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46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实验室概况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于1996年9月经农业部批准并正式命名成立。贾继增、常汝镇研究员分别担任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我国著名的作物种质资源专家董玉琛研究员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该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小麦耐盐种质的筛选鉴定和耐盐基因的标记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对 40 0份材料的芽期、苗期鉴定 ,筛选出 11份耐盐性较强的普通小麦 (TriticumaestivumL .)、小麦和黑麦 (SecalecerealeL .)、小麦和延安赖草 (Leymuschinensis (Trin .)Tzvel.)杂交后代材料 ,其中耐盐性突出的材料有 :普通小麦品种“红蚂蚱”、“科遗 2 6”、“希望”(Hope) ;小麦与黑麦杂交后代材料 98_46、98_113、98_131;小麦与延安赖草杂交后代材料 98_16 0、98_16 1、98_16 3。耐盐性表现最突出的材料是 98_113和 98_16 0。细胞学鉴定和原位杂交及醇溶蛋白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A_PAGE)分析和低分子量谷蛋白SDS_PAGE分析 ,证明 98_113是稳定的小麦 黑麦二体附加系 ,但具体附加的是黑麦的哪条染色体还不清楚 ;98_131是小麦 黑麦 1B/ 1R易位系。结合其他 1B/ 1R材料的耐盐表现 ,提出了黑麦 1R染色体短臂上存在耐盐基因的可能性。对 (98_16 0×BanacakaMska)F2 代分离群体苗期抗盐鉴定分析 ,表明在这一杂交组合中的耐盐性状可能由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应用SSR标记技术 ,筛选到了与 98_16 0耐盐性状连锁的SSR标记WMS6 7和WMS2 13,它们与耐盐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 13.9cM (centMorgan)和 31.0cM。结合小麦SSR图谱分析 ,将该主效抗性基因定位在 5BL上。  相似文献   
13.
14.
普通小麦异代换系的产生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勇  陈淑阳  李振声 《遗传》1990,12(4):40-44
本世纪30年代,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和移动功能的发现为人工合成多倍体提供了有力手段,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rck)作为一个人工合成新物种在生产上逐渐开始发挥作用。组织培养技术在远缘杂交中的应用,使许多种、属间杂交获得成功。在小麦与多倍体亲缘种、属杂交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异源八倍体,如八倍体小僵麦(Tritielytrigia or Agrotriti-cum等。但这些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由于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导人,常带来一些不利的性状,如稳定性差、晚熟、种子饱满度差、不易脱粒等,迫使育种工作者有选择地引进个别有用基因或染色体,以助于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在生产上的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普通小麦初选核心种质的产生   总被引:60,自引:8,他引:60  
对中国普通小麦种质资源构建了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分别构建。按栽培区(地理生态区)分组。地方品种按亚区分为28组,选育品种按大区分为10组。各组内在21个表型性状聚类的基础上,按平方根法取样,并依遗传多样性指数与遗传丰富度加以调整。提出在生产上或育种中起过重要作用的品种为必选材料。初步选定的材料经种植核对,淘汰错杂后,产生初选核心种质。地方品种全部供试材料11694份,初选核心种质3283份,取样比例为28.18%。选育品种全部11441份,初选核心种质1684份,取样比例为14.9%。计划经分子标记分析,最后核心种质的比例占全部种质的10%左右。根据全部材料21个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测验,初选核心种质,除芒和壳两性状外,与全部种质的遗传差异均未达到显水平。讨论了初选核心种质的构建方法。指出陕南部西山地和汾渭谷地是中国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变异多样性的富集地。育成品种多样性程度以西南冬麦区和黄淮冬麦区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以优异小麦品种“小偃6号”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igh 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 HMW-GS)1Bx14和1By15为混合抗原, 免疫BALB/c小鼠. 将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 采用间接ELISA筛选与有限稀释法克隆, 建立了一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 单抗Ig亚类为IgG1.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 该单抗能与小麦所有HMW-GS发生强烈反应, 而与醇溶蛋白和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不反应. 能与普通小麦近缘种粗山羊草、硬粒小麦、黑麦和大麦的高分子量贮藏蛋白发生反应; 而与燕麦、玉米、高粱、谷子和水稻等禾谷类作物贮藏蛋白不发生反应. 另外,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 将HMW-GS N端、中央重复区和C端3个结构域分别在E. coli BL21中融合表达. 免疫印迹实验结果表明, 该单抗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应位于中央重复区中的六肽和九肽之中. 对该单抗的抗原决定簇及其在小麦品质育种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18.
普通小麦异源易位系的产生及利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学勇 《遗传》1991,13(5):39-44
一般来说,附加系不论来自黑麦(Secale)、山羊草(Aegilop)、偃麦草(Elytriga)还是其它种属,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稳定性偏差,有不断丢失外源染色体的趋势,连续自交多代即可恢复为正常的普通小麦,为了保存附加系必须进行细胞学鉴定,另外,附加系育性偏低。代换系由于一对完整的小麦染色体被一对外源染色体所取代,打破了原受体品种的遗传平  相似文献   
19.
普通小麦异代换系的产生和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世纪30年代,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和移动功能的发现为人工合成多倍体提供了有力手段,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tmarck)作为一个人工合成新物种在生产上逐渐开始发挥作用。组织培养技术在远缘杂交中的应用,使许多种、属间杂交获得成功。在小麦与多倍体亲缘种、属杂交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异源八倍体,如八倍体小偃麦(Tritielytrigia or Agrotriticum)等。但这些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由于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导入,常带来一些不利的性状,如稳定性差、晚熟、种子饱满度差、不易脱粒等,迫使育种工作者有选择地引进个别有用基因或染色体,以助于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在生产上的直接利用。  相似文献   
20.
普通小麦与玉米不对称体细胞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凡国  张学勇等 《西北植物学报》2001,21(5):826-831,T001
以长期继代培养,经分化实验证明无分化能力的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济南177原生质体为受体,以经380uW/cm^2紫外线处理的继代第3-5天的墨西哥黑甜玉米(Zea mays L.cv.Sccharina F.Nigera)胚性悬浮组织原生质体为供体,使用PEG的方法诱导融合。融合再生的18个单细胞克隆的愈伤组织经形态学比较、染色体检查、同工酶分析、5S rRNA间隔序列分析,确认克隆1为杂种愈伤组织,杂种愈伤组织再生出来的白化苗未进行杂种鉴定。同时,初步探讨了紫外线对玉米原生质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