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8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糖类研究漫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惟杰 《生命的化学》2005,25(5):432-433
糖类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开始得很早。糖酵解途径是最早阐明的代谢途径之一。人们对糖的功能的认识,一度停滞于能源储存和结构支架的功能。随着糖复合物的细胞信息功能的揭示,形成糖类研究的新高潮。可是,聚糖结构的微不均一性,使人们认识糖类分子的信息功能面临新的障碍。从而激发人们去寻找新的研究思路和实验方案设计,寻求数学的更多介入。从这个意义上讲,糖类研究面临的挑战,对整个生命科学研究的进展都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62.
人源的核糖核酸酶抑制蛋白 (ribonucleaseinhibitor,RI)是一种富含亮氨酸和半胱氨酸残基的酸性蛋白质 ,分子量为 5 0kD。从人胚胎肝cDNA文库中克隆到一个核糖核酸酶抑制蛋白RI基因的变体 (ribonucleaseinhibitorvari ant,RIv)。序列分析表明 ,与RI相比较 ,RIv序列中仅有Arg359Ala和Leu36 5Pro两个氨基酸突变 ,而核苷酸同源性较低 ,为 78%。将RIv克隆于pET2 8a( ) ,并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IPTG诱导表达 ,利用 6×His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了His RIv重组蛋白。将RIv克隆于转移载体pBacPAK8,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BmNPV)表达系统表达得到重组RIv。体外活性测定实验表明 ,重组RIv具有抑制牛胰RNaseA酶解 2 8S和 18SrR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根据细胞因子协同作用的特点,采用重组DNA技术构建了人干扰素(IFN)α2b-胸腺肽(THY)α1融合基因,克隆到pBacPAK8上,获得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IFN-THY.与线形化Bm-BacPAK6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经过体内重组,筛选到重组病毒Bm-BacPAK-IFN-THY.将Bm-BacPAK-IFN-THY感染家蚕细胞进行表达.DNA印迹证明IFN-THY已插入Bm-BacPAK6中(4 kb左右的杂交带);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蛋白质印迹证明IFN-THY在家蚕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分子质量为23 ku左右),且具有IFN蛋白的免疫原性;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和玫瑰花结法显示96 h的表达产物IFN活性为3.72×104 U/ml,120 h表达产物IFN活性为3.10×105 U/ml,48~72 h表达产物IFN活性较低;48~120 h表达产物的玫瑰花结形成率均在10%以上.结果表明融合基因在家蚕细胞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IFN-α2b和THY-α1的双重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64.
扩展青霉PF898碱性脂肪酶基因组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扩展青霉 (Penicilliumexpansum)PF898可产生一种具有重要工业生产价值的碱性脂肪酶(PEL) .在通过 3′RACE和 5′RACE获得PEL完整的cDNA序列的基础上 ,通过PCR方法首次克隆了该脂肪酶的完整的基因组DNA序列 (GenBank登录号为AF330 6 35 ) .该脂肪酶DNA全长 14 0 4bp ,包括PEL编码区、3′非翻译区和部分 5′非翻译区基因的序列 .编码区DNA由 1135个碱基组成 ,含有 5个内含子 ,大小分别为 5 8bp、4 7bp、5 0bp、5 6bp和 6 9bp .在已报道的丝状真菌脂肪酶中 ,PEL基因的内含子数量最多 ,而其大小与其它丝状真菌脂肪酶基因的内含子一样 ,均为只有几十个碱基的小内含子 .PCR扩增获得的PLEDNA序列还包括由 195个碱基组成的 3′端非编码区序列 ,74个碱基的部分 5′端非编码区序列 .PELDNA全长序列中的 - 2 4至 - 2 7nt为TATAbox ,终止码TGA下游15 6nt出现AATAAA序列 ,TGA下游 182位出现poly(A)尾 ,为典型的真核基因结构 .同源性序列分析表明 ,PEL与其它真菌来源脂肪酶的基因组DNA序列同源性约为 39%~ 4 9% ,PEL内含子之间或PEL内含子与其它丝状真菌脂肪酶基因的内含子之间的序列同源性约 4 2 %~ 5 7% .  相似文献   
65.
