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根据药典方法,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对灵芝中含有的三萜、甾醇和脂肪酸3种类型化合物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并对影响三萜含量测定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灵芝中的甾醇和脂肪酸类化合物会干扰所有的测定结果,尤其影响灵芝孢子中三萜含量的测定。灵芝子实体中三萜化合物的结构特征,造成了其测定值远远低于真实值。因此,分光光度法不适用于测定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及其相关产品中的三萜含量。  相似文献   
202.
灵芝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活性物质灵芝多糖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利用液态发酵技术获取灵芝多糖展现出独特优势。近年来,关于灵芝多糖液态发酵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灵芝多糖的生物合成代谢及调控、液态发酵的培养基及工艺优化等方面对近期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以期为灵芝液态发酵制备胞内外多糖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3.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是否会导致氧化磷脂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不同年龄鼠视网膜内蓄积增加。方法对2m和12m的C57/BL6鼠,应用波长为480nm的蓝色二极管光源以2mW/cm2的强度持续照射1w后,将各组鼠眼球摘除,应用RT-PCR、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检测氧化磷脂及MCP-1在鼠眼内的含量及存在部位。结果接受蓝光照射的2m和12m的鼠视网膜内氧化磷脂含量明显增加,其中12m鼠视细胞外节氧化磷脂的含量明显高于2m鼠。蓝光照射后,RT-PCR、ELISA检测显示:2m和12m的鼠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层MCP-1的含量明显增加,其中12m鼠含量更高。结论蓝光照射后,高龄鼠比低龄鼠视网膜内更容易蓄积氧化磷脂和MCP-1,蓝光照射可能在AMD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4.
冯娜  吴娜  杨焱  张劲松  唐庆九  邵倩 《菌物学报》2015,34(1):124-130
鲍姆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7,22‐二烯‐3β‐醇十五烷酸酯(1),星鱼甾醇(2),灵芝醇B(3),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4),灵芝酸DM(5)和Inoscavin A(6)。化合物1、2、3、4、5为首次从Phellinus baumii子实体中获得。对化合物进一步作了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2、4、5、6对肿瘤细胞K562的增殖有不用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IC50值分别为63.5、10.3、70.6、35.9和3.5μg/m L。化合物5对肿瘤细胞Hep G2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IC50值为50.3μg/m L。  相似文献   
205.
灵芝发酵过程中,采用变转速调控策略,对振荡发酵阶段进行优化,以期达到高产三萜的目的。振荡阶段最佳条件为转速由150r/min变为100r/min,该策略与液体静置培养相结合,最终菌丝体三萜产量高达678.0g/L,比优化前提高了21%。振荡发酵阶段的变转速策略有效地提高了三萜的产量。  相似文献   
206.
采用离轴积分腔输出光谱技术测定华北低丘山区栓皮栎人工林冠层上缘(11 m)和下部(6 m)大气CO2浓度和δ13C值,在小时尺度上分析冠层CO2浓度和δ13C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冠层CO2浓度呈先高后低再升高的日变化趋势,而δ13C值没有明显一致的日变化规律.白天大气不稳定状态出现的频率为70.2%,在光合作用和林内湍流的共同作用下,栓皮栎冠层下部CO2浓度高于冠层上缘约1.70μmol·mol-1,而δ13C值低于冠层上缘约0.81‰.晚上大气稳定状态出现的频率为76.2%,湍流弱,冠层叶片呼出的CO2不易流动,导致冠层下部CO2浓度高于上缘约1.24μmol·mol-1,δ13C值低于冠层上缘约0.58‰.白天和晚上冠层上下缘的CO2浓度差值与δ13C差值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白天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冠层CO2浓度和δ13C值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晚上温度显著影响冠层下部与上缘δ13C值的变化,这些环境因子通过增强或减弱光合和呼吸作用来影响冠层大气中CO2浓度和δ13C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7.
