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 Glarea lozoyensis是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的产生菌,其突变菌株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已被报道。我们此前的研究发现诱变剂能引起该菌某些细胞核基因的突变,但诱变剂是否也能引起线粒体DNA序列的改变并不清楚。[方法] 组装野生型菌株ATCC 20868的线粒体基因组,并与发表的突变型菌株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比较。通过PCR验证野生和突变菌株线粒体基因组间表现差异之处,并利用正确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新的分析。[结果] 我们成功组装出野生型菌株ATCC 20868的线粒体基因组,通过比较其与发表的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发现存在6处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和2处具有长度差异的区域。然而,随后的PCR验证和序列比较并没有发现2个菌株间存在这些差异。最初观察到的碱基差异是因为发表的ATCC 74030线粒体基因组存在序列错误。有趣的是,在Glarea lozoy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中,我们发现存在3个具有内含子的tRNA基因和1个rnpB基因。同时,该菌线粒体基因组中存在多种重复序列,在其线粒体和细胞核基因组间也存在明显的DNA片段重复事件。[结论] 诱变剂没有引起G. lozoyensis线粒体DNA的任何改变;发表的ATCC 74030的线粒体基因组存在序列错误。我们报道G. lozoyensis正确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并且发现该菌线粒体和细胞核基因组间频繁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2.
张姝  李潇  王爽  张永杰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11):4954-4965
【背景】醋曲是我国传统谷物醋酿造中的重要微生物来源,通常一次制备分批使用。【目的】解析传统醋曲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规律。【方法】从山西晋南一家百年老醋坊分别采集大曲原料、新制醋曲、储存7个月和12个月的醋曲,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从4组样品中共找到610个真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和747个细菌OTU。子囊菌门(Ascomycota,占比95%)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占比81%)分别为优势的真菌和细菌类群。醋曲成品中约1/3的真菌OTU和约95%的细菌OTU可在醋曲原料中找到,说明原料是醋曲的重要微生物来源。相较于新制醋曲,储存7个月和12个月醋曲中的真菌和细菌多样性均显著降低。醋曲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并且相较于真菌群落结构,细菌群落结构更易波动。相较于醋曲原料,醋曲成品中显著富集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orientalis)等真菌,以及克罗彭斯特菌属(Kroppenstedtia)...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究耳石症应用脑益嗪与非那根联合治疗的有效性,并就联合治疗对复发率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耳石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单纯接受非那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益嗪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 w,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治疗前、治疗第2 w研究组及治疗第4 w时两组的眩晕评定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后1 w平均眩晕次数及平均眩晕时间,最后对两组实施为期3个月的随访,记录其耳石症复发率并进行对比。结果:(1)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7.96 % vs. 81.63 %,P<0.05);(2)治疗前两组DHI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 w及第4 w研究组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1 w内研究组平均眩晕次数及平均眩晕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4)随访显示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8 % vs. 16.33 %,P<0.05)。结论:脑益嗪联合非那根对耳石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同时治疗后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植病生防菌盾壳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姝  张永杰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85-1489
