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4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3192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41篇
  1965年   20篇
  1963年   23篇
  1959年   22篇
  1958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Prop1是一种新发现的参与早期胚胎垂体发育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在人和动物均已发现由于该基因突变而引起的综合性垂体功能障碍,进而影响生长和繁殖。小型猪与梅山猪比较,其繁殖力和生长性能差异显著,为了了解这些差异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对五指山猪、藏猪和版纳猪三种小型猪的Prop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已知梅山猪的序列进行对比,结果为:五指山猪与藏猪外显子1第69位发生G-A碱基替换,编码同义氨基酸;藏猪外显子2第115位发生A-G碱基替换,编码终止密码子;藏猪与版纳猪外显子3第466位和第631位均发生C-T碱基替换,第466位藏猪编码同义氨基酸;第631位版纳猪编码丝氨酸(TCC),梅山猪编码脯氨酸(CCC),即两种猪的Prop1基因产物不同。在Prop1基因终止密码下游250左右有一个腺苷酸丰富区,五指山猪与藏猪有15个腺苷酸串联,版纳猪有12个。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猪和小型猪之间生产性能差异的遗传基础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预防医学学科资助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科研究进展,客观公正地做好结题项目的绩效评估,进一步加强基金项目的管理,本文从结题项目概况、结题情况分析、新理论和新技术在结题项目中的应用、连续性支持、国家需求型研究等几方面对2006年度预防医学学科结题情况作一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993.
目的:为探求犏牛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的序列特征,揭示该基因的变异和对家畜产仔率的意义,方法:根据奶牛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的基因序列设 计引物,应用PCR方法扩增并克隆了犏牛FSHβ基因的5'端侧翼区的序列,扩增序列 长度为2022bp,包括5'端上游调控序列、第一外显子和部分第一内含子,并与奶牛 该区段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犏牛FSHβ基因的5'端侧翼 区与文献报道的奶牛该基因的同源性为98.37%.结论:这为研究杂交一代犏牛雄性 雄性不育,为开展牦牛功能基因组计划和分子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芨芨草群落是青藏铁路沿线一类重要的温性草原植被类型,对青藏铁路两侧及其四周的水土保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青藏铁路西格段海晏县附近的芨芨草草原的空间分布特征、物种丰富度和生物量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地区芨芨草群落由芨芨草斑块和针茅斑块镶嵌而成,两类斑块的数量、大小和斑块间大小变化幅度等特征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芨芨草斑块大小在样线上所占的比例比针茅斑块为小,且有随远离铁路而减小的趋势,而物种丰富度则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芨芨草斑块的盖度和单位面积上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针茅斑块。斑块的大小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芨芨草群落的退化状况。人为活动往往会加剧芨芨草群落的斑块片段化。针对芨芨草群落的特征和现状,建议加强对这些区域内人为活动的限制力度以减少对芨芨草群落的干扰。  相似文献   
995.
张金屯  杨洪晓 《生态学报》2007,27(3):1005-1010
人工神经网络是较新的数学分析工具,其中的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FM)具有较强的聚类功能。应用SOFM网络对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进行了分类研究。在讨论了SOFM网络的数学原理、聚类方法和步骤的前提下,分类过程在MATLAB(6.5)神经网络工具箱(NNTool)中编程实现。结果将89个样方分为13个植物群落类型。分类结果符合植被实际,生态意义明确,表明SOFM网络可以很好地反映植物群落的生态关系,是非常有效的植物群落数量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马尾松和香樟的抗土壤酸化能力及细根生长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勇  王彦辉  于澎涛  张治军 《生态学报》2007,27(12):5245-5253
采用钻取土芯法对土壤和根系取样,分析比较了在相似立地条件下的酸化土壤上生长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纯林的抗酸能力及细根生长与垂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香樟纯林在腐殖质层和0—60cm土层中的盐基离子(Ca^2+和Mg^2+)含量、盐基饱和度和pH值较高,而Al^3+、H^+含量较低,香樟纯林具有较强的减缓土壤酸化能力;在腐殖质层和0—20cm土层,香樟纯林单位面积的各项细根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马尾松纯林(P〈0.05),其中,在0—20cm土层,香樟纯林单位面积的细根干重、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分别是马尾松纯林的1.40、2.91、2.55、2.27倍和3.48倍;在腐殖质层,香樟纯林和马尾松纯林单位土体的细根干重、长度、表面积、体积和根尖数达最大值,而且香樟纯林分别是马尾松纯林的3.30、7.55、6.16、4.89倍和6.89倍,二者各项细根密度指标的垂直分布均随土层加深而减少,但香樟纯林递减速度快于马尾松纯林,就细根而言,香樟属于浅根性树种,马尾松属于深根性树种。对两树种0~20cm土层的土壤酸化程度和细根生长的分析表明,香樟细根的抗土壤酸化能力较强。因此,利用香樟混交来改良酸沉降区马尾松纯林的酸化土壤和林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假马齿苋(Bacopa monniera,BM)具有提高记忆,镇静,抗癫痫和抗炎,镇痛,退烧,强心等生物活性。假马齿苋皂苷(bacosides)是主要的益智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应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酶用量、酶解温度和pH对薏苡仁油提取率的影响,并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酶用量为1.569%、酶解温度在47.7℃、酶解pH为4.75。响应的薏苡仁油提取率为10.948%。油脂质量分析结果表明,酶法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薏苡仁油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9.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血清型分布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病例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血清型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鉴定使用血清学的方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 5.0软件分析药敏结果。结果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93%,共分离到7种血清型。在分离到的菌株中,ESBLs的检出率达45%。结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一种重要致病菌,应开展对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合适药物。  相似文献   
1000.
静脉留置部位导管相关菌血症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调查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杭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05年9月静脉留置治疗患者感染的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菌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65例患者共送检留置导管标本184份,140份标本检有病原菌,检出率为76.1%(140/184)。在165例患者中有150例进行了血液培养,发生血流感染的有103例,感染率为68.7%(103/150)。从140份静脉留置导管标本中共分离出171株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有44例患者静脉留置导管和血液培养出同一种病原菌,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导管留置后到第一次血液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大约为4~8d。同时从静脉留置导管和血液分离的21株表皮葡萄球菌全部对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敏感,除对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外,对其它抗生素的耐药率都超过50%。结论静脉留置导管较易引起血流感染,引起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菌为主,且耐药性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