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21.
利用食药用菌液体发酵技术可获得品质稳定、产物可控、富含多种有效营养和活性成分的功能性原料。本文系统总结了食药用菌液体发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瓶颈,以及食药用菌液体发酵产物中的主要成分和功效,并与栽培子实体进行了比较。通过对食药用菌液体发酵技术瓶颈突破的展望,为食药用菌液体发酵产物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22.
灵芝是我国名贵的食药两用型菌类,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其三萜类物质为灵芝中最主要的药理活性物质之一。灵芝液态发酵因具有生长周期短、环境条件可控、目标产物质量稳定及易实现规模化制备等特点而成为获得灵芝三萜类物质最有前景的方式。灵芝三萜代谢途径、发酵工艺及参数、溶解氧控制等是影响灵芝三萜类物质液态发酵合成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灵芝三萜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和相关的酶(基因)、液态发酵方式和发酵参数调节的溶解氧控制这3个层面对灵芝三萜类物质生物合成的影响,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液态培养灵芝三萜类物质调控及高产提供参考,也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23.
通过摇床培养实验,从22个灵芝菌株中筛选出三萜高产菌株GL31,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优化了该菌株生产胞内三萜的发酵条件,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初始pH,装液量,接种量,发酵时间等。同时研究了GL31发酵过程中生物量、胞内三萜含量及胞内三萜产量的变化曲线,发现该菌株在摇床培养过程中第84h时菌丝内三萜产量高达3.51×102g/100mL;另外先摇床培养84h后再静止培养144h的菌丝三萜含量,菌丝三萜产量分别比仅摇床培养84h的菌丝三萜含量,菌丝三萜产量提高了48.6%和65%,该结果说明静置培养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菌丝总三萜的含量。且将两种发酵方式菌丝总三萜的最高产量比较,发现先摇床后静置培养的菌丝总三萜最高产量高于仅摇床培养。  相似文献   
224.
利用RAPD和拮抗试验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灵芝属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RAPD分析的结果表明,在0·56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3个组,第1组包括密纹薄芝、灵芝、灵芝(信州菌株)和两个无柄灵芝菌株,第2组包括灵芝(G·sp·)、近拟鹿角灵芝和紫芝,第3组是树舌灵芝。这一结论与传统分类学的结论基本一致。当相似性水平达到0.800的时,上述10个菌株聚成8组,与传统的分类学中种的划分几乎一致。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发现,它们的结论是一致的。因此认为拮抗试验在灵芝亲缘关系的初步鉴定中是有效的,RA  相似文献   
225.
EREBP/AP2类蛋白是一个仅存在于植物中的DNA结合蛋白(DBP)大家族.其中一些成员如APETALA2和AtDREB/CBF分别调控花的发育和植物对环境胁迫的反应.为了阐明在植物响应盐胁迫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录因子的特点,用高盐浓度处理盐生植物山菠菜,构建了cDNA文库,并从此文库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编码EREBP/AP2类蛋白的基因.此cDNA包含一个723bp的开放读码框和一个长达655bp的3'端非编码区,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其有一个保守的EREBP/AP2的DNA结合域,此基因被命名为AhDREB1.将AhDREB1置于CaMV 35S启动子下转入烟草,获得9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对其进行了长期的盐胁迫实验.结果显示,AhDREB1的组成性表达显著提高了转基因烟草的耐盐能力,这可能是由于其激活了一些具有抗盐效应的下游基因.通过与拟南芥的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比较得到了具有较高相似性的7个EREBP/AP2家族成员,二级结构预测显示了它们在DNA结合区段的α螺旋结构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226.
植物受体激酶(RLKs)在植物细胞内的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比较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和水稻(Oryza sativa L.)中受体激酶的进化关系,作者通过对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BGI)的籼稻蛋白质数据库进行BLASTP搜索,找到267个受体激酶类似基因,根据它们的胞外结构域可以将这些基因分为不同的类型.与拟南芥中受体激酶的系统树比较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受体激酶具有不同的序列保守性,说明在植物进化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受体激酶具有不同的进化关系.水稻受体激酶与拟南芥受体激酶BRI1的多序列匹配结果也表明二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磷酸化位点.  相似文献   
227.
228.
从大豆中分离鉴定了一个单拷贝的cDNA克隆,该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富含脯氨酸,命名为SbPRP .序列分析表明它具有完整的编码框,编码一个具126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中含有一个由25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成熟蛋白SbPRP具有典型的双模块结构,包括富含脯氨酸结构域(17个氨基酸)和一个长的疏水的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84个氨基酸). SbPR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器官特异性,即叶中大量表达而根中不表达.Northern杂交进一步表明,SbPRP不仅对水杨酸处理作出迅速应答,而且也可对接种大豆花叶病毒Sa株系作出应答,同时还对其他非生物胁迫如盐和干旱也有明显的应答作用,因此SbPRP基因可能是一个新的防卫基因.  相似文献   
229.
蛹虫草水溶性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报道文献中蛹虫草多糖含量差异非常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差异主要在于干扰物质的去除。结合高效阴离子色谱对干扰物质的测定,对常见的几种蛹虫草多糖提取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去除干扰物的蛹虫草多糖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精确,经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证明,是一种分析蛹虫草多糖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30.
蛹虫草子实体中海藻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分析食用菌中海藻糖的含量,以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比较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及提取时间等条件对海藻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海藻糖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为:1g子实体粉中加入100mL 90%乙醇热回流提取1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藻糖,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SUGAR SP0810柱(300mm×8mm),超纯水洗脱,流速0.5mL/min,柱温70℃,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进样量10μL。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对海藻糖标准品的检测特异性良好,适用于蛹虫草子实体中海藻糖含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