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22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本工作对35只家兔在背侧海马区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103个神经元单位放电,分类如下:56个神经元属非呼吸节律性自发的间歇性放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为长时振荡型放电;另一为短时振荡型放电。47个神经元出现呼吸节律同步性自发放电,可分为三种类型:吸气型15个单位;呼气型9个单位;跨时相型23个单位。上述结果提示:边缘系统海马的呼吸信息在情绪活动的协调方面可能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2.
双峰驼IgG亚型包含IgG1、IgG2和IgG3,其中IgG2和IgG3为重链抗体,在结构上与IgG1存在显著差异。为获取双峰驼血清中的IgG1、IgG2和IgG3,并分析其抗原特异性和抗体特异性,本文交替使用Protein A和Protein G亲和层析柱,对其分离纯化,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鉴定;之后分别制备兔抗双峰驼IgG1、IgG2和IgG3的多克隆抗体,通过ELISA对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的效价进行测定;最后应用Western blot评估这三个亚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进而对双峰驼血清中IgG1、IgG2和IgG3的抗原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应用Protein A和Protein G亲和层析柱成功分离纯化出双峰驼血清中的IgG1、IgG2和IgG3;并制备兔抗双峰驼IgG1、IgG2和IgG3的多克隆抗体效价均在1∶10000以上,并且所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分别与IgG1、IgG2和IgG3之间均存在交叉反应,但兔抗双峰驼IgG1多克隆抗体较其它两个亚型多克隆抗体特异性低。结果证明,双峰驼IgG1、IgG2和IgG3均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三者结构虽存在显著差异,但其抗原特性类似。  相似文献   
223.
毕赤酵母作为比较成熟的真核表达系统[1],它具有许多优点,表达产物直接分泌到胞外,这有利于产物的分离纯化.白蛋白干扰素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研究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研究白蛋白与干扰素之间的接头蛋白不同对表达量的影响.通过重叠PCR构建不同接头的白蛋白干扰素重组子,然后分别用salⅠ酶切线性化,通过电转仪转入毕赤酵母SMD1168,在MD板上进行培养,分别挑取10个克隆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筛选出表达量最高的一个.最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将表达量高的进行诱导表达,表达产物通过SDS-PAGE鉴定,由于表达产物中有杂蛋白,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融合白蛋白干扰素的表达量,由已知浓度的白蛋白干扰素标准曲线,可以计算出不同接头的白蛋白干扰素的表达量,这对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4.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压力可能会导致头发颜色发生变化,但其潜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雌性C57BL/6小鼠脚底电刺激结合束缚来建立慢性应激小鼠模型,并用比色法检测小鼠皮肤和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含量和酪氨酸酶活性;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小鼠皮肤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 IL-1β)和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含量;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评估小鼠皮肤中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p65亚基的含量。结果显示:C57BL/6小鼠在慢性应激下由于皮肤中的毛囊黑色素细胞和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其毛皮颜色从暗色变为棕色。同时,慢性应激小鼠皮肤炎症反应增加,表现为皮肤中NFκB活性和TNF-α表达增加。在体外,TNF-α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降低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中黑色素生成和酪氨酸酶活性。以上结果表明,慢性应激通过降低雌性C57BL/6小鼠的毛囊黑色素细胞和酪氨酸酶活性来诱导皮毛颜色改变,而TNF-α可能在应激诱导的毛色改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25.
实验在40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成年家兔上进行,观察电刺激B¨otzinger复合体(B¨otC)对呼吸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吸气相早期短串电刺激B¨otC导致膈神经放电被短暂抑制,被抑制的程度与刺激强度呈正相关。当刺激落位在吸气相中、晚期时,可导致吸气提前终止(“吸气切断”),之后跟随一缩短的呼气相。导致“吸气切断”的阈强度与刺激落位呈负相关。(2)呼气相短串电刺激B¨otC,可诱导膈神经短暂放电,呼气相晚期诱导出现放电之后往往跟随一正常的吸气放电,结果导致该呼气相缩短。该效应亦具有刺激强度、刺激落位依赖性。结果提示:B¨otC参与吸气向呼气以及呼气向吸气的时相转换。  相似文献   
226.
摘要 目的:寻找可作为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 HP)炎性标志物的外周血炎性指标及炎性复合指标。方法:纳入2015年4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7例HP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归纳分析。统计HP最常见症状及首发症状,并对出院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随后纳入32例与HP无明确相关性的其他神经系统非炎性疾病患者(non-inflammatory neurological diseases,OND)作为对照,分析两组外周血炎性指标及炎性复合指标之间差异,找寻在两组间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炎性指标及炎性复合指标。结果:纳入HP患者平均年龄为50±16岁,男女比10:7。其中特发性HP 10例,继发性HP 7例。最常见症状为复视(12例),其次是头痛(10例)。最常见首发症状亦为复视(7例)。HP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及蛋白水平正常。随访中发现原发性HP与继发性HP预后无差异。HP组和OND组除外周血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具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 NLR)这一炎性复合指标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发现上述三指标中ESR联合NLR对HP的排除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结论:HP按病因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其临床表现多样,本组患者以复视为主要及首发症状,其次为头痛。本研究新发现炎性复合指标NLR在HP中升高且提示外周血急性炎症状态。同时,ESR会同NLR对该病的排除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炎性指标和炎性复合指标对于预后判断尚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