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医学生理信号的的特点, 根据其特点设计出了针对医学生理信号进行采集的电路。该电路设计实现了基于 16 位的高精度 A/D 转换芯片 ADS8332 的医学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以基于 Cortex-M3 内核的 32 位微控制器 STM32F103RD 作为采 集控制芯片, 该系统电路可以实现对最多 16 个通道的模拟医学生理信号进行采集。此电路设计充分利用了 ADS8332 的高精度、 低功耗、 高采样速率的特点以及片上集成功能, 并配合了信号调理电路和相应的抗干扰措施,因此保证了医学生理信号的采集精 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文中分析了MIMIC多参数智能监护数据库存储文件的识读方法,该数据库公开发表于PhysioNET,还研究及基于STM32和DAC8568的多参数数据D/A回放系统,包括系统硬件工作原理和系统软件工作原理。MIMIC多参数智能监护数据库的数据文件对于变异性较大的生理参数采用连续采样的方式,而对于相对稳定的生理参数采用周期采样的方式,因此,多参数数据各信号的抽样频率不同。系统首先通过VC++编程读取一个多抽样频率数据并在PC机上显示其波形,然后经过D/A硬件设备进行D/A转换后使用示波器输出其波形,实现输出的波形与原始的波形能同时回放。系统可作为模拟信号源,为远程多参数生理监护仪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3.
蚜属轭蚜亚属的研究及一新种记述(同翅目:蚜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世界范围蚜属的轭蚜亚属11种,其中包括1新种,地肤轭蚜Aphis (Zyxaphis)kochiae Zhang et Zhang,sp.nov.。给出分种检索表。该亚属为中国新纪录。模式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地肤phis(Zyxaphis)kochiae Zhang et Zhang,sp.nov.,(图1~6)正模,无翅孤雌,No.Y7701-2-其余同正模。中与A.(  相似文献   
6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系统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4  
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昆虫系统学研究,是80年代末新兴起来的,近几年来发展相当迅速。为了把握这个研究方向,并促进这个研究领域的发展,作者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着手,对近10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昆虫系统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介绍了DNA序列测定、RFLP,分子杂交技术、RFPL、分子杂交技术、RAPD、SSCP及DSCP等几种主要方法及其应用情况,并从种及种下阶元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65.
麦双尾蚜(同翅目,蚜科)在中国新疆塔城以全周期生活型存在,产生的雌性蚜和雄性蚜交配产卵越冬.在室内光照14 h/d,温度不低于15℃的条件下连续培养,不产生雄性蚜,以连续的孤雌生殖方式生活.连续培养繁殖的麦双尾蚜,秋季在野外麦双尾蚜大量产生性蚜阶段的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室内培养代数的增加,雌、雄性蚜发生的比例下降,孤雌蚜和若蚜发生的比例增加;蚜室内连续培养49代,恢复自然条件后,不产生雄性蚜,少量产生雌性蚜;81代以后,不产生雄性蚜,偶尔产生雌性蚜,不再以卵越冬,而以孤雌蚜和若蚜越冬.提出麦双尾蚜生活周期型演变成灾假说,即麦双尾蚜在长期的扩散过程中,其生活型发生改变,由全周期生活型演变为不全周期生活型;不全周期生活型适应环境能力更强,分布更广泛,对作物危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6.
家蚕感染蛹虫草后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军  宋敦伦  陈建新 《昆虫学报》2003,46(6):674-678
蛹虫草分生孢子侵染5龄家蚕Bombyx mori后,家蚕血淋巴中总糖、海藻糖、蛋白质和甘油酯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甘油酯含量下降最为明显。海藻糖酶活性在侵染初期也明显降低。接种后家蚕体内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有较大变化,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上升最为明显,在4日内由441.841 U/mL升至601.255 U/mL。  相似文献   
67.
棉蚜种群季节性变异的生态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雅  张孝羲  张广学  陈晓峰 《生态学报》2001,21(12):2045-2050
研究棉蚜在不同温度下取食不同生育期棉叶后种群的变动情况。通过Weibull函数模拟、生命表分析和高氏距离分析比较表明,无论在苗期和蕾期,随着渐度的升高棉蚜种群的死亡高峰日均提前,世代寿命明显缩短;然而,在20-25℃范围内,相同温度时棉蚜生活在棉花蕾期叶上的繁殖力明显高于苗期叶上的繁殖力。在30℃时繁殖力普遍明显下降,温度20-25℃最适于棉蚜的生长与繁殖。且棉花殖生长期比营养生长期更适于棉蚜的生存和繁殖,温度与棉花生育期都是导致苗蚜与伏蚜生长与繁殖差异的外界因素。  相似文献   
68.
棉蚜种下变型的数值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别对在四种夏寄主及棉花两个生育期和三个温度下的棉蚜的14个形态特征进行了种下数值 分类研究。通过聚类分析和高氏距离分析,结果表明:夏寄主四季豆、西葫芦、棉花苗期 的绿色蚜和黄色蚜间及蕾期的触角6节蚜型和5节蚜型间都无明显差异。但马铃薯蚜与棉花苗 蚜、棉花苗蚜与伏蚜间的形态特征存在相当明显的分离,室内温度达30℃时棉蚜的形态特征 与伏蚜相似。并分析出可用7个主要形态特征区分这些种下变型。  相似文献   
69.
濒危药用植物桃儿七的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桃儿七种子诱导的无菌苗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激素对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桃儿七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芽诱导阶段,采用3.0 mg·L-1 6-BA+0.5 mg·L-1 GA3激素组合,出芽率最高可达85-71%,缩短出芽时间30~40 d,在添加3.0 mg·L-1 6-BA+0.2 mg·L-1 IAA的MS培养基上利于增殖,增殖速度快,增殖系数1.63。以WPM+1.5 mg·L-1 IAA+0.5 mg·L-1 NAA的培养基培养30 d 后,生根率可达60.1%。  相似文献   
70.
将从荆芥Nepeta cataria L.中提取的纯度为96%的荆芥内酯和通过二异丁基铝还原提取的荆芥内酯得到的纯度为67%荆芥醇,配成浓度为5%的不同比例的己烷溶液,于1995年10月19~28日在北京大兴县南郊农场的桃园进行了引诱蚜虫的试验。各种比例的性信息素诱捕器均能引诱到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雄蚜、桃粉大尾蚜Hyaloptera amygdali Blanchard雄蚜以及少量的桃蚜产雌性母;荆芥醇和荆芥内酯的比例为1∶1时引诱桃蚜雄蚜的效果最好;单一组分的荆芥醇引诱桃粉大尾蚜雄蚜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