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1篇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廖珏  何军  王永宏  张兴 《西北植物学报》2013,33(8):1682-1690
以市售的35种中药材为材料,分别进行乙醇超声提取,并以‘金棚一号’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为供试果蔬,以清水为空白对照(CK),以1-甲基环丙烯(1-MCP)为保鲜剂对照(1-MCP采用密闭熏蒸24h),中药提取物采用喷雾法,室温贮藏第28天后测定中药提取物对采后番茄果实的保鲜活性以及适宜使用浓度,以筛选出具有较高保鲜活性的植物源材料,为开发新型植物源果蔬保鲜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番茄室温贮藏过程中,35种中药材中的山苍子、柚皮、荷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保鲜活性,其浓度分别为2.0、2.0、1.0mg·mL-1干重时能够显著降低番茄的坏果率、失重率,并能有效延缓其硬度、口感、风味、Vc的变化,提高番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抑制相对电导率的上升,保鲜效果明显,而且保鲜效果均与1-MCP保鲜剂无显著差异。研究发现,荷叶、柚皮、山苍子提取物对室温贮藏番茄具有较好的保鲜活性,具备开发果蔬保鲜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72.
采用GC-MS技术,对利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大花金挖耳根、茎、叶、花及花托等5个部位获得的挥发油组分进行了分析.从大花金挖耳5种挥发油中共鉴定出99种成分,从根、茎、叶、花及花托分别鉴定出了37、34、47、29和40种化合物,已鉴定的组分分别占相应挥发油的85.86%、84.98%、83.06%、84.58%和89.06%.5个部位挥发油化学组成差异较大,根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和酯类;茎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和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叶和花挥发油主要为烯类(包括烯醇、烯酸、烯酮)和酯类;花托挥发油主要为倍半萜类和二萜类.  相似文献   
73.
孜然种子提取物枯茗醛和枯茗酸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番茄早疫病菌、棉花黄萎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等为供试菌种,采用离体与活体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测定了枯茗醛和枯茗酸的抑菌活性。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枯茗醛和枯茗酸对多种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其中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高于其它供试病原菌,有效中浓(EC50)分别为2.1和7.3 mg/L;枯茗醛和枯茗酸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实验结果表明,供试浓度为1000 mg/L时,两种药剂的保护防效均高于50%;相同处理浓度下,枯茗酸对油菜菌核病的保护防效与速克灵处理相当,达到57.52%。  相似文献   
74.
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生长发育及几种代谢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周琳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昆虫学报》2008,51(11):1151-1156
雷公藤生物碱是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中的主要杀虫活性物质。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雷公藤总生物碱的杀虫作用,本研究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e (Walker)5龄幼虫生长发育及几种代谢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雷公藤总生物碱对粘虫5龄幼虫生长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为体重、体重增加量和相对生长率显著下降,幼虫龄期延长,幼虫存活率、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显著降低;可显著激活酯酶、羧酸酯酶; 明显抑制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趋势;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O-脱甲基酶在处理后3 h活性变化不明显,12和24 h后被激活,36 h后接近同期对照。  相似文献   
75.
侯军  马志卿  冯俊涛  张兴 《昆虫学报》2007,50(9):895-899
为进一步揭示鬼臼毒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本实验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鬼臼毒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及对其幼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K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鬼臼毒素对小菜蛾具有较好的拒食、毒杀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其AFC50为0.4110 mg/mL(24 h)和0.2617 mg/mL(48 h),LC50为1.9061 mg/mL(72 h);0.125 mg/mL剂量下相对生长率比对照下降57.56%(24 h)和41.18%(48 h),化蛹率为43.33%,不能正常羽化。同时,鬼臼毒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各代谢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羧酸酯酶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的作用;对酸性磷酸酯酶表现先抑制后激活的作用; 对碱性磷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细胞色素P450酶系表现出先激活后抑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以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不定根为材料,通过两相培养技术,研究有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不同浓度及培养时间对雷公藤不定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DBP浓度为6%、培养至第6 d时,不定根增长量达1.14 g/瓶,为对照(1.08 g/瓶)的1.06倍;DBP浓度为2%、培养至第8 d时,内酯醇含量达74.96μg/g,为对照(53.67μg/g)的1.40倍;DBP浓度为2%、培养至第2 d时,所收获的内酯醇总产量最高(0.40 mg/瓶),且为对照(0.27 mg/瓶)的1.48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DBP,虽然适合雷公藤内酯醇的形成,但不适合雷公藤生物碱的形成;不论添加DBP浓度大小、培养时间长短,不定根中吉碱和次碱含量及每瓶总产量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77.
设计了一种膜透析分离器,以期用于发酵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在线检测。对两种膜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压差、流速、温度和载流液种类对透析分离的影响。在给定的条件下,葡萄糖浓度在10-70mmol/L范围内透过率约为12%。透过率随操作压差、温度而变化,重现性好。Cv<4%,对酵母发酵液进行透析分离,葡萄糖透过率至少稳定48h。用于发酵过程在线检测,结果与离线检测相吻合,相关系数r=O.985。  相似文献   
78.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小花假泽兰精油的提取条件,采用GC-MS法分析测定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初步测定精油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小花假泽兰精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萃取方式,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动态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5 Mpa,CO_2体积为40 mL/g,CO_2 流速为0.5~1.0 mL/min;从超临界CO_2萃取的小花假泽兰精油中鉴定了64种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9.80%,主要有萜类、醇类、脂肪酸、酯类、甾体类等;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物对小麦赤霉病菌和小麦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EC_(50)分别为119.55 mg/L和78.27 mg/L. 果.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小花假泽兰精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采用先静态后动态的萃取方式,静态萃取时间20 min,动态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35 MPa,CO_2体积为40 mL/g,CO_2 流速为0.5~1.0 mL/min;从超临界CO2萃取的小花假泽兰精油中鉴定了64种成分,占精油总量的79.80%,主要有萜类、醇类、脂肪酸、酯类、甾体类等;生物测定结果表 ,超临界CO_2萃取物对  相似文献   
79.
担子菌黄硬皮马勃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担子菌黄硬皮马勃 SclerodermacitrinumPer. 子实体提取物对3龄粘虫的杀虫活性.黄硬皮马勃甲醇-氯仿总浸膏及其石油醚萃取物在浓度为25mg·mL-1时,对3龄粘虫的48h拒食率分别为96.8%和81.3%,而其氯仿及正丁醇萃取物的拒食活性相对较弱;石油醚浸膏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在浓度10mg·mL-1时,3龄粘虫的48h校正死亡率均大于80%;石油醚萃取物的触杀活性相对较弱,25mg·mL-1剂量对3龄粘虫7d内的校正死亡率小于60.0%.  相似文献   
80.
对近10年来从美登木属植物中新发现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和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