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草菇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草菇全基因组编码序列为研究对象,利用软件CodonW1.4.2分析草菇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确定了草菇的24个最优密码子。利用Create a condon usage table(CUSP)程序分析计算草菇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将它与人、酵母、拟南芥、小鼠、斑马鱼、果蝇6个代表性物种及灰盖鬼伞、双孢蘑菇、香菇、平菇4个食用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草菇密码子偏好性与人、酵母、拟南芥、小鼠、斑马鱼、果蝇和平菇都有较大的差异,与灰盖鬼伞、双孢蘑菇、香菇的密码子偏好性差异较小。利用软件SPSS16.0聚类分析表明密码子偏好性差异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种间的进化关系,可作为研究物种进化关系的参考。首次以食用菌全基因组为分析对象,解析草菇的密码子偏好性,并将其与其他生物进行比较,这些将为不同来源的外源基因在草菇中的异源表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52.
旨在探讨灵芝原生质体单核体间遗传多态性,为育种材料的筛选提供分子水平依据。采用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灵芝Ganoderma lucidum 36株单核体,从筛选出的12组SRAP引物,13条ISSR引物和13条RAPD引物对供试菌株的多态性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共扩增出320个条带,其中265条表现出多态性,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2.81%;根据扩增结果采用软件NTsys2.10e计算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值)并进行聚类分析,37个菌株间GS值的变化范围为0.3741~0.9852;130-29、130-33和130-53等7株相同交配型单核体聚为一类,其余29株单核体与出发菌株C0130聚为一类,但并非严格按照交配型聚类,且单核体表现出发菌株全部或部分带型,同时也表现其所不具有的带型。研究表明,SRAP、ISSR和RAPD标记可以用于灵芝单核体多态性研究,并可为交配型鉴定提供参考,这将为育种材料的筛选提供帮助,减少育种工作量和风险。  相似文献   
253.
两个赤芝子实体多糖的理化特性分析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芝子实体多糖P32A分子量为506,322,P32B分子量为287,389,两种多糖均以己糖为主构成。P32A由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四种单糖的摩尔比为:4.3:2.6:6.3:11.4;P32B亦由鼠李糖、木糖、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摩尔比为:1.2:1.0:2.1:9.2。该结果显示,P32A与P32B具有较类似的糖组成,且都以葡萄糖和甘露糖为主要单糖组分。根据^13C NMR和甲基化的结果分析知P32A可能含有l→4连接的葡萄糖构成的主链,非还原末端均由葡萄糖构成,此外P32A中还有l,4-连接的甘露糖和l,3—连接的鼠李糖。P32B可能以l→3连接形成主链,部分l,3-连接葡萄糖的6位有分支,该多糖也含有由葡萄糖构成的非还原末端,与P32A类似,P32B中还含有l,4-连接的甘露糖,不同的是不含l,3—连接的鼠李糖。  相似文献   
254.
陈涛  张劲松 《植物学报》2006,23(5):519-530
乙烯是气体植物激素, 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很多作用。所以了解乙烯的生物合成及其信号转导是非常重要的。二十年来, 通过筛选有异于正常三重反应的突变体, 人们发现了乙烯信号转导的粗略轮廓。在拟南芥中, 有5个受体蛋白感受乙烯, ETR1、ERS1、ETR2、ERS2、EIN4。它们表现出功能冗余, 是乙烯信号的负调控因子, 在植物体内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ETR1的N端与乙烯结合时需要 铜离子(Ⅰ)的参与。尽管已经发现ETR1有组氨酸激酶活性, 而其它受体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 但受体参与乙烯信号转导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受体与Raf类蛋白激酶CTR1相互作用, CTR1是乙烯反应的负调控因子。CTR1蛋白失活使EIN2蛋白活化。EIN2的N端是跨膜结构域, 与Nramp家族金属离子转运蛋白的跨膜结构域类似。EIN2的C端是一个新的未知结构域, 与乙烯信号途径的下游组分相互作用。EIN3位于EIN2的下游, EIN3和EILs诱导ERF1和其它转录因子的表达, 这些转录因子依次激活乙烯反应目的基因的表达, 表现出乙烯的反应。EIN3受到蛋白酶体介导的蛋白降解途径的调节。由于乙烯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激素, 其信号途径与其它信号途径有多重的交叉。  相似文献   
255.