盾壳霉是一种重要的核盘菌寄生茵.近年来,该菌在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概述了盾壳霉在产孢调控、与核盘菌互作、遗传转化以及动态检测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在此基础上能够促进该茵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好地开发利用该菌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喉癌中差异表达的激酶基因以及调控这些差异表达激酶的激酶抑制剂,为喉癌的分子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利用PubMed 数据库和SAM 软件筛选喉癌中差异表达的激酶基因。体外培养人喉癌Hep-2和FaDu 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 应(Real-time PCR)检测目的激酶在喉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以验证全基因表达谱结果的准确性。利用KEGG数据库获得激酶调控 的通路。文献挖掘和人工筛选获得差异表达激酶的激酶抑制剂。结果:①在喉癌基因组表达谱中,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207个, P<0.05,其中激酶基因4 个,分别为CDC42、CDK7、SLK 和TXK。②Real-time PCR 结果显示在人喉癌Hep-2 和FaDu 细胞中这四 个差异基因也出现差异表达,P<0.05,证明全基因组的结果准确。③通路分析的结果显示4 个差异激酶共调控25 个通路。④文献 挖掘和人工筛选的结果显示共有10 个激酶抑制剂调控CDC42,7 个激酶抑制剂调控CDK7,1 个激酶抑制剂调控SLK,2 个激酶 抑制剂调控TXK。并且再次文献挖掘的结果显示在这20 个激酶抑制剂中,有9 个在癌症方面的研究较少,文献<10 篇。结论: 喉癌中共有四个激酶CDC42、CDK7、SLK 和TXK发生差异表达,并发挥促癌作用。它们的激酶抑制剂可能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为喉癌的分子治疗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一种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胰凝乳蛋白酶短肽抑制剂的新方法.在通常的亲和富集筛选的基础上,利用胰凝乳蛋白酶自身的水解活力切割掉结合的底物噬菌体,再经抑制活力分析得到抑制性噬菌体克隆.这样筛得的噬菌体克隆具有明显的胰凝乳蛋白酶结合活力和抑制活力,DNA序列分析发现其保守序列为(S/T)RVPR(R/H).按此序列化学合成的短肽Ac-ASRVPRRG-NH2、Ac-ASRVPRHG-NH2同样表现出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该方法为蛋白酶短肽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冬虫夏草菌和蛹虫草菌的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冬虫夏草菌和蛹虫草菌是两种最著名的虫草菌。从分类学地位、分布、生活史及有性生殖类型、寄主范围、遗传多样性、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生态学、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对冬虫夏草菌和蛹虫草菌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对红豆杉悬浮细胞生长及紫杉醇释放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超声波对中国红豆杉悬浮细胞培养的生长,紫杉醇合成及释放的影响,细胞对不同强度及作用时间的超声波反应不同,用38kHz,120s的超声强度处理悬浮细胞,紫杉醇胞外释放率由对照的10%左右提高到40-50%,总产量提高了47%,超声波处理植物细胞,提供了在保持细胞生长的前提下有效刺激胞内次生代谢物的简易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姝  贺瑞红  赵宇翔  张永杰 《菌物学报》2018,37(8):1035-1043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快速确定蛹虫草菌株线粒体基因型的技术体系,并探讨蛹虫草连续传代培养后线粒体的遗传稳定性。从已知线粒体基因组的蛹虫草菌株中扩增线粒体内含子位点,将扩增产物混合并制作出两套DNA分子量标准,即在8个内含子位点分别具有内含子的8条扩增条带组成的M-I和在6个内含子位点分别缺失内含子的6条扩增条带组成的M-II。从待检测的蛹虫草菌株(包括3个已知和2个未知线粒体基因组的菌株)中扩增同样的(假定)内含子位点,然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别与制备好的两个DNA分子量标准进行比较,能够准确判断蛹虫草菌株的线粒体内含子分布模式,从而验证了所构建的线粒体基因型快速检测体系的有效性。选择10个蛹虫草组织分离菌株和8个单分生孢子菌株连续转接培养15代,没有发现线粒体内含子分布模式发生改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快速检测蛹虫草线粒体基因型的技术体系,并发现蛹虫草线粒体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为开展蛹虫草线粒体遗传规律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已构建好的表达HrpNEcc蛋白的工程菌BL21(DE3)/pET30a(+)hrpN Ecc的摇瓶发酵条件及乳糖诱导进行优化, 通过在7L发酵罐中放大发酵实验,以期提高蛋白产量并降低生产成本。在摇瓶中优化的发酵及诱导条件是:5% 的接种量,TB培养基,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前期,添加3g/L外源诱导剂乳糖时,HrpNEcc蛋白产量可达417.60mg/L,比不添加乳糖时提高了36.73%,比用IPTG诱导时提高了16.85%。7L发酵罐中发酵,获得菌体湿重达到57.24g/L(WCW),可溶性HrpNEcc蛋白产量占细胞总蛋白的50.2%,为3.29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