扩展青霉PF898碱性脂肪酶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扩展青霉 (Penicilliumexpansum)PF898可产生一种具有工业价值的碱性脂肪酶 (PEL) .在测定了其N端 12个氨基酸残基序列的基础上 ,通过RT PCR、5′RACE、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获得了PEL完整的cDNA序列 (GenBank登录号为AF2 84 0 6 4 ) .cDNA全长 10 5 0bp ,包括PEL编码区、3′非翻译区和部分 5′非翻译区基因的序列 .编码区cDNA由 85 5个碱基组成 ,编码 1个由 2 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酶蛋白 ,其信号肽及前肽部分由 2 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成熟肽部分由 2 5 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根据氨基酸组成推导该脂肪酶蛋白的分子量为 2 7 3kD .该脂肪酶的氨基酸序列 130~ 134位上有各类脂肪酶中普遍存在的G X S X G保守序列  相似文献   
66.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s C virus,HCV)感染者的血液中病毒含量极低,还没有适当的方法可以直接检测病毒。现在常用免疫学方法测定特异性抗体[1]或利用 PCR 技术检测病毒核酸。由于 HCV基因组变异高达33%,PCR检测易发生假阳性和假阴性。同时由于丙肝抗原高度的变异性[2],虽然目前ELISA方法应用广泛,但是单一的诊断抗原已不能满足临床要求,需要多价抗原联合应用作为诊断试剂。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Ⅱ型和Ⅲ型,国外的丙型肝炎诊断试剂研制单位主要是以Ⅰ型为主[3],而且进口的丙型肝炎诊断试剂昂贵,不适合在我国大量使…  相似文献   
67.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解旋酶基因启动子功能区域缺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杆状病毒DNA解旋酶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瞬时表达分析显示 ,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解旋酶基因启动子属于延迟早期基因启动子。通过PCR技术在该启动子区产生的一系列缺失分析表明 ,解旋酶基因启动子的基础转录调控区主要位于ATG上游 - 5 1 0~ - 4 1 0bp之间。当只保留ATG上游 98bp区段时 ,仍可测到该启动子的基础活性。在病毒因子存在下 ,将启动子区域删除到ATG上游 - 4 1 0bp时 ,对启动子活性影响不大 ;若继续删除 ,则其活性显著下降。据此推测对病毒因子响应的启动子区段应主要位于ATG上游 - 4 1 0~ - 30 9bp之间  相似文献   
68.
抗内毒素治疗的新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G-菌造成的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病理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若在整个病理过程的上游,即在细菌内毒素水平阻断脓毒性休克的发生,就可能限制或阻止病理性的次级炎症级联反应。本文综述了各种不同来源的LPS结合蛋白在结合LPS从而中和并阻断内毒素的过程中的功效及应用现状,探讨了最终用于人类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69.
靶向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治疗氧自由基引起神经细胞损伤所致疾病等的有效途径.将破伤风毒素C部分(tetanus toxin fragment C,TTC)基因与编码Mn-SOD的cDNA融合克隆进pET-22b(+)载体,1 mmol/L异丙基-D-硫代半乳糖(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图谱可见约71 ku有表达产物条带,与理论计算值相符;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产物与抗Mn-SOD及破伤风毒素的多抗有免疫反应,而且表达产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具有SOD活性.融合蛋白可作为有效的试剂靶向性输送Mn-SOD到神经元细胞,这为进一步研究靶向性SOD的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关疾病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从霍乱疫苗菌中抽提基因组DNA,用PCR的方法扩增zot基因。序列分析表明,zot基因编码399个氨基酸,其中4个氨基酸与文献报道有差异。将zot基因插入含T7启动子的质粒pET28(a+)构建表达质粒pET-ZOT,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表达菌株BLZOT。表达菌株经1mmol/L IPTG诱导表达3~5h后,表达大量ZOT蛋白,并形成包涵体。经SDS-PAGE分析重组ZOT蛋白分子量约为47kD,凝胶自动扫描分析表明,重组ZOT约占菌体可溶性蛋白量的15%以上。本工作为进一步研究蛋白多肽类药物的口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