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1篇
  2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一株球毛壳菌H6的发酵液和菌丝体两种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510.76±23.46)μg/mL。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半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从其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通过各种光谱分析,依次鉴定为chaetoviridins A-B(1-2),chaetoglobosins A-D(3-6),chaetoglobosin J(7),chaetoglobosin Q(8),prochaetogobosinsⅠ-Ⅲ(9-11),vibratilicin(12),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毛壳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定发现,化合物12显示弱的抑制活性,其IC50为(1 182.75±19.14)μg/mL。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证明,丙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可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本文报告,HCV NS5A刺激肝细胞胆固醇合成,引起脂代谢失调,促进肝脂肪变性。首先,我们构建了由小鼠甲胎蛋白增强子和小鼠白蛋白启动子驱动的NS5A及NS5A domainⅠ、Ⅱ和Ⅲ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包装成病毒颗粒后通过尾静脉注射感染小鼠。小鼠血清总胆固醇测定及肝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揭示,与模拟注射对照及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慢病毒颗粒处理小鼠比较,NS5A慢病毒颗粒处理小鼠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肝细胞内脂滴明显增多。免疫组化和RTq PCR分析显示,胆固醇合成的关键调节酶HMG-CoA还原酶(HMGCR)在NS5A慢病毒处理的小鼠肝内表达显著升高。蛋白质印迹结果证明,与模拟注射及EGFP慢病毒颗粒处理的小鼠比较,NS5A慢病毒颗粒处理的小鼠肝细胞磷酸化的腺苷一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水平明显降低,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REBP-2)及其靶基因HMGCR的水平显著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NS5A domainⅡ慢病毒颗粒处理的小鼠肝细胞p-AMPK、SREBP-2和HMGCR表达水平与全长NS5A慢病毒处理的小鼠相似。上述结果提示,HCV NS5A蛋白可通过抑制AMPK磷酸化激活,上调SREBP-2而促进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R的表达,从而促进小鼠肝细胞胆固醇合成。上述结果还提示,NS5A domainⅡ可能是全长NS5A蛋白调节HMGCR基因表达的有效片段。总之,本研究证明,HCV NS5A可引起胆固醇代谢紊乱,这可能是慢性HCV感染引起肝脂肪变性的机制之一。很遗憾,在本研究中,尚未测定SREBP-1的靶基因乙酰CoA羧化酶(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的表达,相关实验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3.
某些兰科植物的种子成熟前,在无菌萌发过程中有较高的萌发率,而成熟后萌发率急剧下降。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对三种兜兰属植物种子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并对授粉后不同时期的种子进行无菌播种,80d后统计其萌发率,以探究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解剖学特征与萌发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种胚刚发育到椭球形胚的时候,胚柄尚存,种皮细胞尚未皱缩,此时三种兜兰的萌发率都能达到较高水平,表明这是适合兜兰属植物萌发的最佳时期;此后,种皮开始皱缩,木质素类物质积累导致种皮透水性下降,推测这可能是导致其后期萌发率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钙黏附素(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宫颈组织病理存档石蜡包埋组织钙黏附素(E-cadherin)和β-连接素(β-catenin)的表达,阳性信号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结果:E-cadher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及CIN I组、CIN II组、CIN III组中的平均光密度值(AOD)分别为:0.0866±0.0392、0.073±0.0122、0.0467±0.0056、0.0396±0.0097;β-catenin在柱状上皮移位组及CIN I组、CIN II组、CIN III组中的平均光密度值(AOD)分别为:0.1101±0.0116、0.1016±0.0108、0.0711±0.0062、0.0515±0.0091。随着CIN病变的升级,钙黏附素和β-连接素的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二者的平均光密度值(AOD)正相关(r=2.546,P=0.018<0.05)。结论:钙黏附素、β-连接素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进展相关,在估计CIN的预后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U"字缝合止血法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在西北妇女院儿童医院行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产妇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两组,每组各48例患者。两组均给予常规止血处理,对照组采用"8"字缝合止血法,观察组为"U"字缝合止血法,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短)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时间(TT)、血浆凝血酶还原时间(PT)、D-二聚体(D-D)、血小板(PL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化酶时间(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HG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有效率[97.92%(47/48)]显著高于对照组[85.42%(41/48)](P0.05),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实施"U"字缝合止血法可快速止血,且操作简单,确保降低出血量,降低对患者的损害,保证产妇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泰宁对抗生素诱导的大鼠肠道菌群失调的恢复作用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大鼠灌服抗生素诺氟沙星胶曩造成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给予阿泰宁治疗,随后进行肠道菌群分析、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NK细胞活性测定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测定等。结果抗生素组肠道菌群失调,NK细胞活性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经阿泰宁治疗后,肠道菌群恢复平衡,在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中,阿泰宁组足跖增厚显著高于正常组和抗生素组(P〈0.05),T淋巴细胞转化率较正常组和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阿泰宁能够有效恢复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并能有效提高免疫。  相似文献   
17.
