中,且部分T5SS分布与大肠杆菌系统进化分群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7.
998.
漓江滨岸草带对径流泥沙的拦截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污染源和受纳水体之间的滨岸带对径流泥沙的过滤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滨岸植被的存在能降低径流流速,增加土壤入渗,延缓产流时间,促使径流中的悬浮物质得到沉积。而关于漓江滨岸草带过滤作用的相关定量研究和应用尚未见报道。为探索影响草带过滤效果的影响因素,在广西漓江滨岸带内按不同植被条件、不同带宽布设6个试验小区,通过小区放水试验测定滨岸草带对径流泥沙的拦截效果。结果表明:草带能有效拦截径流悬浮物,对径流、泥沙的拦截率分别达到66%和68%,当草带宽度增加到10m时拦截率均达90%。带宽是影响径流泥沙拦截的主导因素。植被条件是影响拦截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而初始含水量和入流泥沙浓度对拦截效果的影响较小。同一草带对泥沙的拦截效果优于径流的拦截效果,且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昆虫气味结合蛋白(OBPs)在昆虫嗅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是马铃薯上一种最主要的毁灭性害虫。为阐明该虫嗅觉识别分子机制,本研究对马铃薯甲虫26个OBP基因序列特征及组织表达谱进行研究。【方法】基于马铃薯甲虫触角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qRT-PCR技术,分别对马铃薯甲虫26个LdecOBPs (LdecOBP1-LdecOBP26)的系统进化及基因的组织表达谱进行分析。【结果】除LdecOBP26基因外,其余25个LdecOBPs基因序列均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20~255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蛋白分子量为13.66~29.38 kD,等电点为4.12~8.42,它们属于两个亚家族,其中13个为Classical-C OBPs, 12个为Minus-C OBPs。除LdecOBP3和LdecOBP26外,其他24个LdecOBPs的N端均由16~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不同的OBPs亚家族均具有各自典型保守的Cys残基。LdecOBPs之间高度分化,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在3.20%~41.91%。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LdecOBPs与沙葱萤叶甲Galeruca daurica的GdauOBPs亲缘关系最近。基因表达谱分析显示,26个LdecOBPs基因在马铃薯甲虫的不同组织中表达,其中有12个LdecOBPs基因(LdecOBP2, LdecOBP4, LdecOBP6, LdecOBP9, LdecOBP10, LdecOBP12, LdecOBP13, LdecOBP16, LdecOBP20-22和LdecOBP24)在触角中高表达,2个LdecOBPs基因(LdecOBP5和LdecOBP17)在足中高表达,其他12个LdecOBPs基因(LdecOBP1, LdecOBP3, LdecOBP7, LdecOBP8, LdecOBP11, LdecOBP14, LdecOBP15, LdecOBP18, LdecOBP19, LdecOBP23, LdecOBP25和LdecOBP26)在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和翅这些组织中均表达。【结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马铃薯甲虫嗅觉识别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混合连锁白血病因子4 (mixed lineage leukemia 4, MLL4)是组蛋白H3第4位赖氨酸(H3K4)一种特异的甲基化转移酶,也是COMPASS/Set1-like蛋白复合物中重要成员之一。MLL4蛋白本身及其介导的H3K4甲基化修饰,均能引起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调控基因转录与表达。随着近年对MLL4蛋白研究的深入,MLL4基因、MLL4蛋白、蛋白复合物在各组织器官的发育、肿瘤疾病等生理与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逐渐被揭示。本文对MLL4基因、MLL4蛋白特征、生物学功能及其对疾病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理解组蛋白甲基化转移酶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非酶学依赖的功能,为相关疾病预防和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