三北防护林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但近十年来张北县4/5的杨树防护林出现退化现象,接近1/3的杨树濒临死亡或枯死,导致杨树防护林生态功能下降.本研究用稳定碳同位素方法追溯研究了退化与未退化杨树年轮中δ13C值和内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的差异,分析导致杨树退化和死亡的原因及其来源.结果表明:相同年龄杨树的直径随着退化程度增加而下降,退化杨树树轮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25.26‰~-22.97‰,未退化杨树为-26.15‰~-23.50‰,从1997年开始,退化杨树δ13C值高于未退化杨树.退化与未退化杨树WUEi值从1997年开始出现差异但不显著,2002年后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退化与未退化WUEi的差值ΔWUEi连续正值可能是退化与未退化杨树产生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退化和未退化杨树WUEi与降雨量、相对湿度和潜在蒸散量(ET0)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但与气温和地下水埋深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1997年极端干旱事件是杨树林退化的起点,随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地下水的过度使用,加剧了干旱持续时间和强度,进而加速杨树防护林的退化和死亡.  相似文献   
256.
通过代谢通量方法在3L搅拌式发酵罐上研究了油酸对灵芝液态深层发酵代谢终产物羊毛甾醇代谢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灵芝的液态深层发酵过程中,添加油酸使合成羊毛甾醇的代谢通量提高45.29%;副产物麦角甾醇的含量由3.84 mg/g降低至0.02 mg/g;羊毛甾醇合成途径(LP)、三羧酸循环(TCA)、磷酸戊糖途径(PP)和糖酵解途径(EMP)的代谢通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9.09%、14.52%、12.22%和2.11%。因此,添加油酸能够加强灵芝液态深层发酵过程中的整体代谢流分布,减少副产物麦角甾醇的积累,提高羊毛甾醇的代谢流量。该研究为下一步灵芝液态深层发酵中灵芝三萜得率的提高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57.
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全体食用菌人共同努力和集体奋斗的结果,李玉院士正是无数食用菌人的杰出代表。在李玉院士80岁寿辰之际,回顾和总结了李玉院士4个方面的先进事迹,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一流水平的菌物学科体系;坚持面向食用菌产业进步,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促进菌物粮仓建设和菌物种业振兴;坚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大力推进菌物药学科发展。进一步强调了中国食用菌产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宣传和学习李玉院士先进事迹,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时代之变,以新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迎接新的发展机遇,以新境界创造新未来。  相似文献   
258.
本文采用硅胶和MCI柱层析的方法,从灵芝Ganoderma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从灵芝子实体的氯仿萃取层中,分离纯化到灵芝属中的2个新天然产物,运用现代NMR技术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methyl7β-hydroxy-3,11,15,23-tetraoxo-5α-lanost-8-en-26-oate(methylganoderateD)(Ⅰ)和methyl12β-acetoxy-3,7,11,15-tetraoxo-5α-lanost-8-en-24-oate(methyllucidenateD)(Ⅱ)。  相似文献   
259.
为评估气候和竞争对刺槐径向生长、抗性和弹性的影响,使用年轮气候学方法建立河南省民权和济源不同密度刺槐的生长年表,确定不同密度刺槐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利用胸高断面积增量变化获得干旱事件前后不同密度刺槐的干旱脆弱性,旨在确定气候和密度对刺槐径向生长和干旱脆弱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生长前期,不同密度刺槐的径向生长无显著差异,随着树木的生长,高密度刺槐的年轮宽度和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开始显著低于低密度(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生长季的标准化植被蒸散指数、降水、相对湿度、温度和饱和水汽压亏缺是影响刺槐生长的重要因素。路径分析结果显示降水和温度是年尺度上影响刺槐生长关键因素。受干旱事件的影响,刺槐的年轮宽度和BAI均下降,低密度刺槐恢复力、弹性、相对弹性均显著高于高密度(P<0.05),在第1次干旱事件发生后,不同密度刺槐均恢复生长,但无法恢复到干旱前的生长水平。在多次干旱事件后,高密度刺槐相对弹性趋于或小于0,表明受多次干旱影响,其生长不能恢复到干旱前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济源刺槐在经历3次干旱后仍保留一定的弹性,但民权高密度刺槐在第2次干旱事件后相对...  相似文献   
260.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是我国天然分布最广的树种之一,太行山南麓属我国林业工程重点区域,对气候变化较敏感,研究该地区栓皮栎人工林叶面积指数(LA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对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温带森林碳汇功能评估有重要意义。依托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利用LAI实测数据对2001—2019年基于MODIS地表反射率反演的LAI产品进行校正,分析了近19年来太行山南麓的气候变化趋势,以及40年生栓皮栎-刺槐-侧柏混交人工林LAI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9年实验区气候为变暖、变湿润趋势,气温升高温变化率为0.70℃/10a,生长季增温高于非生长季,生长季和非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为增加和减少趋势。近10年来气候暖湿化趋势加快,高温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实验区栓皮栎混交人工林LAI为增加趋势,近19年平均值为2.09,增长率为0.21/10a,近熟林时期LAI增长率低于中龄林时期。气温是影响LAI季节和年际变异的主导气候因子,降水量主要影响LAI的季节变异。近熟林时期高温天气超过35 d的年份LAI比上一年度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