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6篇 |
免费 | 41篇 |
国内免费 | 131篇 |
专业分类
5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7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5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为理解荷花Nelumbo nucifera花器官转录组表达情况,分别选取不同花型的代表品种‘洪湖红莲’Nelumbo nucifera ‘Honghu Honglian’(单瓣)、‘唐招提寺莲’N. nucifera ‘Tangzhaotisi Lian’(重瓣)和‘千瓣莲’N. nucifera ‘Qianban Lian’(千瓣及全重瓣)的花蕾为材料分离mRNA,利用SMART技术合成双链c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fiI酶切后回收去掉接头和500 bp以下片段的cDNA。将cDNA与pUC19载体连接,构建荷花花蕾cDNA文库。经检测,该文库容量为1.12 × 106 pfu·mL-1,插入片段大小集中在500~2000 bp,重组率为95%。该文库的成功构建为荷花花蕾期转录组数据的开发及其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13.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在光-pH敏感可回用两水相中裂解青霉素G为6-AP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水相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相体系回收困难.由于生产成本及降低污染的原因, 用过的相体系需要回收和重复使用.用环境敏感型溶解可逆聚合物形成可回用两水相体系是当前是为可行的回收方法。本文在光敏感可回用高聚物PNBC与pH敏感型可回用高聚物PADB形成的两水相体系中进行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的相转移催化青霉素G产生6-APA的反应。在这个两水相体系中,通过优化,在1% NaCl 存在下,6-APA的分配系数可达5.78。催化动力学显示,达平衡的时间近7h,反应最高得率约85.3%(pH 7.8, 20℃)。较相近条件下的单水相反应得率提高近20%。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底物及产物的分配系数检测,发现底物分配系数变化不大,而产物6-APA及苯乙酸的分配系数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引起产物的得率变化。在两水相中,底物及产物主要分配在上相,固定化酶分配在下相,底物青霉素G进入下相经酶催化产生的6-APA及苯乙酸又转入上相,从而解除了青霉素酰化酶催化反应的底物及产物抑制作用,达到提高产物得率的效果。此外,采用固定化酶较固定化细胞效率高,占用下相体积小,较游离酶稳定性高,且完全单侧分配在下相。因此,在两水相中进行固定化酶的催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形成两水相的高聚物PNBC通过488 nm 的激光照射或经滤光的450nm 光源照射得到回收;pH敏感型成相聚合物PADB可通等电点 4.1沉淀可实现循环利用,高聚物的回收率在95%-98%之间,按此回收率计算,聚合物可使用60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4.
植物根系由不同根序组成,然而,它们的解剖结构对生境干旱化的响应是否一致尚不清楚。本研究于藏东南东达山矮生嵩草(Kobresia humilis)高寒草甸沿生境干旱化梯度设置6个样方,采集矮生嵩草根系。采用石蜡切片法,运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土壤水分生境中矮生嵩草一、二级根序解剖结构的差异及可塑性强弱。结果表明:一、二级根序间解剖结构组成无明显差异,其中横切面表皮细胞近似长方形,排列紧密,面积较大(87.6~126.0μm2);一、二级根序解剖结构对生境干旱化的响应不一致,一级根中表皮细胞面积和厚度、皮层厚度(含厚壁组织与薄壁组织)均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而二级根呈显著正相关(P<0.05);一级根表皮占径比在土壤水分梯度间的差异显著,其他解剖结构差异不显著,二级根解剖结构(除皮层厚壁组织外)的占径比在土壤水分梯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一级根皮层薄壁组织厚度可塑性最强,皮层厚壁组织厚度可塑性最弱;二级根横切面面积可塑性最强,中柱面积可塑性最弱。总之,矮生嵩草根系表皮、皮层解剖结构对土壤水分梯度变化的可塑性强,但不同根序解剖结构对生境干旱化的响应机制不... 相似文献
115.
