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用12S rRNA基因序列研究斑腿蝗科二属六种的进化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DNA测序技术测定了中国斑腿蝗科昆虫6种和斑翅蝗科的红胫小车蝗线粒体12S rRNA基因长约345 bp片段的序列。在获得的345 bp的序列中,A+T约占71.8%,其中135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 (约占39.1%)。PAUP4.0b数据分析软件构建该6种蝗虫的MP和NJ分子系统树显示,稻蝗属和蔗蝗属各为独立的一支。在稻蝗属一支中,中华稻蝗与山稻蝗关系很近,而与小稻蝗关系较远,这与形态学结果相吻合;在蔗蝗属一支中,异歧蔗蝗与斑角蔗蝗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等歧蔗蝗关系较远,这与形态学研究结果并不吻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2.
分别用Nissl法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青、老年猫嗅球中嗅觉二级神经元和外丛层胶质细胞,显微镜下观察其分布并计数,对嗅觉二级神经元胞体直径和外丛层厚度进行测量,比较其年龄相关性变化,研究神经元与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探讨老年性嗅觉功能衰退的相关神经机理。结果显示,老年猫嗅觉二级神经元胞体直径和分布密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下降(P<0.05);外丛层厚度变化不明显(P>0.05);外丛层胶质细胞特别是星形胶质细胞显著性增生(P<0.05)。表明在衰老过程中嗅觉二级神经元有丢失,并呈现功能下降,可能是老年性嗅觉功能衰退的原因之一。同时外丛层胶质细胞增生以进一步保护神经元,延缓其衰老。  相似文献   
83.
十七种虫草的子实体培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过去的12年间,分离得到20余种虫草无性型,对其中十七种虫草无性型进行了人工诱发虫草子座的试验,结果表明:蜂头虫草Cordycepssphecocephala、亚黄蜂虫草C.oxycephala、蚂蚁草C.myrmecophila、蛹虫草C.militaris、拟细虫草C.gracilioides和布氏虫草C.brongniatii等6种人工培养的虫草观察到了成熟的子囊壳并弹射了子囊孢子;古尼虫草小孢变种C.gunniivar.minor、球孢虫草C.bassiana、戴氏虫草C.taii、蚁虫草C.formicarum、蝽虫草C.nutans、长座虫草C.longissima、台湾虫草C.formosana和双梭孢虫草近似种C.bifusisporaaff.长出了许多的未成熟的子座或孢梗束;而冬虫夏草C.sinensis、沫蝉虫草C.tricentri和细虫草C.gracilis未能培育出子实体。其中蚁虫草和亚黄蜂虫草的人工成功培育子实体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4.
用含低浓度Hg2 的水饲养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研究Hg2 污染对视网膜中S100免疫反应阳性结构数量及分布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S100免疫阳性(S100-IR)细胞,显微镜下观察S10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显示,处理组S100首先在神经节细胞层(GCL)、神经纤维层(NFL)表达,然后逐渐在其他各层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S10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且该变化与环境中无机汞处理时间成正相关;阳性细胞胞体明显膨胀,突起稠密粗大,S100阳性反应强。研究提示,Hg2 的神经毒害作用导致泥鳅视网膜中S100-IR细胞数的增多。推测Hg2 污染可能对视网膜有伤害性影响,而神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修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5.
“三生”空间的优化布局,有赖于对"三生"空间变化所产生的地域功能效应的认识,社会生态服务价值分析为这一效应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以邛海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采用参与式制图与半结构化访谈方法调查当地居民感知的社会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类型,最终获取有效问卷与填图393份,提取空间数据点1830个。通过质性空间分析等方法研究湿地公园建设以来"三生"空间变化对社会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探讨地域功能的尺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与效应。研究表明:(1)湿地公园建设以来"三生"空间格局变化剧烈,主要表现为生产空间转换为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前者占据主导地位,呈带状分布在邛海湿地周围,后者则呈斑块状分布在各村落周边;(2)利用Nvivo11软件进行质性分析,将归纳出的6种社会生态服务价值与区域性、地方性地域功能相联系,发现在城郊保护地"三生"空间变化中,区域性地域功能增益明显,而地方性地域功能表现出增益与贬损交织的复杂变化特征,不同尺度地域功能间存在协同与冲突的多重关系;(3)研究指出区域"三生"空间配置过程中,既要关注地域功能在地域间的水平综合均衡,也要兼顾不同尺度地域功能间的垂直综合均衡,才能实现区域效益的最优化。城郊保护地在受到外部结构化力量和社区内部适应能力的双重作用下发生地域功能转化,社区参与的质性空间评价则为认识地域功能转化过程、效应及调控策略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86.
87.
为了探索不同光质配比对紫叶生菜生长发育的影响,本试验以‘中蔬紫生菜’紫叶生菜为研究对象,以LED智能调光台为人工光源,通过在白光的基础上添加不同比例的红蓝光(1:1、2:1、4:1和1:2),研究不同光质配比对紫叶生菜光合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蓝光比例为4:1时,紫叶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RuBP羧化酶活性最大,电子传递效率最高,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量也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硝酸盐含量最低.而添加1:2的红蓝光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花青素、类黄酮、总酚等次生代谢物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因此,在白光基础上增加适当比例的红蓝光可提高紫叶生菜的光合特性或改善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88.
徐会勇  赵学娇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18,38(17):6235-6242
生态文明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将直接引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大略方针,而森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本质和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其生态安全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基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从省域层面分析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沿用PSR模型构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2007年、2011年和2014年各省级行政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森林资源状况是各省(市、自治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存在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森林生态状态对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影响最主要,森林生态压力影响次之;生态文明建设前期,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均呈上升趋势,生态文明建设后期,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出现下降趋势。同时,针对各地区森林资源的不同状况,提出了提高森林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9.
甜菊组织培养物中叶绿体的超微结构与脱分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有叶绿体的甜菊(Steviarebaudiana)愈伤组织细胞转移至新鲜培养基后,导致光合片层的逐渐减少或消失,最后叶绿体脱分化形成原质体样的结构。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光合片层的减少或消失与降解及叶绿体分裂特别是不均等缢缩分裂而致基质组分和类囊体膜稀释有关。这一过程并不完全同步,一些质体含有少量正常的片展而另一些质体含有退化的片层甚至片展结构完全消失。细胞的一个明显特点是细胞器大多聚集在细胞核附近,细胞质增加并向细胞中央伸出细胞质丝。同时可观察到原质体。培养7d后,许多细胞呈分生状态,细胞质富含细胞器,充满了细胞的大部分空间。此时细胞中的质体大多呈原质体状态。在细胞生长的稳定期,质体内膜组织成基质基粒片层,同时质体核糖体增加。文中讨论了高度液泡化细胞脱分化与细胞中叶绿体脱分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0.
甜菊愈伤组织分生区细胞中膜内含物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在分化培养基上的甜菊(Stevia rebaudiana)愈伤组织分生区细胞中存在双膜和多膜内含物。电镜观察表明,这些膜内含物是由一圈或多圈呈同民贺或卷绕状排列的内质网包围部分细胞质而形成的。双膜内含物内外层膜的靠细胞质表面有核糖体附着,而多膜内含物仅在其最外层潴泡的外膜上偶有和量核糖体附着。附着细胞液泡化程度的提高,多膜内含物通过液泡膜内陷而转移到液泡中或通过消化其中被包围的细胞质及内膜而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