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6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3192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57篇
  2021年   270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312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272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42篇
  2012年   368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49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354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324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307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93篇
  1995年   281篇
  1994年   261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70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195篇
  1989年   202篇
  1988年   99篇
  1987年   113篇
  1986年   91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69篇
  1982年   53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41篇
  1965年   20篇
  1963年   23篇
  1959年   22篇
  1958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192.
L2[o,r2]上的人口算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LZ〔0,:。〕表示通常意义下的Hilbert空间.在空间L“〔0,1。〕中,人口发展算子A“2’定义如下:定义域。‘A,={。‘·,卜‘·,dP(了) dr一“(r)p(,)〔LZ〔o,:,〕;p(o)_。f犷,,_,.,、:,_、*,_、J_1、*‘_、二。,,、‘,*、‘_、__dp(:)=夕l无(r)h(了)户(,)d了卜对p(1)〔D(A),(AP)(7)=一丝书井三 rJ九一’一“一’J‘一‘一’dT一“(r)P(犷),其中,1。为社会中人能活到的最大年龄,〔;,,12〕为妇女育龄区间,h(1)表示生育模式,k(下)表示女性比例函数,那(犷)表示相对死亡率,口>o为妇女总和生育率.拼(r),k(了),h(了)满足下面条件(I).召(,),…  相似文献   
193.
树鼩脑的比较解剖学资料尚缺,它对树鼩的分类地位及其在神经科学研究上的应用都很有意义。本文对六例成年中缅树鼩,经10%福尔马林溶液灌流固定冰冻连续额状与矢状切片,改良美兰染色法制片,光镜观察,神经细胞构筑学分析并与猴相应脑结构进行对照。部分丘脑核团作了显微测量,用3/4πR~3公式计算了它们与丘脑的体积; 用πab公式计算了大脑与前额区型皮质的面积。发现下列特征:①大脑皮质属新皮质者占59%。可分为前额区型皮质;中央额区型皮质;顶区型皮质;颞区型皮质;枕区型皮质。额区型皮质占大脑皮质的  相似文献   
194.
若剌总生物碱的抗缺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5.
本文报道采自广西和江西的绒茧蜂属二新种。模式标本存于湖南农学院昆虫标本室。1.黄足绒茧蜂Apanteles vitellinipes,新种(图1~4) 雌 体黑色。触角柄节、梗节、下颚须、翅基片、足(包括基节)、腹部第一背板基部凹陷部分、第1~3背板侧膜边缘和产卵管黄色;触角鞭节、前翅前缘脉、翅痣、痣后脉、产卵管鞘深褐色;其它翅脉褐色。  相似文献   
196.
197.
棘胸蛙的生态习性与人工养殖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我们在福建省邵武市将石自然保护区开展棘胸蛙人工养殖研究过程中多次野外调查结合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观察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对棘胸蛙的生态习性从栖息环境、生活习性和天敌等三方面作一补充报道,并着重从准备工作、饲养管理工作和繁殖管理工作等三方面,介绍我们养殖棘胸蛙获得初步成功的经验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8.
戊二醛交联根霉葡萄糖淀粉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9.
本文报道了经GH一401 型电诱导细胞融合、基因转移仪诱导实现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K491) 与出芽短梗霉 (Aureobasidium pullulans NKB93—0061eu)的原生质体电诱导融合。在融合小罐中用3个强度为11 Kv/cm,时程为10μs的高压电脉冲处理原生质体,获得的融合子营养互补的融合频率为5.8×10-5。在选择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次,然后在完全培养基上传代20次,最终得到4株稳定的融台子。融合子的细胞形态、大小、核的DNA含量以及酒精发酵等特性的观察和测定表明,4株融合子与双亲均有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电诱导原生质体融台对酵母菌的属间融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融合频率。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