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目的:减少大肠杆菌L-色氧酸前体物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向草酰乙酸的代谢流,提高其L-色氨酸的产量。方法:以大肠杆菌TRTH0709为出发菌株,利用Red重组敲除技术敲除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pc)编码基因PPc,并经测序和酶活性检测确证;对出发菌株和基因敲除菌株进行L-色氖酸发酵,对比分析发酵结果。结果:测序和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ppc基因被成功敲除。发酵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基因敲除菌株TRTH0709△ppc生长速度减慢,最终生物量减少32%,L-色氯酸产量降低27%,但糖酸转化率提高6%;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琥珀酸后,TRTH0709△ppc的生长速率和产酸量有所提高,但仍与出发菌株有一定差距。结论:虽然ppc基因敲除对菌体生长和产酸量影响较大,但能有效提高其糖酸转化率;选育Ppc弱化的突变株以达到减弱代谢流且不影响菌体生长,以及增加,L-色氨酸积累的目的,将是本研究今后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有效的纯化大雁卵黄抗体及高效价二抗的方法。方法 应用了PEG沉淀,阴离子交换柱,硫酸铵分级沉淀纯化,免疫制备二抗,免疫电泳和免疫双扩散法及western blotting进行效价的测定。结果 改良后的硫酸铵沉淀法的纯度远远高于PEG沉淀,相对于离子交换法而言更加简单方便,经济省时。从免疫电泳看已达到了电泳纯,大雁卵黄Ig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10^3,重链约为66×10^3,轻链约为24×103。免疫获得的二抗有较强的免疫活性。结论 用改良的硫酸铵沉淀法纯化大雁卵黄抗体,效率和纯度显著提高,值得推广。本实验为大雁卵黄抗体及其二抗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雁形目其他种类卵黄抗体的纯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对L-谷氨酰胺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以提高L-谷氨酰胺发酵产量。方法: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筛选出影响L-谷氨酰胺产量的主要因素葡萄糖、玉米浆和(NH4)2SO4,在此基础上采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大响应区域,并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通过求解回归方程得到L-谷氨酰胺发酵培养基最佳浓度为葡萄糖100 g/L、玉米浆4.5 ml/L、(NH4)2SO437.2 g/L,L-谷氨酰胺产量理论最大值达41.0 g/L。结论:经模型验证,预测值与验证试验平均值接近,在优化条件下谷氨酰胺产量提高了37.6%。  相似文献   
14.
给大象输液大象是动物园中最大、最重的动物。一只成年雄性亚洲象的身高约2.5米,体重5吨左右,如此的庞然大物,要给它们治病,那可是太  相似文献   
15.
单调的饲养环境是导致圈养食肉动物表现刻板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少圈养动物刻板行为的发生,探索便于操作、经济且有效的丰容方式是动物饲养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本研究以狒狒圈舍废弃栖杠作为嗅觉丰容材料,对北京动物园小型(9种)、中型(4种)和大型(7种)食肉动物进行嗅觉丰容实验。在非投喂时段,采用扫描动物取样和瞬时记录法,分别对28只动物在丰容前后的5种行为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小型和中型食肉动物在丰容后对旧设施的使用频次显著下降(小型:P=0.026;中型:P=0.038),而大型食肉动物无显著变化(P> 0.05)。仅小型食肉动物的刻板性走动、休息和观望行为频次显著下降(走动:P=0.023;休息:P=0.023;观望:P=0.017),其他类群的各类行为均无显著变化(P> 0.05)。同时,丰容后小型食肉动物的行为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08),主要表现为动物花费较多的时间探究新的丰容设施;中型和大型食肉动物的行为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使用带有狒狒身体气味的栖杠进行嗅觉丰容,仅对小型食肉动物有效,对中型和大型食肉动物无效。研究认为,以其他动物圈舍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群组式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地探讨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但将此学习模式与虚拟仿真类实验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研究的实例相对较少。针对微生物类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为例,提出基于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以期打造微生物学科一流实验/实践类教学课程。