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目的]明确噻虫嗪与噻虫胺2种新烟碱农药对鸟类的风险。[方法]采用经口灌胃法测定98%噻虫嗪或噻虫胺原药、30%噻虫嗪或20%噻虫胺悬浮剂、42%噻虫嗪或46%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日本鹌鹑的毒性等级。根据供试农药对鸟类的毒性数据,结合田间用药信息,开展了2种农药对鸟类的初级风险评估。[结果]98%噻虫嗪原药、30%噻虫嗪悬浮剂和42%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日本鹌鹑的半致死剂量(7 d-LD50)分别为1500、481和266 mg·kg-1,毒性等级分别为低毒、中毒、中毒,悬浮剂和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毒性高于原药。98%噻虫胺原药、20%噻虫胺悬浮剂和46%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日本鹌鹑的7 d-LD50分别为369、397和1569 mg·kg-1,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中毒和低毒,种子处理悬浮剂的毒性最低。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悬浮剂在水稻田间使用时,对鸟类急性、短期和长期暴露的风险商值均小于1,风险可接受;噻虫嗪和噻虫胺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在玉米田应用时,对鸟类急性、短期和长期暴露的风险商值均大于1,风险不可接受。[结论]噻虫嗪和噻虫胺的悬浮剂在田间应用时对鸟类相对安全,2种农药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可能对鸟类产生危害。在种子处理场景中,播种后尽可能覆土或覆膜,减少种子直接暴露被鸟类取食;在鸟类保护区域,应避免使用噻虫嗪和噻虫胺的种子处理悬浮剂,以减轻农药施用对鸟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33.
为验证喷施不同浓度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紫花苜蓿的响应,该研究以紫花苜蓿品种‘农牧806’为实验材料,用不同浓度(0、5、10、15、20、25 mg·L~(-1))的ALA喷施处理15%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的紫花苜蓿幼苗,并测定其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次生代谢物质积累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15%PEG干旱胁迫使得紫花苜蓿叶片中光合色素含量降低,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增高。(2)与15%PEG处理相比,ALA+15%PEG复配处理下紫花苜蓿幼苗叶片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以及叶绿素总量分别增加,抗氧化酶(CAT, POD, SOD)活性升高,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以及黄酮和皂苷含量上升,丙二醛、H_2O_2和·OH的含量降低,各浓度ALA对15%PEG不同时长胁迫的恢复效果不同。研究发现,叶面喷施适量浓度ALA能够有效提高干旱胁迫下紫花苜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次生代谢物(黄酮、皂苷)含量和光合色素含量,从而增强紫花苜蓿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并以10 mg·L~(-1)ALA的缓解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34.
祁连山典型灌丛降雨截留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2010年6月至10月的野外试验数据,研究了祁连山金露梅、高山柳、沙棘和鬼箭锦鸡儿灌丛降雨截留特征,分析了降雨量和雨强对灌丛降雨截留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期间共降雨298.6 mm,在降雨量<2.1 mm时,降雨被全部截留,实际发生穿透和茎流的降雨为283.1 mm;金露梅灌丛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截留量分别为175.8 mm(62.0%)、9.5 mm(3.4%)和62.0 mm(34.6%),高山柳为179.8 mm(63.5%)、9.1 mm(3.2%)和63.5 mm(33.3%),沙棘分别为148.1mm(52.3%)、22.5mm(8.0%)和52.3 mm(39.7%),鬼箭锦鸡儿分别为170.4 mm(60.2%)、11.8 mm(4.2%)和60.2 mm(35.6%);灌丛穿透雨量、茎流量和截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01);穿透率、茎流率和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P<0.05);平均雨强与截留率关系以指数函数拟合最好(P<0.05)。在降雨性质相同的情况下,植被形态特征是影响灌丛降雨截留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黄土丘陵区刺槐树干液流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9年4月14日—10月10日,利用热扩散式液流探针(thermal dissipation probe,TDP)对延安市燕沟流域刺槐生长期树干边材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并同步监测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雨量等气象因子.结果表明:刺槐树干液流流速日变化呈单峰曲线,且不同季节液流的日动态变化存在明显差异.叶芽期(4月)液流启动时间在12:00左右,液流达到峰值的时间为18:00左右;5—8月液流启动时间提前到5:30—7:30,液流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至15:00左右;9月以后,液流启动时间在8:00左右,液流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至11:30—13:00.树干液流流速月平均值总体上呈"低-高-低"趋势,其中,4月的平均液流流速最小,为0.000549cm.s-1,8月最大,为0.002610cm.s-1.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密切相关,其相关性程度依次为:温度水汽压亏缺光合辐射强度相对湿度风速,且可用光合辐射强度和水汽压亏缺线性表达式来估测,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  相似文献   
36.
黄土丘陵区植被的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定位监测与普查相结合方法,对黄土丘陵区主要降水量级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水分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研究认为:农林草地土壤水分剖面有较大差异,土壤水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地、草地、灌木地、乔木。部分地区灌木林土壤水分可能不如乔木林地。在特旱年份,不同植被下的土壤水分严重亏缺,但不同植被利用引起的土壤水分差异变小。森林带土壤水分明显好于过渡带,该带刺槐生长正常;在过渡带,特旱年份油松、刺槐林不能正常生长,且乔、灌、草均引起土壤干层。所以在林草植被建设中需要一些辅助措施来保证土壤水分供应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7.
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省经济学会发起的河南省第一次生态经济科学讨论会,于1984年7月16—20日在郑州市召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省科学院、省林业厅、省农牧厅、河南大学、省社联、省科协、省环保局领导同志参加了这次讨论会。到会的48名代表有自然科学(农业、林业、环保、水利、地理)工作者,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林业经济、法律、黄河水利经济、考古)工作者,教  相似文献   
38.
近年来国内对鸡疟、猴疟在蚊体内的发育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北京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组,1978;陈佩惠等,1979),国外也有类似的报告(Bano,1959;Garnham,1966;Yoeli,1965;Yoeli和Most,1960)。1968年Yoeli和Upmanis及Alger相继报告了对鼠疟原虫(P. berghei)配子体到动合子的离体培养以来,国内外学者陆续作了许多工作(Rosales-Ronquillo和Silverman,1974;Rosales-Ronquillo等,1974;Weiss和Venderberg,  相似文献   
39.
春小麦品种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及其系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些遗传育种工作者按品种地理 来源或表现型差异的大小进行选配亲本,取得 了初步成效。Bhat171在小麦育种中,对选配 杂交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多元 分析法选择那些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间杂交更 有效,毛盛贤等[131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亦得到了 相似的结果。为此,本文选用黑龙江省近百年 推广具有代表性品种,运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与 产量有关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再根据遗传距 离的大小对诸品种进行归类,然后剖析其亲本 组合及不同来源,比较此法的优越性。兹将我 们1980年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0.
双链探针同步荧光技术快速筛查C282Y点突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荧光染料Fam和Joe分别标记野生型和突变型双链探针作为均相检测探针,以构建的DNA模板作为研究模型,采用固定波长差同步荧光分析法对PCR反应产物进行终点检测。通过对HFE基因C282Y点突变的检测,并以限制性内切核酸酶Rsa I证实,该方法是一种廉价、快速、可靠的筛查遗传性血色病基因C282Y突变的方法,该法可扩展到各种基因的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