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3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80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浓度为500μmol/L的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摩尔比=2:1)诱导HepG2细胞建立NASH细胞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低剂量FGF-21组(LFGF-21,0.5μmol/L)、中剂量FGF-21组(MFGF-21,1.0μmol/L)和高剂量FGF-21组(HFGF-21,2.0μmol/L),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细胞内ALT、AST、TC、TG的水平,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的m RNA和蛋白水平,ELISA检测IL-1β、TNF-α水平。结果:NASH细胞造模成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无明显脂滴蓄积,模型组细胞内可见大量橘红色脂滴,并出现融合现象。不同浓度FGF-21治疗组的细胞内红色脂滴明显减少,并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ALT、AST、TC、TG、IL-1β、TNF-α和NLRP3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FGF-21治疗组其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Nrf2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FGF-21治疗组Nrf2的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FGF-21通过促进Nrf-2、抑制NLRP3减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细胞的脂质沉积,减轻炎症反应,对NASH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和比较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和传统负压吸疱术对白癜风复色的疗效。方法:将90例稳定期白癜风患者随机分成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组(45例)和传统负压吸疱术组(45例),分别给予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和传统负压吸疱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复色情况,是否留有白斑缝隙,并进行白癜风疗效评价。进一步分析皮损部位、性别、临床类型对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和传统负压吸疱术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组和传统负压吸疱术组在整体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组术后获得成片复色比例显著高于传统负压吸疱术组(88.9%vs. 4.4%,P0.001)。不同性别患者接受搔刮术结合负压吸疱术和传统负压吸疱术的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皮移植术结合搔抓术组和单一表皮移植术组中,皮损发生在颈部、面部相比于躯干部、四肢、手足部的疗效明显更佳,局限型和节段型相比于散发型、肢端型的疗效更佳。结论:自体吸疱表皮移植术结合搔刮术用于稳定期白癜风的复色效果相比于传统自体吸疱表皮移植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3.
KAP9.2基因是角蛋白关联蛋白(keratin associated protein, KAP)中的一员,在毛发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对西藏绒山KAP9.2基因CDS进行了克隆;采用直接测序法对绒山羊200个个体KAP9.2基因外显子区的遗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Real-time PCR分析了KAP9.2基因在不同海拔山羊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CDS序列为576 bp,编码191个氨基酸;KAP9.2基因外显子存在25处SNP位点及一处30 bp的缺失突变,其中12处SNP为错义突变,其他13处为同义突变。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KAP9.2基因多态性丰富,遗传变异大;连锁分析发现12与388位点、54与93位点、153与159位点、273与279位点完全连锁,H1为优势单倍型;Real-time PCR显示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在高海拔地区m 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特高海拔地区,推测该基因可能促进绒毛的生长。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西藏绒山羊KAP9.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其在不同海拔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KAP9.2基因潜在的功能位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肝星形细胞T6(HSC-T6)活化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640+10%胎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HSC-T6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 20 m M乙醇处理细胞12 h)、低剂量FGF-21组(LFGF-21,0.5μmol/L)、中剂量FGF-21组(MFGF-21,1.0μmol/L)和高剂量FGF-21组(HFGF-21,2.0μmol/L)。Real-time 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Notch2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ollagenⅠ、α-SMA、MMP2、MMP9和Notch2的蛋白水平,ELISA检测IL-1β、TNF-α的蛋白水平。结果:模型组α-SMA、CollagenⅠ、MMP2、MMP9、IL-1β、TNF-α、Notch2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HFGF-21组α-SMA、CollagenⅠ、MMP2、MMP9、IL-1β、TNF-α、Notch2的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FGF-21可抑制Notch2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抑制HSC的活化,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5.
运用色谱学方法对一株来自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的土壤链霉菌Streptomyces sp.KIB-H1424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运用NMR、MS及与文献数据对比等手段,确定其为一系列的烷基间苯二酚类似物,其中包括1个新的烷基间苯二酚类化合物Adiposatatin E(1)以及5个已知的烷基间苯二酚类似物Adipostatin A(2)、Adiposatin B(3)、Adipostatin C(4)、Adipostatin D(5)和5-Heptadecyl-1,3-benzenediol(6)。运用滤纸片法测定6个化合物对几种病原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活性,发现化合物1~6不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26.
根据流感的传播流行规律建立了一类SVIQR模型,计算了此模型的基本再生数,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稳定性,分析了优化控制策略,最后用MATLAB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了合理使用医疗资源能够有效减少感染人数和增加检疫的人数,从而有效降低流感爆发规模.  相似文献   
127.
为开发植物内生真菌这一微生物资源,采用组织分离法从番木瓜植株的叶片、果实和茎中分离内生真菌。通过黄酮类化合物显色反应、薄层层析法(TLC)、紫外光谱法(UV),对番木瓜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初步分析,筛选出1株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菌株,并利用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和真菌内转录间隔区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对该菌株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番木瓜果实中分离获得编号为G41的内生真菌菌株可归类为青霉属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研究证实番木瓜果实中存在可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8.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5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均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48~70岁,中位年龄59.2岁,均为单侧乳腺肿块,其中左乳3例,右乳2例。镜下见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成片的中等偏大的肿瘤细胞弥漫浸润乳腺小叶、导管周围、间质及周围脂肪组织。根据免疫组织化学表型,4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为60%~90%;根据 Ann Arbor 分期标准,5例均为II E期。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8年6月,随访期内,有2例复发,分别于7和19个月后死亡;2例健在,分别已存活12和72个月;另外一例失访。结论 PB-DLB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为单侧乳腺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以右侧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以化疗联合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  相似文献   
129.
物种分类与识别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基础, 明确物种的类别及其分布是解决几乎所有生态学问题的前提。为深入了解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植物物种分类与识别相关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2000年以来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 发现: 当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温带或北方森林以及南非的热带稀树草原; 使用最多的遥感数据是机载高光谱数据, 而激光雷达作为补充数据, 通过单木分割及提供单木的三维垂直结构信息, 显著提高了分类精度; 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作为应用最广的非参数分类算法, 平均分类精度达80%;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机器学习领域的不断成熟, 人工神经网络在物种识别领域得以迅速发展。基于此, 本文对目前基于遥感数据的植物物种分类与识别中在分类对象复杂性、多源遥感数据整合、植物物候与纹理特征整合和分类算法技术等方面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 并建议通过整合多时相监测数据、高光谱和激光雷达数据、短波红外等特定波谱信息、采用深度学习等方法来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30.
mRNA上能发生100多种化学修饰,其中N~6-腺嘌呤(m~6A)是mRNA修饰中最广泛的表观修饰方式之一。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和应激等生物学过程中,特定的mRNA会发生包括N~1-腺嘌呤甲基化、N~5-胞嘧啶甲基化、假尿嘧啶以及N`6-腺嘌呤甲基化等修饰,它们共同形成了mRNA转录后调控的表观修饰转录组,实现对mRNA翻译成蛋白质过程的精确时空调控,特别是m~6A修饰能通过调控mRNA的代谢和翻译等进而调控细胞的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文中主要综述mRNA的表观修饰类型和特点,特别是m~6A修饰参与调控mRNA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将来m~6A表观修饰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