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251篇
  79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ylla)是海南文昌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滨海森林的优势种,也是海南其他地区热带森林常见伴生种。为深入了解该区滨海森林内鸭脚木种群的生存现状、更新机制以及未来发展的动态变化特点,该研究通过对海南热带滨海森林2.56 hm2样地中鸭脚木种群的调查,以径级结构代替龄级结构,编制鸭脚木种群静态生命表,并结合种群动态量化指数、生存函数、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等方法定量分析鸭脚木种群结构和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共记录鸭脚木数量2 814株,按照径级大小共划分为12个龄级,龄级结构呈倒J字型,属于趋向稳定型种群。(2)该区鸭脚木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种群各径级的死亡率相接近。(3)鸭脚木种群的量化指数显示,Vpi=30.685> 0,Vpi’=0.236> 0,说明该种群现处增长阶段并且相对稳定。(4)据时间序列模型预测鸭脚木种群在未来的3、6、9 a内各龄级的种群个体数量整体呈现增加的趋势。综上分析认为,该区生境有利于鸭脚木种群的生长且该种群形成了良好...  相似文献   
12.
【背景】接合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工业、食品、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部分接合菌为有害菌。西藏地区接合菌只有少数零星的报道,其系统调查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大量潜在的物种需要分离、鉴定、认识、保藏和开发。【目的】了解西藏地区的接合菌物种多样性和生物资源现状,为该地区有害接合菌的控制和有益接合菌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对西藏全境7个地区19个代表县的701个样品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得到单菌落,然后进行形态和分子(SSU、ITS和LSU r DNA)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物多样性以及优势和稀有属种分析。【结果】得到西藏接合菌10属26种,包括5个西藏已知种和21个西藏新记录种;其中4个为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类变形被孢霉(Mortierella amoeboidea)、球孢高山被孢霉(M.globalpina)、灰褐毛霉(Mucor brunneogriseus)、暗色毛霉(M.fuscus)。西藏接合菌的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不同地区间的物种数量和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波密县、米林县、当雄县和八宿县。属种分析显示,西藏接合菌的2个优势属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毛霉属(Mucor);3个优势种为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冻土毛霉(Mucor hiemalis)、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常见属8个,分别是犁头霉属(Absidia)、放射毛霉属(Actinomucor)、小克银汉霉属(Cunninghamella)、根毛霉属(Rhizomucor)、根霉属(Rhizopus)、共头霉属(Syncephalastrum)、伞形霉属(Umbelopsis)和接霉属(Zygorhynchus);常见种9个,稀有种14个。【结论】西藏地区接合菌资源丰富,各地区生物多样性差异显著,稀有物种占一半以上的比例提示西藏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MMTV是一种典型的逆转录病毒,有内源性,外源性之分,其3‘-LRT端有一个ORF,5’-LTR端在不同的RF中与env基因的3‘-端相互交叠,编码SAg在氨基酸水平上有85%左右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1)用X射线照射小牛胸腺DNA溶液,以还原粘度和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为指标,证明射线对DNA大分子除有直接显露的降解之外,还可导致对76度保温不稳定性的出现。这反映了结构上隐藏破坏的存在。隐藏破坏与所接受照射的剂量成比例地增加。(2)按Zamenhof法制备的DNA样品储存液中合有“保护物质”。在“保护物质”的存在下,DNA溶液可耐受6×10~4r的照射而无直接显露的降解发生。但隐藏破坏却不可避免,在一定剂量下可以单独地存在,并随剂量之增加而发展,当剂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显露的降解随之出现。(3)“保护物质”是可透析的,它具有抗射线的作用,而不是保全已遭受降解的DNA的大小外形。实验结果表明“保护物质”可能是钙-柠檬酸盐。讨论了钙-柠檬酸盐保护作用的机制。(4)比较隐藏破坏单独存在和与直接显露的降解同时存在的实验结果表明,隐藏破坏的本质包括了:1)主链的单侧打断,2)部分氢键的破坏,3)残余氢键不稳定性的增加。在三者之间有平行的比例关系。主链的打断可能是后二者出现的原因。分子的直接降解可能又是隐藏破坏积累的结果。(5)在“保护物质”存在下照射DNA,为人工制造隐藏破坏,研究DNA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一个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吕山花  孟征 《植物学报》2007,24(1):60-70
