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海桐花属一些种类的新异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对英文版“Flora of China”海桐花科的分类学修订结果,提出了海桐花属6个种的8个新异名,并分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2.
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坤  陈家宽  张志耘 《植物研究》2002,22(1):T001-T002
应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世界水雍科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水雍科植物花粉为舟形或船形,具远极单沟萌发孔类型,外壁纹饰通常为浅网状至网状,稀为小刺状纹饰,外壁外层由覆盖层、柱状层和基层组成,覆盖层厚。水雍科植物花粉外壁纹饰表现了从小刺状向网状的过渡。该科花粉为远极单沟,覆盖层厚,具小刺等特征反映了其与水鳖科和泽泻目花蔺科的密切联系,而该科花粉外壁纹饰多为网状则与茨藻目植物接近。这一结果支持将水雍科从茨藻目中分出作为一个独立的目处理的观点。此外,水雍科植物的花粉大小、纹饰类型、网眼大小与深浅等方面的差异对种级分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3.
泽泻科的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泽泻科11属27种代表植物的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在系统描述了该科及各属植物花粉形态的基础上,将泽泻科植物的花粉划分为3种类型,即少果泽苔草型、慈菇型和泽泻型。根据花粉形态特征的比较,并依据泽泻科植物祖先类群的花粉具有船形、具单沟萌发孔、花粉外壁具明显的刺状纹饰、覆盖层完整无通道等特征,作者认为泽泻科植物花粉形态的如下演化趋势是明显的:由船形演化为卵球形、球形和多面体球形;由单沟萌发孔经过一无孔的中间类型演化为散孔类型;孔膜由光滑演化为具颗粒和小刺;萌发孔不内陷进化到内陷;花粉粒外壁的刺状纹饰逐渐过渡为颗粒状纹饰或者消失,以及覆盖层由无通道到具细通道和通道。  相似文献   
24.
星果泻属的果实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解剖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详细观察了泽泻科星果泻属全部5种植物的果实形态和微形态特征,发现该属植物的果实:常为蓇葖果具2~6枚种子;稀瘦果具1枚种子,扁压,不规则长方形,顶端一侧延伸成尾状长喙;或果实三角形,喙不明显。果皮上有角质层覆盖,角质层的纹饰为条状或细条状,上面密被碎屑状、颗粒状或稀疏的颗粒状蜡质附属物。这些特征可作为属下分类的依据。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属的分类进行了讨论并写出新的分种检索表。笔者认为将星果泻和星状星果泻各自作为独立的种可能更为合理;加州星果泻仍应放在星果泻属内,而星果泻则可能是加州星果泻与该属其它种联系的一个中间过渡类型;多籽星果泻不宜与星果泻全并,仍应保留为一独立的种。笔者还首次发现该属植物的果皮上分布有气孔。  相似文献   
25.
26.
27.
赤瓟属(Thladiantha)是Bunge在1834年建立的,他根据采自北京地区的标本,命名为T.dunia Bunge作为属的模式种,发表时仅此一种。随后,不同的著者在该属下陆续发表了一些种。本世纪初,A.Cogniaux(1916),M.F.Ganepain(1918)分别对该属作了整理;接着,H.Handel-Mazzetti(1936),C.Jeffrey(1962)及本文前一  相似文献   
28.
桦木科植物叶表皮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了桦木科6属、38种植物的叶表皮。发现该科植物成熟叶片的气孔器有四种类型:即无规型、轮列型、不典型辐射型和短平列型,叶表皮性状及性状状态对于桦木科植物属的确定和族的划分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在确定叶表皮性状的演化趋势时,综合了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如Abbe,1935,1974;Brunner和Fairbrothers,1979;Hall,1952;Kikuzava,1982;Kuprianova,1963),并且发现叶表皮形态对于揭示桦木科植物的属间演化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作者认为:叶表皮特征支持将桦木科分成两个族;气孔器无规则型、气孔器外拱盖单层、气孔器在保卫细胞极区无”T”型加厚以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为原始的叶表面性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具波纹和气孔器为不典型辐射型等特征仅发现于榛属、虎榛子属,铁木属和鹅耳枥属,从而将榛族与桦木族分开;桦木族包括桦木属和桤木属,由于具有较多的原始性状而比榛族原始,在榛族中,鹅耳枥属最为特化(见图1)。  相似文献   
29.
胡桃目的分化、进化和系统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所讨论的胡桃目的概念包括胡桃科和马尾树科。作者详细地对该类群植物性的分化,果实传播方式及分化,生态及地理的分化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最后探讨了该目的系统位置,认为胡桃目与杨梅目和山毛榉目有密切的联系,是金缕梅类植物演化最高级的一个类群。  相似文献   
30.
第16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于1999年8月1~7日在美国圣路易斯市隆重举行。大会由生物科学国际联盟(IUBS)主办,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等单位承办。来自不同国家近5000名植物学者参加了这次植物学盛会。大会论文摘要集共收载了3700多份摘要。7月31日至8月1日上午,共有15个国际或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