收集了3个具有典型临床特征的中国汉族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家系。通过对先证者和家系其他成员进行眼科临床(如视力损害程度和发病年龄)检查, 发现这些家系成员中视力损害的外显率很低, 经mtDNA测序分析, 在tRNAGlu 上发现了A14693G同质性突变位点, 多态性位点分别属于东亚单体型Y1b、Y1和Y1, 没有发现其他高度保守和有功能意义的突变位点。A14693G突变位于线粒体tRNAGlu高度保守区(通用位点为54位), 可能导致tRNA空间结构和稳定性发生改变, 继而影响tRNA的代谢, 导致线粒体蛋白合成功能受损和ATP障碍, 最终导致视力损害。所以, tRNAGlu A14693G突变可能是与视神经病变相关的致病性线粒体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8.
1植物名称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 2材料类别 子叶节。 3培养条件(1)实生苗生长培养基:1/2WPM+6-BA1.0mg·L^-1(单位下同);(2)丛生芽诱导培养基:1/2WPM+6-BA2.0+IBA0.1;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相关。现报道1个具有典型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人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的家系。该家系共5代60人,共27名母系成员,其中4人只有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症状,1人呈现四肢畸形跛行症状,4人同时具有上述两种临床症状,而其他成员无临床症状。对先证者的mtDNA全序列进行分析,发现ND1基因T3866C突变位点和43个多态位点,经系统进化树分析属于东亚单体型D4a3。MtDNAND13866位点T-C碱基的改变使ND1亚基第187位进化高度保守的异亮氨酸转变为苏氨酸,从而改变该蛋白的结构,进而影响其功能。在135名正常对照中未发现该突变。因此,线粒体ND1T3866C可能是与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和四肢畸形跛行相关的线粒体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文献数据挖掘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挖掘洛哌丁胺诱导便秘小鼠模型造模特点及影响因素,为建立稳定的实验便秘模型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文献研究部分以便秘及动物模型为主题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筛选使用洛哌丁胺诱导便秘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提取资料并进行分析;动物实验部分,采用雄性C57BL/6小鼠,给予5 mg/kg及10 mg/kg的洛哌丁胺灌胃,每日给药1次。从含水率、首次黑便时间、小肠推进率等评价造模效果,观察洛哌丁胺不同剂量及给药时间对便秘小鼠的影响。结果 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9篇,洛哌丁胺给药剂量多为5、10 mg/kg,多用灌胃给药,频率为给药1次,给药时间多为30 min。根据文献研究结果,实验部分从造模第1天开始,5 mg/kg及10 mg/kg组与空白组相比含水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模第7~14天,5 mg/kg组与10 mg/kg相比含水率明显升高(P<0.05),对比造模3、7、14 d后含水率变化情况,各模型组均在停药1 d后升高,至停药后14 d含水率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对比造模3、7、14 d的首次黑便时间,造模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