基因的重复(duplication)及其功能的多样性(diversification)为生物体新的形态进化提供了原材料。MADS-box基因在植物(特别是被子植物)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大规模的基因重复事件而形成一个多基因家族。MADS-box基因家族的不同成员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调控开花时间、决定花分生组织和花器官特征以及调控根、叶、胚珠及果实的发育中起着广泛的作用。探讨MADS-box基因家族的进化历史有助于深入了解基因重复及随后其功能分化的过程和机制。本文综述了MADS-box基因家族基因重复及其功能分化式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镰刀属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具有强烈的生殖毒性和免疫毒性,严重威胁动物和人类健康。本研究通过采用羧基修饰的CdSe水溶性量子点(quantum dots,QDs)标记ZEN单克隆抗体,并基于CdSe阳离子交换信号增强原理,建立了ZEN新型荧光免疫检测方法(CdSe QDs-FLISA),检测下限(IC10)和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0.006 ng/mL和0.17 ng/mL,检测区间(IC20–IC80)为0.01–0.45 ng/mL。与ZEN的结构类似物(α-zearalanol、zearalanone、α-zearalenol、β-zearalenol and β-zearalanol)交叉反应性依次为22.3%、13.1%、6.2%、1.6%和3.9%,与农产品中其他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呕吐毒素(DON)和伏马毒素B1(FB1)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原鼢鼠是青藏高原上危害草场和农田最严重的一种害鼠,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动物。高原鼢鼠的全骨风干品———“塞隆骨”(藏药名)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批准生产的第一个国家级一类动物新中药材。高原鼢鼠骨性味咸、微温、中医归肝肾两经;有祛风散寒除湿、通经止痛、补益...  相似文献   
18.
脑啡肽-干扰素α-m融合蛋白外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脑啡肽-干扰素α-m融合蛋白(EI)外用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作用,分别用HSV-1感染兔子角膜、HSV-2感染豚鼠阴道建立动物感染模型.兔子角膜感染24h后用融合蛋白滴眼液治疗,每天3次,每次0.5ml,共14天.豚鼠阴道感染48h后,用融合蛋白涂剂抹外阴病灶,每天3次,每次10mg,共14天.用IFNα-m和生理盐水/赋形剂作为对照.采用记录病损程度分级法进行临床症消减观察,并于治疗前后测定实验动物病灶病毒滴度、HSV抗体滴度及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与IFNα-m相比,EI治疗组实验动物病毒感染症状大幅减轻且病程缩短,动物病灶中病毒滴度下降,抗HSV抗体滴度升高,NK细胞活性增强.说明脑啡肽干扰素融合蛋白具有较强的消除炎症和局部抗病毒作用,可用于治疗HSV感染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9.
为构建便捷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耐荫性综合评价体系并发掘耐荫种质, 以35个马铃薯品种(系)为实验材料, 测定块茎膨大期遮荫下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能力和叶绿素荧光等光合参数及收获后块茎单株产量和淀粉含量等指标。根据耐荫系数,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将马铃薯耐荫性相关的13个单项光合指标转换为6个综合指标, 代表了全部信息的87.51%。以此计算各种质的隶属函数值, 并以主成分的贡献率进行加权, 最终获得所用材料耐荫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根据D值聚类分析结果将35个马铃薯分为4类, 其中Eshu10和Lishu6分别为耐荫性最强和最弱的品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马铃薯耐荫性评价数学模型: D=0.060+0.106Gs+0.214qP+0.143NPQ。同时, 用该评价体系鉴定为耐荫性强的品种(系)在遮荫后其产量和/或淀粉含量等指标减幅均低于耐荫性弱的种质, 表明该评价体系可用于快速评价和预测马铃薯种质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评价益生菌四联疗法对比铋剂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上述2种方案根除H. pylori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10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取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2个RCT(共1 6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四联组患者对比铋剂四联组的H. pylori根除率按ITT分析为:80.6% vs 81.2%;按PP分析为:81.2% vs 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T分析:RR=0.99,95%CI:0.95~1.04,P=0.76;PP分析:RR=0.97,95%CI:0.93~1.01,P=0.17);益生菌四联组的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0% vs 34.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37~0.57,P<0.01)。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益生菌四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的H. pylori根除率相当,但益生菌四联疗法的不良反应低于铋剂四联疗法。由于纳入研究数量有限,质量不高,上述结论有待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