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具有杂草生防潜力的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菌株NY1,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行了分离与结构鉴定。从菌株NY1的大米发酵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6-甲基苯-1,2,4-三酚,3-脱羟基蛇孢菌素A,邻羟基苯甲醛,蛇孢菌素I。其中3-脱羟基蛇孢菌素A是一种植物毒素,而具有抗癌、抗菌作用的蛇孢菌素I的产量较高,具有工业化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82.
立枯丝核菌第一融合群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来自云南省不同地理环境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第一融合群(AG—1)的13个菌株进行遗传分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菌株被标记的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即受试菌株间几乎无同质的DNA谱带。利用UPGMA法构建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遗传距离0.5将其划分为9个遗传聚类组,遗传距离0.86将其划分为6个遗传聚类组,而遗传距离0.95可将其划分为3个遗传聚类组。结果表明受试AG1融合群的13个菌株具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83.
核糖体基因簇在真菌系统学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真菌作为一个古老的生物类群 ,在生物的遗传、演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研究价值 ,真菌的系统学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核糖体基因簇以其特殊的组成结构和演化方式在研究真菌的系统演化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 .核糖体基因簇的结构真菌的核糖体RNA基因簇既存在于细胞核内 ,又存在于线粒体中 ,由高度保守区和可变区组成 ,含有多个串联重复序列 ,每个重复序列包含 1 8S、5.8S、2 8SrDNA结构基因区及其间隔区域 (图 1 )。在染色体上这 3个基因的转录间隔区 (internallytranscribedspac ers,I…  相似文献   
84.
综述了植物病原微生物产生的降解酶的种类、作用方式、在致病中的地位及研究进展,阐明了细胞壁降解酶的双重作用即作为病原物侵染的致病因子及作为植物防卫反应的激发子,为寄主一病原物分子互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5.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测量内耳螺旋器的弹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内耳螺旋器(Corti器)不同部位的弹性特征。采用豚鼠内耳基底膜底回新鲜标本,用原子力显微镜在液相接触式测量,获得不同部位力曲线。经计算,对应Corti器相当于Hensen细胞、外毛细胞、柱细胞、内毛细胞、内指细胞、盖膜的部位及基底膜底面局部,其杨氏模量均值分别为46±1.7、59±0.9、250±31、140±2.8、430±29.9、210±7.2和230±8.8 kPa。结果表明,基底膜径向排列的组织结构不同,杨氏模量存在明显差异,在整块基底膜标本上测量Corti器各结构的杨氏模量能更准确地反映它们在生理状态下的弹性特征。  相似文献   
86.
海南省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海南省不同生境中采集土壤样品48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61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21属中的35种。其中,多变粘鞭霉Gliomastix variabilis和枝梗假葡萄孢Pseudobotrytis ramosa为新种;螺旋丝头束霉Cephalotrichum heliciforme为一新名称;疹梗孢属Ardhachandra和脊孢疹梗孢A. cristaspora及淡褐节球孢Nodulisporium hinnuleum为中国新记录。模式和所有研究过的其他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存放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  相似文献   
87.
报道弯孢属的两个新种,柱弯孢Curvularia cylindrica和拟棒弯孢Curvulariatra chycarpi,前者生于葱Allium fistulosum上,后者生于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上。柱弯孢的分生孢子柱状细长,4个隔膜,这是区别于其它种的显著特征。拟棒弯孢的形态与棒弯孢C.clavata B.L.Jain近似,但是其分生孢子明显的大于后者。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88.
89.
太白山及其周围地区土壤中的暗色丝孢菌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