本文阐述了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优势,论述了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在“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实现过程,并总结了该模式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皆为花序下垂类披碱草属物种,高海拔地区的E.sibiricus的部分变异类型也具有小穗紧密排列等特征,与E.nutans在形态学性状上具有较多的交叉,造成野外种质资源采集时进行直接的田间鉴定存在困难。本研究利用12对小麦族SSR引物对8份垂穗披碱草和10份老芒麦种质进行遗传变异和物种鉴定分析,UPGMA聚类分析表明供试材料明显可依据物种差异划分成两大类,主向量分析(PCo A)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保持一致。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和分子方差分析(AMOVA)也表明种间变异远高于种内。另外,本研究筛选出3对引物,ESGS79和ESGS155能够在垂穗披碱草材料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Xgwm311能够在老芒麦材料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这3对引物能够作为区分垂穗披碱草和老芒麦的依据,为野外种质资源的收集以及田间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克隆并表达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TCCC 11826的L-异亮氨酸羟化酶(L-isoleucine-4-hydroxylase,IDO),测定重组IDO酶学特性并构建用于4-羟基异亮氨酸(4-Hydroxyisoleucine,4-HIL)微生物转化的重组菌株,以考察该酶在4-HIL合成中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以B.thuringiensis TCCC 11826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ido基因并构建该基因过表达菌株BL-IDO;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重组IDO后检测其酶学特性;构建重组株菌W3110-IDO进行4-HIL的微生物转化。【结果】克隆B.thuringiensis TCCC 11826的ido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基因含723个核苷酸,编码240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B.thuringiensis 2-e-2的ido基因相似度分别为97.47%和97.91%。此IDO含有His1-X-Asp/Glu-Xn-His2基序,属于Fe2+和α-酮戊二酸依赖型羟化酶家族;酶学实验表明该酶能够特异性地催化L-异亮氨酸生成(2S,3R,4S)-4-HIL,其Km和Vm ax分别为0.18 mmol/L和2.10μmol/min/mg,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5℃和7.0,该酶于35℃条件下放置5 h后仍具有85.1%的活性;在Escherichia coli W3110中过表达重组IDO,在未经优化条件下4-HIL最高转化率达89.28%。【结论】获得IDO编码基因序列(Accession No.KC884243)并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其酶学特性,该酶反应条件温和且具有较高的活性及稳定性,在酶法或微生物转化法合成4-HIL中有较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可为4-HIL及其它氨基酸衍生物的生物制造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我们进行了部分动物园饲养野生动物使用疫苗情况调查,了解到动物园动物使用36种疫苗预防31种疫病,其中涉及人兽共患病9种,7种疫病是动物园动物没有明确发生但在进行免疫预防的疾病。调查发现所用疫苗没有适应野生动物使用的疫苗和相应的免疫程序,疫苗接种均是参照家畜家禽的使用剂量和程序,大部分动物园动物没有进行禽流感、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的监测,动物园之间的技术交流较少。主要原因是技术落后、设备缺乏、人员不济。应加强对圈养野生动物疾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加强对动物园动物重要疫病的监测,进一步加强动物园之间对疫病信息的交流和防疫资源的利用,加大对动物园动物疫病的研究投入。  相似文献   
20.
菊花病虫害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系统调查了菊花病毒病、霜霉病、叶斑病、叶面害虫,蚜虫天敌种类及其流行规律,研究了组培脱毒苗,地膜覆盖移栽,与高秆作物套作、摘顶稍、利用昆虫天敌及化学防治等综合治理效果,测定了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菊花组培苗脱毒率在60%左右,脱毒苗增产50%以上,叶枯病,霜霉病病叶率下降28%-30%,虫口密度下降40%,在收菊花前1个月使用拟菊酯杀虫剂,农药残留量低于允许值,不会对菊花和和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