细菌乙酰胆碱氧化酶基因(codA)在烟草的表达与抗盐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土壤细菌(A.globiformis)的乙酰胆碱氧化酶(COD)基因(codA)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入到烟草中,应用抗性筛选得了抗性植株,PCR检测结果表明:codA已整合到抗性植株染色体中;Western印迹鉴定及金标免疫分子定位的结果表明:乙酰胆碱氧化酶基因(codA已整合到抗性植株染色体中;Western印迹鉴定及金标免疫分子定位的结果表明:乙酰胆碱氧化酶基因(codA)在转基因烟草中得到表达,表达产物COD定位在叶绿体中,通过对转基因植株的抗盐能力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比对照植株具有更高的抗盐性,其中幼小植株(1.0-1.5cm)可在400mmol/LNaCl的培养基上存活30天以上,并获得具有一定抗盐性状的转基因植株(T4-400),能在300mmol/LNaCl浓度下较好生长;较大植株(6-8cm)能在400mmol/LNaCl浓度下较好生长。 相似文献
116.
Epichloë内生真菌能够影响宿主植物的抗病性, 但目前关于内生真菌感染对宿主邻生植物抗病性影响的研究很少。该研究首先调查了内蒙古呼伦贝尔天然草地中植物病害发生情况, 发现在常见牧草中禾本科植物病害最为严重, 其中感染内生真菌的羽茅(Achnatherum sibiricum)的总病情指数最低。进一步比较了与羽茅邻生及非邻生植物的病害差异, 结果显示羽茅显著降低了邻生羊草(Leymus chinensis)、狼针草(Stipa baicalensis)和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的褐斑病病情指数。为探究羽茅对邻生植物病害的影响是否与其内生真菌有关, 分别从内生真菌发酵液、离体叶片和植株层面进行了室内验证试验。结果表明: 羽茅的2种内生真菌Epichloë gansuensis和Epichloë sibiricum发酵液显著抑制了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和三叶草核盘菌(Sclerotinia trifoliorum)的生长; 对于离体叶片, E. gansuensis和E. sibiricum显著减小了宿主叶片受4种病原真菌侵染后的病斑长度。在新月弯孢和根腐离蠕孢的植株接种条件下, 内生真菌显著降低了宿主羽茅及邻生植物羊草的病害程度。该研究首次发现并验证了羽茅内生真菌对邻生禾草抵御褐斑病有一定的增益作用。 相似文献
117.
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及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双子叶植物在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数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地次生植被面积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土丘覆盖植物的恢复速率则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地降低,植物群落组成的种数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子叶植物重要值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双子叶直根类植物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双子 相似文献
118.
我国现存的杉木人工林普遍是树种组成单一、林分密度不合理、生产力低下的低效人工林,在改善低效人工林方面通常采取引入阔叶树种的营林措施。本研究以江西官山林场杉木纯林和杉楠混交林为对象,基于树轮δ13C稳定同位素方法量化植物内禀水分利用效率(iWUE)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分析引入楠木对低效杉木人工林林木质量的提升效应。结果表明:纯林中的杉木断面积生长量为0.23 cm2,高于混交林杉木的0.19 cm2;杉木纯林树轮δ13C和iWUE分别为-27.4‰和52.9%,低于混交林的-26.7‰和62.8%。杉木纯林δ13C对年均降水和年均相对湿度的变化更敏感,杉木混交林δ13C则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杉木纯林iWUE与年均温度、年均大气CO2浓度和年均最高温度呈正相关,与年均降水和年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而杉木混交林iWUE仅与年均大气CO2浓度呈正相关。表明杉木纯林对气候的响应较杉木混交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9.
2010-2013年,对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蜻蜓目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蜻蜓标本305号,隶属2亚目3科9属13种,其中差翅亚目2科6属9种,束翅亚目1科3属4种。蜻科(5属7种)、蟌科(3属4种)为优势科,长叶异痣蟌、秋赤蜻和黄蜻为优势种。总属种比值系数为0.692,单种属占总属数的66.67%。其区系组成的特点是在世界地理分布中偏向古北区,古北区种占总种数的46.15%,广布种占总种数的30.77%。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共有8类区系型,其中七区型所占比例最高(占38.46%);四区型和五区型次之;六区型分布仅有1种,无单区型、双区型和三区型分布的种,表明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保护区蜻蜓目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区系关系和构成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