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该研究观察炎症因子IL1-β对高脂负荷下人肾脏系膜细胞(human 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 HMCs)C型尼曼匹克蛋白1(Niemann-pick protein c1, NPC1)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初步探讨NPC1介导的胆固醇积聚致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体外培养HMCs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组、高脂+炎症组。Western blot测NPC1蛋白含量;酶法测细胞及内质网胆固醇水平; CCK8法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周期;荧光定量PCR测NPC1、GRP78、PERK、ATF6、FN、Col IV mRNA;免疫荧光技术测GRP78、FN的表达水平。予U-18666A干预NPC1的功能,观察内质网胆固醇水平、细胞增殖能力、GRP78、FN、Col IV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高脂促进NPC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细胞总胆固醇及内质网胆固醇浓度增加,增殖加快、S期比例增加、内质网应激相关分子—GRP78、PERK、ATF6 mRNA及系膜基质成分—FN、Col IV mRNA水平均增加, GRP78、FN的荧光强度也增加;炎症进一步上调高脂负荷下上述各指标水平。U-18666A干预后可减轻高脂和炎症导致的内质网胆固醇积聚及细胞损伤。综上,炎症可通过上调NPC1的表达水平,加重高脂负荷下肾系膜细胞及内质网胆固醇积聚,诱发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针灸联合丹参川穹嗪穴位注射对脑梗死患者肩手综合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为A、B组各41例。A组患者予综合药物治疗、针灸及康复训练,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川穹嗪穴位注射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数字疼痛评分(NRS)、肩关节肿胀程度、肩关节活动度(ROM)、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和生活质量评分(WHO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肩关节肿胀程度、上肢CNF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上肢FMA评分、MBI、WHOQOL评分、各个范围ROM均明显增加,且B组以上指标较A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康复训练、针灸联合丹参川穹嗪穴位注射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优于药物、针灸治疗及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33.
34.
为探究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细胞壁代谢及种皮超微结构与休眠解除的内在联系,该研究通过低温层积解除桃儿七种子休眠,分析休眠解除过程中种子不同部位细胞壁组分及相关代谢酶的变化,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对种皮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1)桃儿七种皮主要由角质层、栅状石细胞层及海绵组织层3层构成,在层积过程中,种皮内部的海绵组织逐步疏松膨胀,种皮表面破损加剧;(2)种子不同部位的细胞壁组分具有明显差异,整个层积过程中,种胚、种皮和胚乳中的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45 d和60 d)降至最低,3个部位的纤维素酶活性在层积中期对应升高;种胚和种皮内的半纤维素含量均在层积中期显著下降,种皮中甘露聚糖酶活性和木糖苷酶活性在层积中期时相应达到最大;3个部位的果胶含量均在层积后期(75 d和90 d)时显著下降,而种皮和胚乳中多聚半乳糖醛缩酶活性也在层积后期相应升高;(3)种胚和胚乳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层积75 d和90 d时明显下降,而SOD活性在此时显著上升。(4)种子不同部位3种木质素单体的组成比例具有明显区别,同时3种木质素单体含量均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且胚乳和种皮中的S-木质素含量对种子萌发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关系。研究认为,在低温层积过程中,桃儿七种子内细胞壁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的逐步酶解,活性氧作用下的细胞壁松弛以及海绵组织层的疏松膨胀和种皮的破裂,破坏了细胞壁的刚性结构,促使种子机械束缚力降低,吸水性能提高、胚根生长能力增强,最终导致其休眠解除。  相似文献   
35.
冷锻炼对水稻和黄瓜幼苗SOD,GR活性及GSH,As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水稻(Oryza sativa L.)和黄瓜(Cucum ism elo L.)幼苗在昼夜温度为15 ℃/10 ℃、白天光照12 h,光强为250 μm ol·m - 2·s- 1的条件下锻炼3 d,明显地提高幼苗叶片中膜保护酶——超氧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和内源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抗坏血酸(AsA)的含量。经冷锻炼和未锻炼的幼苗移置4 ℃、光强为250 μm ol·m - 2·s- 1下胁迫处理2 d,未锻炼苗叶片中SOD、GR 活性和GSH、AsA 含量明显下降,而经冷锻炼的苗则相对比较稳定。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幼苗的存活率亦看出:冷锻炼苗具有较低的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较高的幼苗存活率。由此认为:冷锻炼能提高水稻和黄瓜幼苗细胞膜的稳定性,从而增强了耐低温光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36.
目的:运用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肝脏特异性CD36基因敲除小鼠并进行鉴定和验证,为研究CD36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CD36打靶载体,电转转染胚胎干细胞,通过长链PCR筛选出正确同源重组的阳性克隆,阳性胚胎干细胞克隆经扩增后,注射入C57BL/6J小鼠的囊胚中,获得嵌合小鼠,再与Flp小鼠交配筛选获得Flox杂合子小鼠,该小鼠与引进的Alb-Cre小鼠交配,在F3代获得CD36fl/fl:Alb-Cre+基因型小鼠,即为肝脏特异性CD36敲除小鼠。采用PCR鉴定小鼠基因型,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小鼠肝脏CD36敲除效果,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脏、脂肪和心肌组织CD36表达情况,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形态学改变。结果:建立了CD36基因的Flox杂合子小鼠,与Alb-Cre小鼠交配后,在F3代筛选出CD36fl/fl:AlbCre-和CD36fl/fl:Alb-Cre+基因型小鼠,DNA水平证实CD36fl/fl:Alb-Cre+基因型小鼠肝脏CD36基因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被敲除。与CD36fl/fl:Alb-Cre-基因型小鼠相比,CD36fl/fl:Alb-Cre+基因型小鼠肝脏CD36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肾脏、脂肪和心肌组织CD36蛋白表达无差别,肝脏形态学特征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成功构建了肝脏特异性CD36基因敲除小鼠,为研究CD36在肝脏代谢和肝脏疾病中的功能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7.
简要介绍了位于柏林的洪堡大学Virchow后期临床教学医院的Robert—Rossle医院的外科和肿瘤外科系的概况和与激光有关的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38.
陕西省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35个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品系籽粒、品质性状、蛋白质品质特性、磨粉品质、粉质参数、拉伸参数及烘烤特性的全面系统分析,并采用对品质亚性状得分后,再综合加权评分的办法,获陕西省小麦品种的品质分为三类(优质、中等、一般)5级。本研究对小麦新品种的审定、推广,小麦品质育种以及商品粮基地建设,发展陕西的粮食与食品加工工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9.
NADH(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自1962年被发现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在此期间,运用NADH及其相关技术进行医疗诊断与医学检测的方式不断发展,领域也不断扩大。从当前的研究成果来看,NADH因为其独有的性质在现代医学诊断与检测领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实时、无损地监测脑部的活动;清晰、有效地识别不同种类的脑组织;抗细胞辐射损伤;抗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进行人体内的诸多平衡调节及人体生物钟调节等。本文将重点介绍在重要领域中的NADH研究和应用的突破。  相似文献   
40.
在不同功率激光照射下,纳米金与周围介质会经历不同的物理学效应,并产生宏观、微观和纳观三个层次的生物学效应及相应的应用。其中纳观效应的生物学应用和机理研究受到了关注并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纳米金激光纳观热效应的物理学机理研究及其相应模型进行综述,比较了各种模型和测量方法的利弊,对其生物学应用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其中的某些发展趋势,强调了纳米金激光纳观热效应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