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3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4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为研究添加饲用益生菌对肉牛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 在青海地区选取西门塔尔牛与荷斯坦牛的杂交1代18头,按每组平均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9头,试验组饮食添加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复合饲用益生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显著地提高了胸围日增长量(P=0.029);试验组皮质醇浓度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与总胆固醇浓度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进一步分析肠道微生物发现,两组之间Alpha多样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Beta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TenericutesAlistipes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在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检测到的芽孢杆菌种没有显著的差异,有趣的是,试验组降低了肠道中的大肠杆菌丰度。[结论] 综上,饲喂复合饲用益生菌能够有效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合成、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该研究为益生菌干预肉牛健康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采用健康人新鲜粪便提取液与九节龙皂苷I(ADS I)在厌氧条件、37℃下培养72 h,通过液液萃取、旋转蒸发、复溶等方法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和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检测法(UHPLC-ESI-MS/MS)推断ADS I的生物转化产物结构。结果发现ADS I在人肠道菌作用下主要发生脱糖基反应,初步确定其结构分别为3个次生苷(M1、M2、M3)和1个苷元(M4)。本研究首次利用离体培养人肠道菌群法对ADS I进行生物转化研究,为ADS I在人肠道内转化吸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采用一次饱食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作为一个处理组,每天每个处理组饱食投喂一次)和分段式连续投喂(将一昼夜分为8个时间段,每天每个实验缸连续投喂8次)两种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的昼夜摄食节律,同时研究它们在摄食后24h内胃和全肠的排空时间。结果显示,在两种投喂方式下,斑点叉尾均表现出24h 一周期的摄食节律,两个日摄食率高峰值均出现在06:00和18:00(P<0.05)。杂交鲟在一次饱食投喂下表现出24h一周期的摄食节律,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7:00和05:00,在分段式连续投喂时表现出48h 一周期的摄食节律,高峰值分别出现在11:00、17:00和36:00。在摄食后1-9h 内,斑点叉尾的胃内含物比率急剧降低(P<0.05),并在24h 时出现极低值(P<0.05),而1-9h 内全肠内含物比率迅速升高(P<0.05),在9h时达到最大(P<0.05),在24h出现极低值(P<0.05)。在摄食后1-7h内,杂交鲟的胃内含物比率迅速下降(P<0.05),在24h 时出现极低值(P<0.05),1-7h 内肠内含物比率迅速升高(P<0.05),24h 时呈现极低值(P<0.05)。结果表明,两种实验鱼表现出不同的昼夜摄食节律,该节律受各自胃肠排空时间的影响,也受投喂时间的影响。研究建议,在斑点叉尾和杂交鲟幼鱼的养殖中宜在光线较弱的清晨(05:00-06:00)和黄昏(17:00-18:00)进行投喂。  相似文献   
54.
张萌  郑平  季军远 《生态学杂志》2013,24(8):2377-2382
厌氧铁氧化菌(AFOM)是微生物学、地质学和环境学领域的重大发现.研究AFOM对于认识铁地质层形成,促进铁、氮、碳等元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丰富微生物学内容,开发厌氧铁氧化工艺,以及探索原始地球环境和外星生命现象,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AFOM的研究进展,介绍了AFOM的存在生境,探讨了AFOM的物种多样性及其营养特性和代谢特性,阐述了AFOM在地质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学领域的潜在作用,并展望了AFOM在新物种发掘、代谢机理揭示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5.
藏药赛北紫堇总生物碱镇痛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藏药赛北紫堇总生物碱的镇痛作用;藏药赛北紫堇总生物碱灌胃给药,在小鼠热板法和扭体法实验中能提高小鼠热刺激引起的痛阈值(P<0.05),显著减少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P<0.05).结果表明藏药赛北紫堇总生物碱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6.
取健康昆明种小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即自来水(tap water,TW)对照组、45 ppm(mg/L)深层海水(deep sea water,DSW)组、90 ppm深层海水组,每组24只,均为雄性,自由喂养8周,观察深层海水对小鼠胸腺指数、脾指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血CD4+、CD8+T细胞百分含量及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层海水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脾指数,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提高外周血CD4+细胞百分含量及CD4+/CD8+细胞比例,增加血清IgA、IgM含量。因而,深层海水可增强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7.
本文将90只条件相同小鼠随机分成3组,A组服90 ppm(mg/mL)深层海水,B组服45 ppm深层海水,C组服自来水,均自由饮用30 d,第31 d时行耐缺氧实验、游泳耐力实验,断头采血,测定血细胞、肝肾功能及各种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三组体重无明显改变。A、B组比C组小鼠力竭游泳时间及耐缺氧时间显著延长(P<0.05),耗氧量显著减少(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肌酸肌酶同工酶降低,有显著差别(P<0.05),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显著性差异。因而,深层海水能改善酶的功能,减少小鼠的耗氧量,能明显增强小鼠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58.
厌氧铁氧化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萌  郑平  季军远 《应用生态学报》2013,24(8):2377-2382
厌氧铁氧化菌(AFOM)是微生物学、地质学和环境学领域的重大发现.研究AFOM对于认识铁地质层形成,促进铁、氮、碳等元素的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丰富微生物学内容,开发厌氧铁氧化工艺,以及探索原始地球环境和外星生命现象,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AFOM的研究进展,介绍了AFOM的存在生境,探讨了AFOM的物种多样性及其营养特性和代谢特性,阐述了AFOM在地质学、微生物学和环境学领域的潜在作用,并展望了AFOM在新物种发掘、代谢机理揭示以及开发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群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该院儿科的4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病原菌的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细菌性痢疾多流行于5~11月,以1~6岁患儿高发.病例多以普通型为主,偶有中毒型.脓血便已不是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表现.血液学检测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福氏志贺菌是主要流行菌群.志贺菌属对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以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则全部敏感.结论 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亦趋于不典型和多样化,尽早做大便培养以明确.在治疗上应当首选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60.
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对于多细胞生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一些内源的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或核酸蛋白质复合体可以选择性地通过植物特有的亚细胞结构即胞间连丝(PD)在细胞之间运输.小分子物质主要以被动的形式在细胞间通过PD进行扩散.PD对蛋白质和核酸的运输具有选择性,这种运输受到严格调控.大分子物质在细胞间的运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有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KN1,STM,SHR,TRY和WER等转录因子在细胞之间的转运对于维持植物的茎尖分生组织、根尖分生组织和表皮细胞功能起重要作用.另外,某些小分子RNA也能够在植物细胞间进行选择性运输,并通过在不同细胞中降解或抑制靶mRNA的翻译来调节植物组织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