运用高效液相建立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色谱柱、洗脱条件、ELSD参数的优化,建立了12种脂溶性成分的测定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稳定,可以实现孢子粉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甾醇三类脂溶性成分的同时提取、分析;破壁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为301.49-397.37mg/g,孢子油产品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为626.00-713.07mg/g,远高于三萜含量;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甘油三油酸酯、1,2-二油酸-3-亚油酸甘油酯是主要的脂溶性成分,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及油酸为主,甾醇中麦角甾醇含量最高。研究结果明确了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为深入研究其活性成分、全面评价孢子粉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8.
本研究考察乙醇浓度对灵芝子实体中三萜成分提取的影响及提取物抗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为提取灵芝三萜时乙醇浓度的选择和灵芝抑制前列腺相关疾病产品开发提供依据。研究采用高效液相(HPLC)色谱法测定了灵芝醇提物中目前具有代表性的9种三萜的含量;并用抑制前列腺癌细胞LNCaP的细胞活性和细胞迁移能力的实验研究灵芝提取物的抗前列腺癌的作用。HPLC测定结果显示,当乙醇浓度为50%-80%时,9种灵芝三萜的含量随着乙醇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乙醇浓度继续升高至95%时,提取的三萜含量反而有所降低。细胞实验结果显示,4个浓度乙醇的灵芝提取物都具有良好的抑制LNCaP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和阻滞LNCaP细胞迁移能力。因此在使用乙醇提取灵芝三萜时,乙醇浓度升高有利于三萜的提取;在生产灵芝抗前列腺相关产品时,提取灵芝子实体中抗前列腺增生的活性成分时选用80%的乙醇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9.
为准确测定灵芝孢子粉中三萜的含量,运用高效液相建立适合孢子粉的分析测定方法。通过对前处理条件的优化,确定40%乙醇为孢子粉中等极性三萜酸类的最佳提取溶剂,浓缩倍数是子实体提取条件的50倍。通过色谱柱和洗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包括灵芝酸I、灵芝烯酸C、灵芝酸C2等13种标准品测定方法,方法学考察显示该分析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的RSD值均小于5%,可以用于灵芝孢子粉中三萜类成分的定量检测。通过5组样品的分析发现,灵芝酸C6、灵芝酸G、灵芝酸A、灵芝酸D、灵芝酸F是灵芝孢子粉中的主要三萜类成分,其中灵芝酸A含量最高,平均占样品三萜总量的比例达19.71%;三萜类成分的溶出量与是否破壁没有相关性。三萜类成分在灵芝孢子粉和灵芝孢子油产品中的含量非常低,孢子粉的三萜含量为14.24-99.70μg/g,仅为子实体的1/100,灵芝孢子油中三萜含量也均低于50μg/g,因此三萜类成分不适合作为灵芝孢子粉及其相关产品的定量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10.
通过规模化液态深层发酵获得灵芝发酵产物,采用多种硅胶色谱柱层析及重结晶的方式,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核磁、质谱等波谱分析,鉴定出这些化合物均属于含羟基或酮基的不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分别为(9S,10R,11E,13R)-9,10,13-trihydroxyoctadec-11-enoic acid(1)和(9S,10R,11E,13S)-9,10,13-trihydroxyoctadec-11-enoic acid(2)的混合物、12S*,13S*-dihydroxy-9-oxo-10(E)- octadecenoic acid(3)、9R*,10R*-dihydroxy-13-oxo-11(E)-octadecenoic acid(4)、12S*,13R*-dihydroxy- 9-oxo-10(E)-octadecenoic acid(5)、9S*,10R*-dihydroxy-13-oxo-11(E)-octadecenoic acid(6)、10(S)-hydroxy-8(Z)-octadecenoic acid(7)、12-oxooctadeca-8,10-dienoic acid(8)、9,12-dihydroxy-10-eicosenoic acid(9)和9-oxooctadeca-10,12-dienoic acid(10)。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灵芝发酵产物中获得,且具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8和化合物10对L1210细胞增殖抑制的IC50值分别为13.00μmol/L和16.88μmol/L,对K562细胞增殖亦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是具有抗肿瘤潜力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