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8篇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土壤微生物既参与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也是土壤有机碳转化和固定的驱动者,是影响土壤碳循环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然而,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如何通过调节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来影响土壤CO2释放的机理尚不明确。因此,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保护性耕作观测站,借助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玉米连作系统不同耕作方式(免耕(NT)、秋翻(MP)以及常规耕作(CT))对土壤CO2释放速率、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碳循环功能基因(碳固定、甲烷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生长季节土壤CO2释放速率6年平均值分析发现,生长季前期免耕土壤的平均CO2释放速率显著低于秋翻和常规耕作,分别比秋翻低28%(5月份)、11%(6月份)和23%(7月份);比常规耕作低31%(5月份)、19%(6月份)和7%(7月份)。基于CAZy数据库注释结果,发现耕作处理显著影响一些糖苷水解酶(如GH102、GH5_38和GH13_17)、糖基转移酶(如GT39)和多糖裂解酶(如PL17和PL5_1)的基因丰度,与常规耕作相比,秸秆还田的免耕和秋翻处理的这些差异基因的相对丰度较高。基于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注释结果,发现耕作方式显著影响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Adonis,多元方差分析,R2=0.45;P=0.006),且免耕处理土壤的碳固定、甲烷代谢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组成不同于常规耕作和秋翻处理,单独聚为一类。免耕土壤上调的碳固定功能基因的相对丰度(所有上调功能基因相对丰度的平均值)分别比常规耕作和秋翻高17%和11%,而下调的2个功能基因(K01007和K00170)的丰度分别低19%(CT)、21%(MP)和14%(CT)、17%(MP)。免耕土壤上调的甲烷代谢基因相对丰度分别较常规耕作和秋翻高15%和10%;下调基因的丰度分别低13%(CT)和11%(MP)。免耕土壤上调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丰度较常规耕作和秋翻高23%和14%;下调的基因丰度分别低25%(CT)和18%(MP)。冗余分析(db-RDA)表明土壤容重及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是驱动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差异的主要因子(P<0.05),且免耕土壤上调的碳固定功能基因(K00625、K01676、K09709、K00925和K14470等)、甲烷代谢基因(K03520、K00830、K10713、K15633和K00625等)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K00886、K00830、K01676、K00117和K00114等)与土壤DOC、容重或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此外,研究发现土壤CO2释放速率与土壤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显著相关(R2=0.80;P<0.01),尤其是与一些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基因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免耕处理通过影响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土壤碳循环过程,且推断免耕秸秆还田和减少干扰的叠加效应通过调节碳循环功能基因组成来提高土壤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接收的117例RA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9)、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塞来昔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正清风痛宁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统计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疾病活动指标[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红细胞免疫功能指标CR1、CD59以及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以及白介素-6(IL-6)],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9.83%(53/59),高于对照组的72.41%(42/58)(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RF、CRP、ESR、TNF-α、IL-1β以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CR1、CD59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RA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疾病活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提高红细胞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将大鼠分为皮下给药组、静脉给药组,每组各设3个剂量组.分别按40μg/kg、20μg/kg、3μg/kg给药.同位素示踪法用碘标记PEGrhIL-6,采用TCA沉淀法检测放射性浓度,3P87软件判断房室模型并计算各种参数,并检测125I-PEG-rhIL-6皮下注射大鼠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结果 ①静脉给药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房室模型,而皮下给药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房室模型;②皮下给药的达峰时间比静脉给药慢,但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静脉给药长;③皮下给药较静脉给药各时点血药浓度低.结论 皮下给药毒性低,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给药方法;同时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较长,有利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45.
中国科学院院士、我们敬爱的老师卢衍豪教授 (1913- 2 0 0 0 )逝世已一年多了 ,但是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一直留在我们心中。我们深切缅怀他对我国地层古生物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卢衍豪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和地层学家 ,在我国和国际地学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卢衍豪教授 1913年出生于福建省永定县 ,193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在葛利普和孙云铸教授的影响下 ,他从事三叶虫研究。在西南联大 (1938- 194 1)期间 ,他开始对我国西南地区早寒武世三叶虫研究 ,首次建立了我国下寒武统地层…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可行性。方法:择期手术80例,随机均分为2组,A组尼卡地平联合瑞芬太尼组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组对照组。记录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控制性降压效果。结果:A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A组失血明显少于B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电双频指数监测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安全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47.
B族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 GPCRs)PAC1是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多肽(pituitary adenylate cyclase activating polypeptide, PACAP)的特异受体,介导PACAP神经保护等功能,是神经系统疾病药物开发的重要靶点之一. HSDCIF(His-Ser-Asp-Cys-Ile-Phe)为位于PAC1的N端胞外1区(extracellar domain 1, EC1)的一段短肽序列,与特定负责激活PAC1受体的激动域PACAP(1-6)具有极高的同源性.利用基因敲除技术构建出缺陷HSDCIF基序的PAC1突变体(简称D PAC1)|利用基因工程原理和技术构建系列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包括融合了增强型黄色荧光蛋白(enhanced yellow fluorescent protein, EYFP)的表达载体D-PAC1-EYFP|用于生物发光能量转移(bio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BRET)检测的D-PAC1-Rluc|以及用于双分子荧光互补(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BiFC)实验的D-PAC1-EYFP/N和D-PAC1-EYFP/C.免疫荧光检测(immunofluorescence assay)测定D PAC1的表达|荧光共聚焦显微观察D-PAC1的细胞运输,然后通过 Western印迹、BRET与BiFC方法来检测D PAC1的二聚化情况,综合评价HSDCIF基序对PAC1二聚化和在细胞中定位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缺陷HSDCIF基序的突变体D PAC1不能发生二聚化,也不能正常的进行上膜运输,而是滞留在内质网中,同时外源化学合成的寡肽HSDCIF可以竞争性地抑制正常PAC1的二聚化.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估肠道微生态干预对成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肝脏特异性、代谢、炎症和肠道微生物群影响的最新证据。

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符合条件的随机临床试验,对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

结果

纳入37项随机对照试验:20项评估益生菌,2项评估益生元,10项评估合生元,2项评估益生菌和益生元,3项评估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治疗时间7~48周。经网状meta分析,对于大部分临床指标,益生元与合生元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呈现出时间相关性,但肠道微生态干预各组干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网状meta分析表明肠道微生态干预改善了NAFLD的临床指标和肠道微生态,提示合生元可能是一种优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干预措施,但需要足够的剂量和干预时间,我们的研究建议至少连续使用24周。

  相似文献   
49.
由 19头杂种公猪 [皮特兰× (皮特兰×汉普夏 ) ]、5 2头杂种母猪 [Leicoma× (大约克×长白 ) ]及其 332头后代组成的商品群作为参考家系 ,选择 172个微卫星标记和 3个 1类标记 (RYR1、PRKAG3、PIT1)对参考家系的个体进行遗传标记分型 ,构建了猪的整个基因组微卫星连锁图谱。按照线性评分的方法 (竖耳 :1分 ;垂耳 :- 1分 ;半垂耳 :0分 )测定猪的耳型表型值。耳型测定值的平均值为 0 .2 3,标准差为 0 .82。应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耳型的QTL进行定位 ,结果仅在 6号染色体的末端 (Sw1881和Sw32 2 )之间以 1%基因组显著性水平检测出 1个耳型基因位点 ,而在其他染色体上即使 10 %染色体显著性水平上也没有发现QTL。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